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文章分類
No name熱門
王麒愷
8 月 02,2015
悼念那個二十歲月
這波抗議高中課綱修改的浪潮儘管些許濫情,然而社會大多數人對於這群高中生的輿論卻在於說他們寫錯了什麼字或者論述空泛(菁英的凝視)、道他們魯莽闖進教育部或者冒犯師長(父權結構的質疑)等等,但,此刻何曾不是一個重新思考教育體制的時機?民粹之後,是否也該正視那些在這社會觀下的扭曲與耗損的青年靈魂?以及這個「王道」體制下到底造就了哪些人,而那些人正只顧富裕自己卻逐漸吸乾下一代的生活沃土?...
8 月 01,2015
楊宏祥
作者為《葫蘆墩》季刊主編
文化研究
曾明財
8 月 01,2015
【眷村想想】 三個歐利桑
光大三村約十戶台灣人家庭,其中許伯宏歐利桑年長我老爸八歲,也在台中水湳機場任職,三個兒子天資聰穎,陸續考上醫學院,都成為名醫。 二次大戰期間,歐利桑曾到日本研習機械多年,戰後返台,1947年進入第三飛機製造廠工作。老爸原本和歐利桑不熟,每天上班在大雅路口等運輸車時,彼此會打個招呼,互看二十多年。另外則是從其他人口中,略知歐利桑曾到日本,專長車床,兩人倒沒機會深談。...
曾昭明
7 月 31,2015
從柄谷行人閱讀李登輝的日本演講
2015年7月22日,前總統李登輝,在日本的國會議員會館,以〈台灣主體性的確立之道〉(台湾の主体性を確立する道)為題發表講演。作為各方矚目的政治事件,這次演講自然引發眾多議論。但人們卻似乎因此忽略,李登輝的日本演講,其實也是重大的文化事件。它是首度由一位有國際知名度的台灣政治人物,在國外的公開場合,向亞洲人民嚴肅提出「中華霸權主義的復歸」的政治命題。李登輝的日本演講,...
7 月 31,2015
反黑箱課綱微調
歷史教育是不能經過有意篩選、美化包裝的,在政治立場上不能偏向任何一方,這才是教育的道德......(林冠華,2015)
教育文化
沈政男
7 月 31,2015
【時事想想】還沒「光復」台灣 先犧牲了台灣學生:吳思華,不要再當馬英九的打手了!
反黑箱課綱運動領袖之一的林冠華同學在昨天,他二十歲生日的早上自殺過世,消息傳出以後,參與運動的同學們群情激憤,紛紛聚集到教育部,要求教育部長吳思華撤回黑箱課綱,並下台負責。抗議群眾一度衝向立法院,至今仍有數百人守在教育部,要等吳思華前來面對。 昨天林同學過世以後,教育部官員前往探視,出來第一句話講什麼?竟然是借用家屬的話,說林同學素有憂鬱疾患,他的自殺與反黑箱課綱無關。是這樣嗎?...
教育文化
李筱峰
7 月 31,2015
陳天華.吳思華.林奕華.林冠華
反課綱「微調」的高中生林冠華燒炭自殺!拋下一句話迴盪在我耳際:「我做對的事,為何要被起訴?」 看過他在電視上侃侃而談,條理清晰,是非分明,台風穩健,我感受到台灣的新希望。但是這樣的青年,卻以身殉,我忍不住一陣悲憤!悲憤中,我想起1905年中國清末的一位革命青年陳天華,同盟會的書記,只有十九歲那一年就寫下《猛回頭》、《警世鐘》。陳天華留學日本時看到日本輿論辱罵當時中國留學生「放縱卑劣...
社會安全
何明修
7 月 30,2015
更加醜陋的災難政治學
發生於6月27日的八仙樂園塵爆事件,至今已經滿一個月了。這椿樂極生悲的慘劇已經奪走九條人命,仍有好幾百位傷者仍得忍受極端疼痛的治療,以及往後更加艱辛的身心復建。對於正值青春年華的受害者,這樣代價實在太慘痛了,令人不忍也不捨。然而最令人憤慨的是,政府官員在這件重大災難後的反應實在令人搖頭,展現出推卸諉過、顢頇無能、黨國不分的惡劣行徑,等於是讓重度創傷的台灣社會再度受害。 災難社會學的研究指出...
林唯莉
7 月 30,2015
死了一個高中生之後
一個年輕的生命猝然殞落,造成這場悲劇的原因仍有待釐清,我無法感受林同學生前所承受的龐大壓力,然而,這幾年陸續參與的公民運動,每一次在街頭的抗爭之後,我們感到疲憊而憤怒的,不是一次次抗爭的身心耗損,而是這個倨傲政府從未改變過的家父長態度。國民黨政府從一而終、始終未更的是絕對的權威、絕對的聽若罔聞,以及絕對的視民如草芥。 由全台灣高中生自主發起的反黑箱課綱運動,...
廖千瑤
7 月 30,2015
【時事想想】歷史學界的老師們,你們在哪?
一個同學走了,就這麼無聲無息地走了,留下的不只是家人與親友的悲痛,留下的還有街頭上的同志與未完成的志業。二十歲,他走上了街頭,為了不讓台灣下一代的子弟被中華民國的黑心課綱洗腦,他選擇站上第一線。儘管他在運動的過程中有些決策上的瑕疵,但是哪有人天生就會經營社會運動呢?同學們衝進了教育部之後,國家、學校與社會紛紛對同學們施展了壓力。他才二十歲,這些壓力對他來說真的太大了,實在不是每個年輕人都能挺過去...
‹
…
460
461
462
463
464
465
466
467
46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