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文章分類
No name熱門
全球脈動
楊佳恬
3 月 11,2020
武漢肺炎席捲歐洲 被德義疫區夾在中間的奧地利 決心硬起來防疫!
身處中歐的奧地利在2月25日爆發首例確診病例,為在奧地利西部旅館工作的兩位二十四歲義大利人。截至3月10日,奧地利社會健康部公布的新冠病毒確診病例高達185例,所幸病情皆穩定。病例1和病例2也在前幾天完全康復,得以低調出院。 以「音樂之都維也納」聞名世界的奧地利人口僅八百多萬,民族性十分安逸,奧地利國家廣播電視台新聞節目ZIB(相當於台灣的公視新聞,是奧地利收視率最高、...
環境經濟
吳尚書
3 月 10,2020
【南洋想想】印尼:興起中的鐵道大國
從車輛製作到完整的建案承包,印尼在世界鐵道市場中的角色持續壯大中。 東南亞國家受到歷史與經濟發展歷程的影響,多半在重工業上著力較少,唯印尼在這方面頗為堅持,幾十年下來已經有可觀的成果。雅加達在鐵道產業的重心在於成立於1981年的國營「印尼鐵道車輛公司(PT Industri Kereta Api以下簡稱PT INKA)。PT INKA的前身為荷蘭殖民時代建立在爪哇島上茉莉芬(Madiun)...
音樂藝術
Join
3 月 09,2020
【聽那些女孩唱歌】昂首,行走在礫石路上──露辛達.威廉斯Lucinda Williams
許多媒體常為露辛達・威廉斯冠上「女鮑伯・迪倫」的封號,但事實上以銷售量、聲名來說,她和那位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其實完全無法相較;再者,露辛達・威廉斯有自己獨特的情感抒發方式、直白不加掩飾、簡明又深刻的詞曲寫作風格,並且堅守了鄉村、搖滾、藍調最純樸而原始的面貌,雖求融會貫通、出神入化,卻不曾想要為了爭取更多的票房而讓自己的作品染上過多討好大眾的流行氣味,在樂壇縱橫四十餘年,...
歷史書寫
馬非白
3 月 08,2020
【被遺忘的歷史】白色恐怖時代獎金制度的內幕
中國國民黨政權蔣家王朝時代,一手軍事專權鎮壓,一手厚利重賞蠱惑軍特橫衝直撞,締造了長期的白色恐怖遂行獨裁統治。前者造成數不清的台灣人(包括逃難來台的中國人)冤死,後者則鑄下眾多冤錯假案。 1987年解除戒嚴後,儘管政治及社會的管控鬆綁了,但此前的不義內幕始終被禁錮於「極機密」、「永久保密」密室裡,直到2016年政黨第三次輪替才慢慢讓陽光照進那陰暗的角落,並在《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成立時,...
教育文化
張皓
3 月 05,2020
【男人想想】陽光仍未照進的角落──從《陽光普照》看台灣男性情感困境
「把握時間,掌握方向。」這是電影《陽光普照》主角,汽車駕訓班教練陳光文(阿文)數十年來堅守的人生教條,然而生命發展往往不如預期:兩個兒子接連發生的意外事件,不僅讓人措手不及,阿文在家庭中的父親權威也完全失能,無法掌控一切。 電影文本反映社會,由於《陽光普照》貼近家庭生活的題材,使許多觀眾同理於阿文與琴姐一家人的悲劇,彷彿阿文就像是自己家中那位頑固、拒絕溝通,其實心裡充滿複雜情緒、...
全球脈動
,
社會安全
陳威臣
3 月 04,2020
史上最孤單的東京馬拉松——武漢肺炎影響下的日本
自從武漢肺炎因日本政府的不設防,而隨著中國人觀光客與旅中日本人帶回日本後,疫情便一發不可收拾,不但讓日本政界一團亂、日本社會陷於恐懼之中,如今也影響了運動賽事。 包括日本職棒、職業足球J聯盟等,熱身賽照打但禁止觀眾入場,而日本國技相撲春場所,也決定只採轉播的方式進行比賽,但運動比賽就是要親臨現場才有參與感,只剩直播說實在的也是讓人感到空虛。 不僅如此,...
書評書介
邱映寰
3 月 03,2020
《1947之後》:臺灣人的(非)日常線索
人們時常以為,與自身時空距離遙遠、或者非自身想像可及的人事物,很難、甚至不可能成為身邊的日常;人們也時常在飛來橫禍降臨、意外的驚喜如煙花般乍放時,忽然相信所謂的機率或不可能,卻又在時光的沖刷下將這樣的經歷一律貼上「世事無常」的標籤後擺入櫥櫃封藏。 二二八是臺灣這塊土地無可抹滅的一部份,卻在政治噤聲、殘暴整肅過後,被生活在這塊土地上的人們視為過去突發的無常,不可談論(說了會出事)、也無須談論...
書評書介
威廉.J.道布森(William J. Dobson)
3 月 03,2020
《獨裁者的進化》:香港的反送中抗爭
不確定的年代 當《獨裁者的進化》這本書最早出現在二〇一二年,民主與獨裁之間的拚搏已經達到了一個頂點高潮。一波政治性的抗議運動席捲了中東,動搖了幾個原先看似最穩定的專制政體。只有驚魂甫定、尚未回神的分析,才會斷言接下來將產生強健多元的民主政體。當時還沒有辦法預言到那麼遠,雖然長久以來,運動已經證明能夠有效地摧毀政治結構,但要建立新的體系來取代原有秩序,卻非運動之所長。...
3 月 03,2020
威廉.J.道布森(William J. Dobson)
1973年生於紐約,畢業於哈佛大學東亞語言與文明系,曾任職於《外交事務》(Foreign Affairs)、《新聞周刊國際版》(Newsweek International)、《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網路雜誌《Slate》以及全國公共廣播電台(National Public Radio),目前與《妖風》作者戴雅門(Larry Diamond)共同主編美國國家民主基金會期刊《...
3 月 03,2020
邱映寰
邱映寰,國立臺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系大二,穿梭於人文與理工領域之間磨練中。曾參與臺文館「拾藏:臺灣文學物語」寫作計畫、擔任第七屆及第八屆共生音樂節工作人員。
‹
…
302
303
304
305
306
307
308
309
31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