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政策想想
文章分類
社會安全
社會安全
廖珮如
3 月 14,2019
【男人想想】妳為什麼要站在男人那邊?
進入團體室之前 阿福,家暴社工資歷十年,過去的工作多以受暴女性(成年及青少女)為主。個案服務之外,她也進入不同的場域帶領小團體課程。近幾年,阿福服務的對象不再侷限於女性,她開始嘗試帶領青少年的情感教育團體,陪著青少年一起探索他們的情感世界。認識阿福已有好幾年,這幾年我們不約而同地從關注女性受暴議題擴展到關注男性情感教育的議題。趁著寫這篇文章的機會,...
社會安全
陳美伶
2 月 28,2019
【女人想想】青少年父母如何翻轉?
我是一名社工,三十多歲,有老公,與公婆同住,娘家住附近,有兒子女兒的二寶媽媽。當初為了能夠有較多時間陪伴女兒、以及為回到職場作準備,決定請保母照顧兒子。在找保母的過程,我必須去思考托育的地點是否符合上班的路線,保母家中的人口與環境、價位是否合理、教養理念能否溝通、時間能否配合等等。我清楚的感受到,我在挑選保母的同時,保母也在挑選家長。我想我應該是符合一般保母期待,能正常上下班、準時接回孩子、...
社會安全
潘冠伶
2 月 21,2019
【女人想想】離婚,最傷孩子的是…?
我是在法院服務的社工師,最常面對的是服務對象對關係存續的猶疑和擔憂,但進一步詢問這些來自不同國籍、性別、宗教、學經歷的服務對象,他們的擔憂為何時,答案卻出奇地一致,便是「離婚對孩子不好」。 我總會再進一步地詢問「離婚對孩子有哪些不好呢?」這時大家的答案就不盡相同了。 「孩子會失去爸爸、媽媽,他沒有完整的家了」、「孩子要升學考,會影響他的成績」、「我怕女兒以後嫁不到好人家,...
社會安全
楊程宇
1 月 17,2019
【女人想想】為什麼要去做八大?──探究少女從事性工作的心路歷程
勵馨基金會從1987年的反雛妓運動開始,就一直投注於反未成年少女被強迫進行性服務、剝奪人權、壓榨剝削的服務。但經過多年的社會歷史變化,「援助交際」一詞開始出現,許多少女看似「自願」、或不得不選擇投入這行,從事酒店陪酒、傳播、應召、網路援交等工作賺錢,也時常被社會大眾貼上「拜金」、「不勞而獲」、「不肯吃苦」、「不知羞恥」的標籤。另一方面,也被許多專家學者貼上結構性自願的標籤:他們是不成熟的、...
全球脈動
,
社會安全
張雅晴
11 月 14,2018
「沒有移民政策」的日本:入管法修正案開放外國人勞動力
安倍內閣在日前(11月2日)通過出入國管理法的修正草案,預計成立新的在留資格,將外國人的就勞資格的發放對象從「高度人才」擴大到「單純勞動者」,期待透過外國人勞動者的「即戰力」來緩解目前勞動市場的人手不足。雖然政府始終避開「移民」這個詞彙,但在野黨人士則質疑,這個政策改變了日本過去堅持不開放單純勞動力的原則,在配套措施還未制定、新法的內容也不明確的狀況下,目標明年四月施行,實在過於倉促。...
社會安全
董東尼
11 月 01,2018
【女人想想】One Billion Rising:十億人站出來終止性別暴力
美國劇作家、「陰道獨白」的劇作者伊芙・恩斯勒(Eve Ensler)在2015年訪問台灣時, 談論了她發想出 「十億人站出來」(OBR- One Billion Rising)運動的過程。當時,她正在前往剛果民主共和國「喜樂城」的旅途中,腦中一直盤旋著令人震驚的聯合國統計數據:全球每3位女性,就有1位曾被毆打或性侵。隨著世界人口達到70億,表示超過10億婦女和女孩受過暴力對待。 她思考著:...
社會安全
陳威臣
10 月 24,2018
【鐵份補給】省思台鐵普悠瑪事故 勿忘「海恩法則」
2018年10月21日午後,一列編號2007+2008車組共8輛編成的台鐵普悠瑪號,執行6432次任務,自樹林出發後滿載366名旅客,準備開往終點台東,卻在行經宜蘭縣新馬站時,發生列車出軌翻覆,最後造成18人死亡,215人輕重傷的事故。 這個台灣進入21世紀以來最嚴重的鐵道事故,發生原因仍在調查中,因此各種臆測只會徒增困擾,不過已有初步的供詞與影像顯示,這次的事故,...
電影戲劇
,
社會安全
紹沖
10 月 21,2018
國防部最值得學習的公關:日劇《飛翔公關室》
2018年美東時間10月4日,美國副總統麥克.彭斯在華府智庫「哈德遜研究所」發表公開演說。對中國的強硬措辭,引發「新冷戰」疑慮。不過無論冷戰成形與否,美中關係要如同過往和緩應是「回不去了」。 當年冷戰期間,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陣營針鋒相對,政治、軍事、經濟等各方面無不為敵,甚至有美國誘使蘇聯陷入軍備競賽拖垮自身,從而贏得勝利的說法。 而台灣作為反共的「第一島鏈」,...
社會安全
江昺崙
10 月 17,2018
【半線想想】逐漸浮現的地方危機
彰化的城鄉差距危機 行政院宣布2019年為台灣的「地方創生元年」,近年來坊間也出現許多相關書籍。特別是面臨嚴重少子化與城鄉差距的鄰國日本,對於即將面臨的「地方消滅」現象特別戒慎恐懼,因此在2015年就將地方創生訂為國家方針,傾全力要弭平地方與都會圈的發展差距。 但在台灣要怎麼實行呢?特別是位於大台中都會圈周圍的彰化縣,先前提過本縣人口為六都之外第一大縣,...
社會安全
詹宇
10 月 16,2018
「翻轉羞恥心」 看見規矩友善的馬路風光
插隊爭道、逆向行駛、不絕於耳的喇叭聲,這是我在越南看到的另類觀光。今年夏天,我遊覽越南下龍灣、陸龍灣與河內,優美的風景之外,印象最深刻的是一堆馬路亂象,不禁感到台灣的交通秩序比上不足,但比下有餘。 然而,台灣也是力拼觀光,這「比下有餘的馬路風光」,可能讓先進國家遊客也留下負面印象。年底選舉逼近,又是政見支票滿天飛,拓寬或增建道路仍是常有的政策牛肉,也似乎廣受選民買單;...
‹
…
4
5
6
7
8
9
10
11
1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