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文章分類
中國問題熱門
主權兩岸
,
中國問題
謝幸吟
1 月 09,2020
無價的幸福--跑在民主的土地 呼吸自由的空氣
跑步,踩著民主的土地,呼吸自由的空氣,在台灣再自然不過,到日本名古屋、神戶,與愛沙尼亞塔圖的三次海外馬拉松的經驗也都如此。但是,去了一個監視器無所不在的國家、搭大眾交通工具不用票、直接人臉辨識的城市,我更珍惜一直以來覺得理所當然的民主與自由。這是1月5日參加中國廈門馬拉松,1月3至6日短暫停留四天的感受。 廈門馬將近3萬人參加,在賽道巧遇朋友,是去年11月神戶馬之後,兩人第二次的賽道緣份,...
主權兩岸
,
中國問題
赫希黎羅孚
8 月 30,2019
【寰宇想想】港府抓捕黃之鋒等人代表的訊號
就在831日遊行預計登場前一天,8月30日一早,香港著名社運人士、香港眾志秘書長黃之鋒,以及香港眾志成員周庭,都在無預警的情況下遭到港府逮捕,並且押往灣仔警察總部;前一天晚上,則是香港民族黨召集人陳浩天在離境時於機場被扣留。消息曝光後,立刻引發港外媒體高度關注;在外界紛紛揣測港府以何種罪名抓人之時,更令人憂心的,則是逮捕事件究竟是另一種殺雞儆猴,還是更大風雨降臨之前的訊號? 影片:...
主權兩岸
,
中國問題
邱陽
6 月 12,2019
一國兩制徹底失敗 香港「反送中」最後一戰
在民主女神像的注視下,世界各地悼念六四事件所帶來舉世震驚的鎮壓、血腥手段及那天爭取民主失敗而逝去的生命,更對中國政府當局宣告「我們永不遺忘天安門母親們仍在長夜哭泣」。在受難日五天後,6月9日當天香港爆發出憤怒的人群走上街頭,排山倒海高呼反送中遊行讓香港警方估計破三十萬,實際上更可能破百萬,遠隔海峽另一邊的台灣也高呼聲援香港人對抗惡法,守護自己的民主。為什麼政治冷感的香港人會站出來...
中國問題
曾昭明
4 月 26,2016
帝國是如何失敗的?──習近平與「中華型帝國過度擴張」
為何諸多發展中國家會在經濟發展上失敗而非走向普遍的富裕?最近流行的的見解是:因為這些國家具有榨取性(extractive)而非包容性的(inclusive)的制度架構。其實,倒轉這種觀察視角,人們或許也可以追問另一個對台灣迫近的問題:為何有些已發展或發展中的大國,會走向惡性的帝國擴張,而淪為世人眼中的「流氓國家」,卻非國際社會上的「公共財」供給者? 帝國是如何失敗的?這個問題,...
中國問題
余杰
11 月 21,2014
中國的民主轉型與西藏的中間道路
1988年6月,達賴喇嘛受邀訪問史特拉斯堡的歐洲議會,在此期間他正式提出解決西藏問題的中間道路。在這個計劃中,西藏將是「一個自治、民主的政體,並跟中華人民共和國聯合」,其權力結構由「一個人民選出來的行政首長、一個兩院制的立法部門、一個獨立的司法系統」所組成。二十多年來,中間道路獲得了大部分海外藏人、關心西藏問題的西方人士以及一部分認同民主自由價值的中國人的肯定,...
主權兩岸
,
中國問題
余杰
2 月 16,2014
莫將納粹當天使──駁彭明輝《兩岸之間只有一個問題》
在台灣《蘋果日報》讀到彭明輝教授的大作《兩岸之間只有一個問題》,大跌眼鏡。這位有相當學養和影響力的學者,對兩岸問題──尤其是中國現狀,瞭解程度居然如此淺薄和荒謬,其論點與國際主流輿論的立場以及中國普通民眾的感受格格不入。彭教授雖然是劍橋畢業的博士,但他的專業是工程技術,遠離社會人文,一旦脫離其專業領域,其議論便有可能違背常識、甚至還不如一名普通大學生高明。 作為台灣知識分子,...
環境經濟
,
財政金融
,
中國問題
陳博志
11 月 19,2013
更多的競爭不必然造成更大的進步
「有競爭才有進步」這句話在台灣深入人心。因為過去我們有太多不會受到競爭的特權事業,它們在利用特權謀利的同時,卻沒有明顯的進步,而讓人民相當反感,所以「有競爭才有進步」這句話常被拿來做為廢除特權的重要理由,也因而深入人心。 現在我國這種特權事業已經不多,大部分產業都須面對相當程度的競爭,「有競爭才有進步」這句話變成常被用來支持對外國的開放,甚至有暗中變成「競爭可促成進步」或「...
環境經濟
,
中國問題
Chenglap
8 月 31,2013
中國大陸物價對香港的影響
偶然我會聽到朋友一個說法,那就是「儲多少錢才足夠退休」。 他們會把自己維持現在生活水準的支出計下來,然後向著未來幾十年投射。舉個例子,可能是希望自己在賺到一千五百萬臺幣,然後再每個月使用三萬臺幣。而覺得,只要在某個時間點賺到這個數字,就可以一輩子維持現在的生活水準。這樣的「計劃」,完全建基在一個假設上,那就是把經濟和錢,看成一種頗為靜態,價值不會大變的東西。...
中國問題
慕慧能
11 月 08,2012
習近平肯定會比馬英九更有政績
為什麼說得這般「肯定」?筆者願意提出以下分析,拋磚引玉,和各界一起討論。 首先,中共以黨領政的體制依舊未變,黨內雖然長其存在派系,但是他們的紀律遠比國民黨嚴明,而且自江澤民以來就是集體領導,也就是決策講求內部各派系的同意與妥協。在這種決策環境下,習近平當家是出任集體領導的主持人,決策必需聽取其他六位集體領導團隊的意見,決策既定,就是集體的意見,比起國民黨更能一致對外。...
歷史書寫
,
主權兩岸
,
中國問題
許知遠
9月 09,2012
魯迅與「洗腦」
一 十號的風球過去了,雨忽大忽小,卻從未中斷,整整一周,香港浸泡在令人發狂的潮濕裡。此刻,豔陽高照,我斜躺在沙田矮山下的長椅上,曬一曬發霉的身心,讀星期日版的《明報》。 這張報紙早不復查良鏞時代的風味,知識人的立場、文人的雅趣,政治、文學與新聞的曖昧地帶,都隨那個緩慢的舊時代消亡了,只有週日版尚清新可讀。 “Impatience is a virtue”——...
‹
1
2
3
4
5
6
7
8
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