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文章分類
中國問題熱門
中國問題
林濁水
10 月 22,2013
【華山論劍】香港的中國焦慮症─香港記行之一
10月中旬,連跑了兩趟香港,連續兩個週末都在香港渡過。這段時節,香港氣氛很焦慮不安,11日一下飛機,走過機場小書店,很自然的,看到財經投資的書擺在最顕眼的位置,其中有4本又擺在最中心的位置子,看了書名很嚇了一跳,(圖一)是謝國忠、郎咸平、張化橋、王燕京4位香港人耳熟能詳的投資分析名家寫的,書名都很聳動,不過都不是告訴人投資機會大好,相反的是告訴人中國經濟的危機就在眼前,書名分別是《...
中國問題
Chenglap
9月 29,2013
香港新角色:美國的亞太前線地區
香港和臺灣,看似和美國很遠,但其實和美國很近。地圖總會令我們誤解,認為美國遠在天邊,但如果理解到,自從二戰之後,美國海軍就實質控制了太平洋的話,就會驚覺,其實香港和臺灣,根本就是在美國控制範圍的最前線地帶。 「香港將會變得不重要」論一直彌漫著香港社會。一般來說,對香港沒甚麼感情的人,不論立場,都有相信這種理論的人。他們的立場可以是完全敵對的,比方說,有一些支持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的人會認為,...
中國問題
楊兆中
9月 20,2013
港人台登報倒梁, 觸中共神經
香港立法會議員范國威及逾三百名香港民眾,在九月初於一份台灣報章刊登廣告,向台灣民眾表達香港正被中共逐步插手各項事務的現象,要台灣民眾對中共的政策加強防範。這次登報的行動,是香港反對派首度將香港跟中共的衝突帶到彼岸的台灣,大有要把香港問題提升到兩岸關係的層面,後續發展值得關注。 這個刊登在台灣報上的廣告,以「香港面對嚴重中國化,請台灣人引以為鑑」為題,聯署內容提到,...
環境經濟
,
全球脈動
,
中國問題
劉錦添
8 月 15,2013
對中國「自由貿易」誰受益?
近年來馬政府極盡所能透過各種行政資源大力推銷「ECFA」與「兩岸服務貿易協議」,並且不斷的強調中國給予台灣特定產業的「讓利」,然而台灣民眾對中國經貿開放的效益仍有不斷的質疑。這樣不斷增生的質疑與不信任,究竟從何而來?為何而生?值得深究。 經濟學的基本常識告訴我們,「自由貿易」的本質原本即非雨露均霑,關稅降低或市場開放,會造成有人得利,但也有人會因此受害。以經濟面向來講,...
中國問題
Chenglap
7 月 28,2013
香港的政治冷感世代
有位臺灣朋友說,他有一個曾留學澳洲的香港朋友,明明很多事情都對於香港的執政者和其朋黨有意見以及不滿,對他們感到十分厭惡。但談及是否去投票改變問題的時候,對方的回答就是沒興趣投票,維持生活更重要,投票改變不了任何事情,因為政治離那位香港人很遠。臺灣朋友問我,為何香港人不少都會有這種「政治冷感」的現象? 其實,引一段古謠可以很生動的描述這種政治觀。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中國問題
楊兆中
7 月 14,2013
佔領中環
七一遊行過後,香港社會最關注的,是由一班學者及專業人士發起的佔領中環行動,能否凝聚香港人向北京爭取2017年真普選的決心。初步觀察,佔中行動勢在必行,但北京卻似乎採取強硬政策,將佔中打壓在萌芽階段,此舉只會加速香港內耗,令香港競爭力不斷下滑。 佔領中環行動全名為讓愛與和平佔領中環,隸學者戴耀廷在今年初發起,簡單來說,是他對香港民主政制步伐心生不滿,於是主張以公民抗命方式,...
中國問題
李蔚
7 月 05,2013
「平台」愈通暢 政治愈失靈——謝長廷香港行現場觀察三之三
不管「國共論壇」或是「維新平台」,這種兩岸三黨政治人物架設的「民間溝通平台」都有一個特色:台方代表是民,但陸方代表絕大多數是披著民間大衣的官。 以這次香港會談為例,謝長廷方面的代表身份清清楚楚,不是民代就是教授,會議手冊上載明什麼身份就是什麼身份。但中方的名單卻大有文章,除了台研所的教授外,事實上不少官員都以各種不同的名義在名單裡。 例如商務部台港澳司司長陳星,手冊上的頭銜是...
主權兩岸
,
中國問題
李蔚
7 月 03,2013
可以做「政治動物」,不要做「政治蝙蝠」——謝長廷香港行現場觀察三之一
由謝長廷主持的維新基金會,六月二十九、三十日在中國社科院台研所的「協辦」下,在香港舉辦了一場「兩岸關係的發展與創新研討會」。謝長廷會前、會中的幾次發言中,不只一次把這場會議和一九九二年兩岸海基、海協會的「香港會談」類比,深信維新基金會和中國社科院台研所的這場研討會,必定如同達成「九二共識」的兩會香港會談一樣足以名留青史。 是什麼樣的比可性,...
中國問題
盧斯達
6 月 29,2013
家是不是香港?
老子說過一句有名的話:「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忠臣。」何時聽,都合用。為甚麼香港政府要煞有介事搞個「家是香港」的campaign?因為社會氣氛差,很多人都不當香港是家? 香港人當香港是家,是正常的;只有那些中產以上人士,都拿著外國護照,準備去歐美第一世界頤養天年,才會有人提出「家是香港」——因為很多人都不當香港是家啊...
主權兩岸
,
中國問題
林濁水
6 月 28,2013
【鄉巴佬異藝錄】二十三、型塑港台間民主戰略縱深──寫在七一大遊行前夕
過去看不起台灣的香港人97後羨慕台灣有民主,只要台灣選舉便有民主派組團來觀摩。終於,對民主的追求,使和台灣人有豐富的命運共同經驗的香港人對台灣開始產生命運共同的感受。但幾次到過香港之後,我察覺到香港人看重台灣的還不只把台灣看當做觀摩民主的先進地方。他們對台灣還有一個角色上的期待 : 既然中共以一國兩制在香港試點垂範台灣,於是只要不被統一的的台灣保持領先、有異於香港的民主,北京對香港就會比較客氣,...
‹
…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