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文章分類
中國問題熱門
財政金融
,
中國問題
阿米
8 月 17,2015
強國搏命,補藥瀉藥一併服用
雖然中國政府對於經濟衰退早有心理準備,但仍無法接受以股市崩盤的形式赤裸裸呈現在世人面前。 公安部進駐股市嚴抓惡意放空,官媒以「陰謀論」指控政敵與外國勢力,政府刻意塑造出股市崩盤「其來有自」,這激勵了深信大有為政府的散戶們籌資回市搶反彈,國營企業同步進場護盤下,股市卻依然跌得理直氣壯,散戶們目瞪口呆。 最終當局全面性展開對空頭的鎮壓,以交易異常名義凍結外商帳戶,...
主權兩岸
,
中國問題
余杰
8 月 16,2015
習近平要跟台灣合寫什麽樣的歷史?
台灣黑箱課綱爭議引發「中學生版的太陽花運動」,中共領導人習近平隔岸觀棋,向國民黨支招,在政治局集體學習時強調「要推動海峽兩岸共寫史書」。 據中國官媒報導,中共中央政治局針對「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回顧和思考」進行第二十五次集體學習。習近平主持學習時表示,要整合全國學術機構和研究隊伍,協調各地部門和機構的力量,扶持民間研究,推出高水準的權威專著和通俗讀物。而且,要推動海峽兩岸史學界共享史料、...
全球脈動
,
中國問題
林琮盛
8 月 13,2015
鯨吞蠶食的權力:中國形塑「南海屬於中國」的「既定事實」
八月上旬,東亞峰會熱鬧登場。其中,東亞峰會外長會和東協外長會的幾個涉及南海主權紛爭的國家,針對中國在南海填海造島工程,進行輪翻猛攻。東協外長會議會後發表聯合聲明,暗批中國在南海的填海造島行動。 「文攻」之外,場外「武鬥」從未停歇。六月,日本和菲律賓、越南個別在南海舉辦了軍事及人道救援演習;七月底,中國還以顏色,用「實兵實彈」對抗方式,在南海進行軍演。一系列你來我往的明爭暗鬥,...
中國問題
奉君山
8 月 09,2015
我們以為死亡離我們遠去,卻沒想到它從遠方款款而來 ─讀西藏自由文學獎現代詩首獎作品〈給無名者的情詩〉
這個夏天的台灣很不平靜。年輕的生命殞落了,換來一場運動的風起雲湧。在這個時候,重讀〈給無名者的情詩〉,是狂暴的自虐,也是不得不然的責任。身為台灣人,我有義務好好地去思索自己要如何面對他的死亡。 2008年的冬天,我和許多野草莓世代的夥伴一起,在自由廣場迎接了數十個早晨。當中最令人不敢忘卻的,恐怕還是11月11日。那天早上發生的事情,其實很單純,單純到令人難以忍受。...
主權兩岸
,
中國問題
Peter Enav 溫逸德
8 月 04,2015
中國對台策略的崩壞
2010年4月,我參與了一場由港資的大型澳洲銀行所贊助的活動。在一整天的會議中,大家討論台灣與中國逐漸緊密經濟關係所創造的商機。而我主講的是在這過程中牽涉到的政治層面,特別是與台灣相關的部分。我試著提醒在座的銀行業者、避險基金經理人和股票分析師,即使許多台灣人對於與中國作生意很感興趣,但只有很小部份的人對台灣和中國的政治深化有意願。我引用行政院陸委會與學術單位共同進行的最新調查告訴他們,...
環境經濟
,
中國問題
佘健源、劉玉皙
7 月 22,2015
人潮並不等於錢潮:中國觀光團來台七年後
近年來,台灣發展觀光產業似已成舉國共識;尤其各地方政府,亦多以推動觀光產業作為促進地方經濟發展的重要手段。而在推動觀光的過程中,各級政府常以觀光人次當作重要的經營目標,也常拿觀光人潮成長作為施政績效的表徵。不過,若站在促進地方經濟發展的角度,埋頭推動人潮的成長,是否真能為地方帶來錢潮?由過去七年來開放中國團客來台的經驗觀之,效果似乎令人存疑。其理為何,證據何在,或許可由以下兩個方向來思考...
中國問題
賴怡忠
7 月 21,2015
美國「東進西撤」與中國「西進東守」對台灣的機遇與挑戰(下)
中國西進將影響台灣對歐關係與能源安全 「美國東進、中國東守」固然對台灣的安全相對有利,但「中國西進、美國西撤」也會對台灣產生若干負面衝擊。最直接的就是台灣與歐洲的關係,有可能會進入一段非常艱難,甚至是大倒退的階段。此外,隨著中國在中東影響力可能坐大,台灣如果持續高度依賴於中東油源的話,則會給台灣永續發展帶來長遠的不利影響。台灣也要對此早作準備。 西歐雖是民主國家,...
司法人權
,
主權兩岸
,
中國問題
許家睿
7 月 20,2015
人權與法治作為兩岸關係新的突破點
兩岸關係歷經陳水扁總統早期的「四不一沒有」,晚期的「一邊一國」、「制憲」;以及馬英九的「不統、不獨、不武」,到後來的「經貿整合」與「和平協議」⋯⋯等方針。其在國家層次上的戰略與政策面,一直不脫主權、軍事、認同與經貿議題之外。在馬英九主權上「擱置爭議」已成事實,且兩岸在軍事與經濟實力開始向中國方面傾斜之際,台灣當局該如何思索兩岸關係新的突破點? 今年7月,...
全球脈動
,
國防外交
,
主權兩岸
,
中國問題
賴怡忠
7 月 20,2015
美國「東進西撤」與中國「西進東守」對台灣的機遇與挑戰(上)
隨著美國與伊朗達成核子協議,以及中國積極推動「一帶一路」與「亞投行AIIB」,美中在印度洋─太平洋的戰略競爭格局日益明顯。整體聯繫起來看,呈現美國「東進西退」,以及中國「西進東守」的趨勢。 美國:東進西撤,加速重返亞洲 伊朗協議的結果會使伊朗為首的伊斯蘭什葉派勢力在中東坐大,「伊朗─伊拉克─敘利亞─黎巴嫩」的中東兩河流域什葉派新月形聯盟會逐漸成形。...
全球脈動
,
國防外交
,
中國問題
徐子軒
7 月 16,2015
越南人眼中的中國
由河內到胡志明市,1700多公里,大概等於黃金海岸到墨爾本、華盛頓到邁阿密,漢堡到羅馬,通常搭乘飛機或高鐵頂多三小時多。不過,越南的火車老舊,平均時速60公里,再加上停留的站數,可以耗費三天兩夜的搭乘時間。那個晚上七點半,我搭上前往河內的夜車,準備好好體驗幾乎貫穿全境的臥舖之旅。 進了房間,樓下的室友是一家大小,對面的鄰居則是一位白髮蒼蒼的老伯。照例問完「你來自哪裡?」、「...
‹
…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