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政策想想熱門
環境經濟
楊鎮宇
7 月 26,2018
【書摘】《食.農:給下一代的風土備忘錄》:加護病房式農業
書名:食.農:給下一代的風土備忘錄 作者:楊鎮宇 出版社:游擊文化 出版日期:2018年2月 加護病房式農業 許多學者、作家在討論地球的生態環境時,不約而同都以復活節島的故事為例,強調如果一個社會的發展缺乏「永續」的概念,將帶來崩毀的風險。然而,在農業領域的發展,卻持續走向「工業化農業」的趨勢。以增產為主要價值,使用農藥、化學肥料提高了作物產量,...
環境經濟
理查
7 月 24,2018
【荷事生非】解讀荷蘭政府眼中的循環經濟
伴隨人口成長以及新興國家對於原物料需求不斷增高,全球面對未來發展的壓力逐漸白熱化,讓早在20世紀末期就被提出的「循環經濟」(circular economy)概念,逐漸受到國際社會的重視。近來在台灣,循環經濟也成為重要的發展主軸。而在眾多推動循環理念的歐洲國家中,荷蘭經常被台灣視為學習對象。它的成功除了蓬勃發展的民間組織、商業創新與公民力量以外,政府在背後所扮演的支持與推動角色,...
司法人權
Han Hung
7 月 22,2018
廢死與反廢死之外:死刑是否應有時間表
日本政府本月突然執行了上個世紀末轟動日本的東京地鐵沙林毒氣事件主謀——麻原彰晃等人的死刑,而台灣也在最近進行內閣改組,由前調查局長蔡清祥接任法務部長,讓台灣死刑執行與否再度受到關注與討論。 撇除死刑執行與否的問題,在台灣現今的社會氛圍下,是不是能有更好的制度可以同時兼顧避免激化廢死與反廢死兩方的矛盾,讓台灣現今並沒有廢止的死刑制度能有更完善的空間與措施呢? 德州,...
全球脈動
楊虔豪
7 月 19,2018
【首爾想想】南韓基本薪資45K→50K (上):新制後⋯⋯看不見的勞工犧牲
每年到了初夏此時,南韓就要迎來一波爭執─最低薪資委員會的勞資與公益界三方,共27位代表,要對今年基本時薪該如何調整,展開協商。 和往年不同的是,今年的基本薪資調整,出現歷來最大陣痛─協商過程中,勞方的民主勞總代表拒絕參與,而工商界代表則集體杯葛,共13人退場表達抗議,剩下的列席者,表決通過公益界的提案,將時薪從原本的7530韓元(新台幣215元),上調至8350韓元(新台幣239元...
教育文化
許家瑋
7 月 18,2018
私校生觀點:大學應該整併 漲價不是萬靈丹
高教近年來討論度最高的兩大議題--大學退場與大學學雜費調漲,這兩件事看似不相干,但追根究柢,兩者原意皆是為了提升高教的品質與增加各校所能得到的資源分配。 客觀的數據來看,無論是從教育部統計資料《主要國家之大學生一學年學雜費》或者是大專院校的校數增減狀況,都可看出台灣相較於其他國家(歐陸以外)在整體教育結構上出現的失衡與混亂。台灣在高職改制專科學校、專科學校改制技術學院/科技大學/...
教育文化
游冠軍
7 月 15,2018
【春風化雨】教育是為了引燃孩童與生俱來的學習熱情
投身國小教職二十多年期間,只要一有機會,依然不厭其煩地鼓吹「主題式」課程的重要。台灣教育在外觀形式上推行「主題式」課程至少有二十年了,然而就我看來,「主題式」課程還沒有被台灣教育真實地運轉起來。各位是否深信:每位孩童與生俱來就有不可測度的學習與創造的熱情?如果我們深信,接下來才有可能真正理解並運轉主題式課程。因為孩童的學習與創造的熱情是與生俱來的,教育工作者首先要做的,是去細查,...
社會安全
李雪芳
7 月 12,2018
【女人想想】從國際觀點看台灣家暴防治現況
台灣的家庭暴力防治法參考自美國,立法實施以來,今年已邁入第20年,期間歷經多次修法,逐步將服務對象及服務內涵擴大保護至滿16歲以上非同居親密關係暴力及目睹暴力的受害者。在邁入下一階段的過程中,我們透過勵馨基金會在今年五月底辦理的性別暴力防治國際研討會持續關注國際家暴防治觀點,尤其是美國與澳洲的部分,以作為借鏡。 一、安全網路科技保障個人隱私,增加求助意願 美國家庭暴力防治法立法過程,...
教育文化
陳瑞麟
7 月 08,2018
【科哲絮語】科學哲學有什麼用?
開場白:人和哲學的功用? 這個世界有兩種東西會不斷地被追問它自己存在的功用、目的、價值和意義。一個是人,另一個是哲學。 也只有這兩種東西會不斷地自問自己存在的功用、目的、價值和意義。 任何一個人,不管多麼地位高權重或微不足道,從現任總統蔡英文、前總統馬英九到街上的路人甲,在某時某刻、某種心理或社會狀態下,就有可能被問或自問:此時此刻,我有什麼用(我能做什麼)?...
全球脈動
劉威良
7 月 05,2018
【借鏡德國】當精神病患殺人⋯⋯德國的安全管束
殺死小燈泡的兇手被判無期徒刑,且刑後須接受強制監護五年。強制監護的用意,是擔心他刑期服滿以後,病情仍沒有好轉,有再犯危險性,因此需要強制監護。德國早已廢除死刑,但對於案情重大,且因精神疾病,可能出獄再危害大家的罪犯,德國社會也曾劇烈討論過;數年前德國改了法律,讓慣犯或精神疾患者的重大案件罪犯在服完刑期後,還必須做安全管束(Sicherheitsverwahrung),且依病患的病情,...
教育文化
,
文化研究
陳怡秀
7 月 04,2018
【日本想想】當「嵐」變成老師?以巨蛋為校舍的「WAKUWAKU」偶像特別授課
如果能有見到傑尼斯偶像團體「嵐」的機會,參加一場充滿聲光效果與精湛歌舞的演唱會當然很棒,但當五位成員變身成「老師」為你「上課」,又是如何特別又新奇的體驗呢?名為「嵐的WAKUWAKU學校」(嵐のワクワク学校)的活動,便以東京巨蛋與大阪京瓷巨蛋為「校舍」,邀粉絲們「入學」,提供五種觀察四周、享受日常的生活新提案。2018年的初夏之際,這項活動也邁入第8屆。 要說現在誰能稱為「...
‹
…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