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政策想想熱門
全球脈動
劉彥甫
6 月 04,2017
新瓶裝舊酒的一帶一路
首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的舉辦,不僅聚集了多國政府領導人與國家代表,在缺席的臺灣內部亦掀起了正反意見交織的滔天浪潮。擁抱人民幣貨幣一體化與透過貿易制定成為霸主的主調,一再受到環境汙染、資本空間修復與地緣政治衝突等論述挑戰,再加上西方主要國家領導的缺席與拒絕背書,給予在觀望的臺灣,暫時無法參與的既視感與正當性,一再地透過媒體不停放送。確實,一帶一路是新瓶裝舊酒,然而,...
社會安全
陳立翔
6 月 01,2017
【政策想想】從連續資安問題探討個資法修法
連續幾週資安事件爆發,從房仲業者開發出「客戶開發搜尋系統V5.0專業版」,任意登入公務機關伺服器,以自動辨識解析驗證碼技術,破解伺服器的圖形驗證碼,提供多達一億七千萬筆個資,接著是想哭勒索病毒席捲全球,包括英國、西班牙、俄羅斯、日本、台灣等超過百個國家遭受攻擊,前幾天則是雄獅旅行社遭駭客入侵竊取客戶個資。究其原因,應該是國人及企業資安防護能力及觀念都過於薄弱。 若要達到有效資安防護...
教育文化
秦靖
五月 31,2017
【教育想想】誰扭曲了分數的意義與公平性?
國中教育會考結束後,學生們另一個焦慮又開始了。每一科最多可以錯幾題才能有A等級,升學競爭激烈的基北區、中投區或高雄區的學生更是在乎A++、A+、B++、B+等標示的門檻錯題數或加權分數為何。教育主事者為了「佯裝」鄙棄分數主義的荼毒,一再扭曲分數的意義與公平性,幾點意見供參: 首先,民國90年起推出了國中基測,聲稱為了讓學生不要題題計較、錙銖必較於分數,用「常模參照」...
全球脈動
Jack Huang
五月 18,2017
赴泰念書、教育投資?從另一個角度觀察泰國高等教育
台灣新南向政策火熱,除了經貿,連帶教育也吹起一股南向風,到東南亞念書,無論是證照班、EMBA,或者拿學位,似乎成為不錯的選擇。甚至有人建議將台灣過剩的高教資源引進東南亞,合作開班授課,雙聯學位,乃至設立分校,不僅能促進雙邊學術交流,更認識彼此。從投資角度來看,好像也是筆划算的生意,畢竟學生要交學費,要在當地生活,周邊配套的經濟效益都很可觀。 然而,大力鼓吹東南亞繁榮發達之餘,...
教育文化
楊佳恬
五月 14,2017
【教育想想】我從奧地利中學教育學到的七件事
我在13歲那年,前往奧地利學音樂,也在當地上了六年的中學。當時的我完全無法預料,接下來的這些年,將在我未來的人生帶來多大的影響。 口語表達:用自己的話說 尋找答案:許多事情沒有標準答案 邏輯思考:哲學、心理學為必修課程 外語學習:世界很大,而英文只是眾多外語之一 訓練讀書:書就是書,沒有所謂的課外書 良性競爭:有人就有競爭,但可以同時很多個第一名 請說謝謝:勇敢接受他人讚美...
社會安全
詹健忠
4 月 30,2017
杜絕酒後駕車,靠「它」才有辦法啦!
憾事一再重演 這星期南投「又」發生酒駕逆向超車肇事,導致孕婦一屍兩命憾事了。 為什麼特別強調「又」呢?近年來,酒駕造成的人命傷亡層出不窮,幾乎天天都能看到媒體報導。而這些用悲慘血淚換來的數字會說話,根據內政部警政署、交通部統計近五年(101至105年)酒後駕車各項數據顯示,酒後駕車有以下四項特點值得社會各界嚴肅看待: 一、再犯特質:有近2成(18.05%)酒駕者會再犯,...
休閒育樂
Han Hung
4 月 16,2017
需要免費的新練團室,還是需要一顆新腦袋?
近日,台北市長柯文哲先生在臉書上公告了一張名為「LIVE BAND體驗中心」的各時段/空間收費總覽圖片,底下網友一片罵聲。LIVE BAND體驗中心這個名字其實就讓人不知所云:是讓人去體驗玩band的感覺嗎?還是專門出租給人辦表演的呢? 先來去台北市青少年發展處的網頁看看,原來就是樂團練團室與練習室啊!坐落於臺北市青少年發展處八樓,部分練團室還可以容納50人,也可以算是小型的展演廳了。...
社會安全
李欣怡、陳貞樺
4 月 06,2017
【女人想想】我們都以為自己不會是報導中的主角—談無所不在的約會暴力
小惠與阿泰是人人稱羨的班對,尤其阿泰對小惠呵護至極,每天早晚的溫馨接送並早早安排好三餐要吃什麼,不管上下課,兩人總是形影不離的彷彿連體嬰相隨。 一開始小惠很享受公主被寵愛的感覺,但這樣細微不至的關照卻慢慢變了調。每天只要沒有上課,阿泰就會打電話問小惠現在在哪裡、和誰在一起、在做什麼事情,小惠沒接到電話,阿泰會一直打電話、一直傳LINE,直到小惠回應為止;當小惠受不了想躲起來獨處時,...
全球脈動
Jack Huang
4 月 04,2017
回應經濟日報:都有能力到海外工作了 還回台灣幹嘛呢
新南向議題熱,台灣人有意願赴東南亞求學、工作的比例日增,雖然部分民眾與媒體仍脫不了「東南亞=落後」的一貫想法,仍抱持著「歐美=好棒棒」的奇怪邏輯,但大抵相信隨著資訊交流頻繁,台灣對自己的東南亞鄰居,理當越來越了解,並更能夠以平等且宏觀的角度視之。 這幾天經濟日報一篇「大量國人赴海外工作 是福是禍?」(2017-03-26)的奇文,顯然充分展現了還停留在1980年代的思維,...
全球脈動
鄭素賢
3 月 30,2017
【北歐想想】芬蘭銀行經驗二、三事:服務轉型、嚴謹管理、社會責任
四年多前,我因為工作調動而短暫移居芬蘭。到公司報到後沒幾天,當地的同事就帶領著前往附近銀行開戶,從此展開在異國安家的歷程。我藉此文章與讀者分享我在芬蘭的銀行來往個人經驗與心得,從一般小客戶的角度,觀察當地銀行的管理與服務。金融財經專業知識並非我所長,但是希望透過最單純的經驗描述,能夠對國內銀行的專業管理與服務帶來些許的啟示。 支票在芬蘭早已成為過去式 銀行開戶是我的第一個芬蘭驚艷。...
‹
…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