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政策想想熱門
教育文化
賴彥丞
9月 13,2017
反思升學主義:誰讓學生走上絕路?
「活著好累,不想長大。」很遺憾地,15歲本該是揮灑青春色彩的年紀,就這樣消逝了。 一名北一女新生因不堪課業壓力選擇跳樓,躍上各大新聞版面。後續追蹤得知,原來該名學生不願處於過於競爭的環境,想要就讀第二志願的師大附中,然而建中、北一女畢業的父母卻堅持要她「繼承」己身的「學霸之路」去念第一志願,最終憾事就這樣發生了。 聽到這則社會事件幕後的因果讓吾人特別感慨。...
全球脈動
陳怡秀
7 月 12,2017
【日本想想】逛藝術祭正夯,去耕田更帥氣──我的越後妻有大地春耕記
在台灣,對一群喜歡藝術、喜歡旅行的人來說,到日本參加藝術祭,已經成為一項必辦事項,就算不能各個擊破,總希望至少選一場去「朝聖」一番,然後在藝術品的創作理念,以及藝術品與居民、土地的種種連結之間被深深吸引,一個又一個故事串連起來的氛圍與感動,讓人就此陷落其中無可自拔。 以上不是形容詞也不是幻想文,而是我的心得體驗。有幸可以較長期地待在日本,參加了幾場藝術祭,就算無法全部看完(你怎麼能期待自己...
政黨政治
晏山農
6 月 29,2017
【山農說書】作為「鎖國共同體」的中華民國
由於巴拿馬別戀,再度激盪出志士仁人關於中華民國/台灣的愛憎情結。於是置之死地而後生的新思惟不斷產出,或許諸多是烏托邦妄念,但衝撞才可能從疑無路的黯黑中尋出光源;反之,那些心向中原的所謂華裔子民,就此譏諷民進黨政府因為不接受「九二共識」所以走不出去。實則,這群子民是背向山壁內側,誤以為壁上投射的就是光源所在,他們才真是鎖國思惟的信仰者。 不知何時開始,台灣的藍營泛統成員開始大量操弄「鎖國」...
環境經濟
劉威良
6 月 28,2017
【德國想想】年金改革超越德國 台灣應感到自豪
年金改革,是多年來政府應該也是必須有擔當改革的事。今看到三讀通過修法,甚為欣喜。因為,年改是世代正義,被改革者因為收入減少而不平,但是不改革,拖垮國家財政更是不可承擔的沈重。 德國福利雖然各方面比台灣進步一些,但對於公務員的年改,德國國會礙於不想得罪公務員,根本不敢砍公務人員的福利。德國公務人員年金僅以退休前最後兩年,也經常是最高的薪資採計,優厚的家眷撫卹與賦稅的優惠,...
教育文化
秦靖
4 月 04,2017
家長寧選私校棄公立 教改問題在哪裡?
各縣市私立國中(完全中學國中部)進入招生旺季,台中市多所私中每校報考學生人數高達五千人,私校入學考試當天的盛況宛如小學『聯考』;而台北市四所私中也很搶手,錄取率或中籤率均低於二成三。 家長們擠破頭地將小孩子送往收費昂貴的私中就讀,主要原因有二,一為台灣升學考試制度的朝令夕改,又加上十二年國教那多如牛毛的超額比序,讓孩子讀私中,專心讀書直升高中拚大學,不用為假多元的超額比序奔波忙碌;...
全球脈動
Jack Huang
4 月 04,2017
回應經濟日報:都有能力到海外工作了 還回台灣幹嘛呢
新南向議題熱,台灣人有意願赴東南亞求學、工作的比例日增,雖然部分民眾與媒體仍脫不了「東南亞=落後」的一貫想法,仍抱持著「歐美=好棒棒」的奇怪邏輯,但大抵相信隨著資訊交流頻繁,台灣對自己的東南亞鄰居,理當越來越了解,並更能夠以平等且宏觀的角度視之。 這幾天經濟日報一篇「大量國人赴海外工作 是福是禍?」(2017-03-26)的奇文,顯然充分展現了還停留在1980年代的思維,...
歷史書寫
,
國防外交
林孝庭
4 月 02,2017
【書摘】《意外的國度:蔣介石、美國、與近代台灣的形塑》──美國要求反攻海南島,蔣介石另作他想
書名:意外的國度:蔣介石、美國、與近代台灣的形塑(Accidental State: Chiang Kai-shek,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Making of Taiwan) 作者:林孝庭 譯者:黃中憲 出版社:遠足文化 出版日期:2017/03/29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
環境經濟
林穎東
4 月 02,2017
從「馬祖藍眼淚專利事件」看智慧財產權制度的困境
近年來馬祖的藍眼淚被大力推銷,知名度大漲,許多當地店家、廠商,都將自家產品掛上「藍眼淚」的名稱,來吸引目光。但近日卻有一名紀姓網友,在網路上聲稱自己是「藍眼淚」商標的所有人,詢問網友有無意願購買,以及警告當地店家不可以隨意使用「藍眼淚」名號,引來大批人士的批評。 其實這類專利流氓的事件,層出不窮,例如去年,從日本紅遍全球的「PPAP」,大家對其歌詞商標及智慧財產權的擁有者,...
全球脈動
鄭素賢
3 月 30,2017
【北歐想想】芬蘭銀行經驗二、三事:服務轉型、嚴謹管理、社會責任
四年多前,我因為工作調動而短暫移居芬蘭。到公司報到後沒幾天,當地的同事就帶領著前往附近銀行開戶,從此展開在異國安家的歷程。我藉此文章與讀者分享我在芬蘭的銀行來往個人經驗與心得,從一般小客戶的角度,觀察當地銀行的管理與服務。金融財經專業知識並非我所長,但是希望透過最單純的經驗描述,能夠對國內銀行的專業管理與服務帶來些許的啟示。 支票在芬蘭早已成為過去式 銀行開戶是我的第一個芬蘭驚艷。...
司法人權
黃猷欽
3 月 02,2017
【二二八70週年】方寸之戰:郵票裡的228
歷史涉及記憶,記憶操弄著人們的行為模式。 1947年2月28日在台灣發生的一個事件,註定永遠不會只有一種說法,這原本是歷史的特質,在場者與不在場者,死亡、恐懼、失憶或失語,沒有任何兩個人的感受應該是一樣的。 但是,刻意扭曲與造假畢竟不應被允許。只是,這和一廂情願或以訛傳訛的非惡意錯解之間的差別又是什麼?我相信,最大的差別就在於面對和不斷對話,任何人想尋求單一的解答(...
‹
…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