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政策想想熱門
全球脈動
彭孟濤
1 月 29,2018
92歲馬哈迪重出江湖 再戰總理大位
今年馬來西亞的國會大選頗有看頭。1月7日反對聯盟「希望聯盟」(PH)宣布,推舉高齡92歲、掌權長達22年的前總理馬哈迪(Mahathir Mohamad)為總理候選人,矢言要將身陷貪腐和洗錢醜聞的現任總理、執政聯盟「國民陣線」(BN,簡稱國陣)中最大黨巫統(UMNO)主席兼國陣主席的納吉(Najib Razak)拉下馬。一旦成功,這位政壇長青樹將成為全球最年邁的國家領導人。...
司法人權
賴彥丞
1 月 22,2018
從《1987》想想鄭性澤案:刑求幾時休?
在戲院裡看著《1987:黎明到來的那一天》這部講述全斗煥軍事獨裁時期,韓國匪諜搜查處的警察將大學生朴鍾哲刑求致死,引發人民怒而發起「六月民主運動」終結獨裁統治的故事。我不禁想起幾個月前台灣也有一起經法院認證的警察刑求被告案例:鄭性澤案(2002年台中豐原十三姨KTV殺警案) ,台中高分院不只改判鄭性澤無罪(現已無罪定讞),更認定偵辦該案的豐原分局刑事組警方有對被告刑求取供之事實。...
全球脈動
楊虔豪
1 月 19,2018
【首爾想想】文在寅政府的權力機關改革…「移轉分散」有效嗎?
1月14日是國立漢城大學(今首爾大學)學生朴鍾哲去世31週年的日子。1987年,正值青春年華的名校生,因積極參與勞工運動與街頭示威,遭治安本部從住處帶走,並以水刑拷問而窒息死亡。檢警刻意隱瞞,直到報社記者取得消息後報導出來,激起民憤而開展反政府示威,要求當時總統全斗煥下台與實行民主化。 描寫這起事件的南韓電影《1987》早在幾週前上映,開年後奪得票房冠軍,...
全球脈動
,
社會安全
陳怡秀
1 月 17,2018
【日本想想】夢不落帝國的現實面?關於迪士尼「卡通明星」的職災爭議
最近關於勞工權益的問題,引起各方關注,想要擁有一個友善的工作環境,似乎變成奢望,甚至在夢幻國度迪士尼裡,欲保有「合理」標準都顯得困難。這是一個關於夢想變調的真實例子。 有一位28歲的女性(姑且稱呼她為A小姐好了)在老少咸宜、帶來歡笑與夢想的東京迪士尼樂園工作,她的職務是穿戴玩偶服裝扮演卡通人物的演出人員。A小姐自2015年2月開始在迪士尼工作,但2016年11月開始,...
全球脈動
中東流浪者
12 月 19,2017
背叛、欺騙及和談:以阿關係的冷和平
每次世界某一處一發生衝突或戰爭,就有人會開始祈求世界和平。彷彿世界大同是全人類的最終目標。 但對以色列人而言,他們倒不這麼奢求。在以色列人眼中,冷和,就是一種庇佑。 這種情緒源自於以阿之間的強烈不信任感。 宗教上的不信任 雖然,我們不能一概而論稱,阿拉伯人或伊斯蘭教徒全都憎恨猶太人,亦不能二分法說,「所有的」猶太人都憎恨阿拉伯人和回教徒。但整體而言,...
政黨政治
許有爲
12 月 18,2017
罷昌案 罷出什麼憲政迷思?
對罷免案的檢討 欠缺制度性的考量 上週六,喧騰一時的「罷昌案」終於在投票率低落,贊成罷免票不達選罷法新制所規定最低門檻而以失敗告終。對於這個結果,有認為這是民進黨不惜與時代力量做對,堅持要在罷免制度設下最低門檻的舉措救了時代力量者;也有認為時代力量是因為堅持不被社會認同的價值,推動同性婚姻權而導致光環快速消退者;更有若干時代力量的支持者認為,這是因為罷免案設下最低門檻,...
教育文化
周盈成
12 月 05,2017
【你怎麼不想想】I am Taiwanese and I speak...——假如要有台灣語言認同(下)
【你怎麼不想想】I am Taiwanese and I speak... ──假如要有台灣語言認同(上) 你怎麼不想想】I am Taiwanese and I speak... ──假如要有台灣語言認同(中) 在去(2016)年的一篇文章我已說過,如果真的追求語言多元,那麼台語、客語、原住民族語要做的,很清楚,就是「向華語爭空間」,包括一定要進入公共場域。只准在家裡說,...
教育文化
黃建榮
11 月 07,2017
【春風化雨】AI時代的教育新思維
人工智慧(AI)時代來臨,孩子要學什麼、怎麼學,才能夠迎向不確定的未來世界?創新工場董事長李開復認為,AI時代來臨,並不代表機器將會完全取代人類,而是人類不需再浪費時間做無聊、重複性的事,「父母最重要的是讓孩子找到自己的天賦和興趣,做自己最擅長、最愛好的事,就是好的開始。」倘若我們無法讓孩子認識自己、發現天賦,進而往想走的地方去,孩子恐怕很難找到自己存在的價值。過去的教育是把人教成機器,...
媒體觀察
陳怡秀
9月 21,2017
【日本想想】歡迎免費使用的雙胞胎姊妹?放棄肖像權與著作權的「素材」偶像
「我們,是免費的。」兩位長相相仿、皮膚白皙的女孩在官方網站中如此宣言著,官方網站中,有著上千張兩人的照片....聽起來是否讓人有無限遐想?很容易想歪,卻一點也不歪,這兩位女孩是雙胞胎姊妹的HIPHOP歌手組合「MIKA☆RIKA」,2014年年底,架設了一個免費圖庫網站,提供上千張姐妹倆的照片,讓人們自由下載、重製運用,以「免費素材偶像」為新路線,她們放棄了自己的肖像權與著作權,所以她們坦然地說...
教育文化
賴彥丞
9月 13,2017
反思升學主義:誰讓學生走上絕路?
「活著好累,不想長大。」很遺憾地,15歲本該是揮灑青春色彩的年紀,就這樣消逝了。 一名北一女新生因不堪課業壓力選擇跳樓,躍上各大新聞版面。後續追蹤得知,原來該名學生不願處於過於競爭的環境,想要就讀第二志願的師大附中,然而建中、北一女畢業的父母卻堅持要她「繼承」己身的「學霸之路」去念第一志願,最終憾事就這樣發生了。 聽到這則社會事件幕後的因果讓吾人特別感慨。...
‹
…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