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政策想想
政策想想
政黨政治
許有爲
4 月 02,2016
建立憲政運作例外狀態的典範:雙英會映照出來的政權交接問題
新舊民意的交接:憲政上的「例外時刻」 在憲法學上以及現代民主憲政上具有重要地位的法國一七八九年《人權與公民權宣言》的第三條明白宣示,「主權存在於全體國民。任何團體或個人,皆不得行使未獲主權者明白授與的權力」(Le principe de toute Souveraineté réside essentiellement dans la Nation. Nul corps, nul...
社會安全
林耀盛
4 月 01,2016
義憤之後,改變之始
又發生令人髮指的女童割喉案,人神共憤。女童母親在哀傷中以堅定的語氣說,這不是社會案件,這是她的女兒發生意外走了。她表示:「截至目前為止,對嫌犯,對死刑支持或廢除,沒有任何的想法想要說出來」。從女童母親的面孔,悲慟中不以激情的語言訴說,或許正是迫使我們需要由傾聽面孔的訴說中領悟:脆弱不安的生命不但已然岌岌可危,且正在發生。從社會處境來看,信任機制的斷裂,擔憂佔據了文化想像。恐懼文化的一個不幸後果,...
全球脈動
,
社會安全
陳怡秀
3 月 31,2016
【日本想想】 阿宅等於潛在犯罪者?──犯罪事件的媒體「標籤化」歧視
一個小女孩來不及長大,就離開這個世界,如此令人不捨的事件,以我們難以想像的方式發生了。我們想尋找原因、理出頭緒,於是鉅細靡遺檢視加害人的身家、個性、狀態、生活習慣,試圖歸結出原因,卻沒意識到在「歸結」的過程中,又造成了另一個族群的傷害。這次的事件,引起關於精神病患的汙名化論戰,令我想起了日本主流媒體對於「動漫」、「阿宅」的不友善態度。 最近日本熱烈討論著一個誘拐事件。2014年3月,...
國防外交
張國城
3 月 31,2016
【國防想想】 高級教練機需要國造嗎?
近日蔡英文主席前往漢翔公司訪視,對漢翔推出空軍高級教練機的自研自製計劃,據媒體報導她有三點期待:「其一是需符合空軍需求,提高自製的產值比例;其二是為下一世代戰鬥機的研發打下基礎;其三則要求儘速完成原型機進行試飛。」筆者對於這幾項觀點原則上都贊成,但是仍有一些問題,或許新政府需要予以考量。 第一是空軍的需求問題。基本上,先進國家的國防採購應該是依據威脅評估下考量資源分配,...
環境經濟
黃冠群
3 月 31,2016
台電要先檢討外部成本──對外部性與責任分配的再思考
新政府將在5月20日上台,競選時提出的各類政見也將開始實踐。「非核家園」做為蔡英文的能源政策論述,也在近期引發社會對於能源議題更多的討論。要實踐非核家園的第一步,筆者認為重新檢視台灣多年來電業政策背後所隱含的價值選擇有其必要性,本文將以外部性及責任分配的角度,提供讀者對於發電成本的另一種視角。 在核能議題的討論中,時常可以看到擁核者對於反核者的非理性批評,...
中國問題
漂流木
3 月 30,2016
【時事想想】 中國的「準經濟制裁」,對台灣有效嗎?
自蔡英文當選台灣新一屆的總統後,中國方面就不斷透過台灣媒體,釋放出各種不利兩岸經貿交流的消息。 部分台灣親中媒體也裡應外合,跟著隨風起舞,用斗大版面披露「來台的大陸遊客正在減少」、台灣遊覽車業沒客人、糕餅業績下滑、甚至刻意把華航購買新飛機計劃暫緩,與大陸遊客減少相掛勾,營造蔡英文就任後,兩岸經貿減緩將衝擊台灣經濟的刻板印象,刻意撩動台灣民心的敏感神經。 但中國祭出「準經濟制裁」的作法...
全球脈動
,
社會安全
劉威良
3 月 30,2016
長期照養──共同減輕負擔與暴力
曾是台北知名精神科醫院護理人員的我,,對台灣長照的欠缺一直有非常深的體驗。 記得二十多年前的精神病患家屬,因為家中有幼子要照養,並且要工作維持生計,無法長期照顧先生,在病患於醫學中心級的精神科治療病院出院後,家屬直接在醫院打電話雇請計程車,讓計程車從台北載患者到龍發堂安置。原因很簡單,因為她無法照顧這個經常病發干擾她工作的先生,她必須工作養家,...
全球脈動
季茱莉(Julie Couderc)
3 月 29,2016
北法,陷入戰爭與分裂邊緣?
當下法國的難民議題層出不窮。一月二十三日,位於法國北部地區的港市加萊(Calais),有兩千多個難民及其支持者抗議法國境內難民的生活狀況,而選擇走上街頭。在這段時間裡,難民與本地人產生衝突,當晚有三百五十位難民冒險侵入此地的港口,並非法登上一條將駛往英國的船。因此一突發事件,所有的港口活動被迫停止三個多小時。法國警察動用武力,許多難民被逮捕。這一事件不是意外,是累積已久的火苗終於爆發所致。...
社會安全
黃岳
3 月 29,2016
人權論述於死刑存廢論戰的困境
近年,台灣發生諸多強烈挑動公眾情感的社會治安事件,例如:台北士林隨機殺人案(2009/3/9)、台南湯姆熊殺童案(2012/12/1)、台北捷運隨機殺人案(2014/5/21)及近日的台北四歲女童割喉案(2016/3/28)。死刑制度的存廢爭論,經常成為各大媒體及社群網絡的主要討論議題。論述型態紛雜,涵蓋法律、倫理及刑事政策等。約略而言,主要議題包含「罪行與刑罰間的關係」、「死刑,或刑罰本身,...
教育文化
謝宇程
3 月 29,2016
【學與業壯遊】 大學該複製量產,或是輔助創造?──大學的藝術之二十六
在18歲的時候,父母交了錢,讓兒女進入某大學某科系,光是坐在課堂上大概要花2000個小時,課外準備作業、報告及考試估計要再花3000小時。這一切,所為何來?父母辛苦,學生花時間、教授花心力,我們到底想要造成什麼?如果教育是為了學生存在,那麼,大學是提供了什麼,讓學生有更好的人生,讓所有人付出的努力並不枉費? 「複製量產」式高教,不該停嗎? 今日,大學運作的機制仍是「複製量產」式的。...
‹
…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