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久保玲――千變萬化的黑魂大師

回顧二十世紀,日本孕育了許多世界級大師,文學創作當推夏目漱石,畫壇是藤田嗣治,而服裝設計,則非川久保玲莫屬。Comme des Garçons 是她的品牌,這三個法文字意思是「若男」,女人穿衣服也可以像男子。

美國駐日大使卡洛琳 · 甘迺迪提到,小時候訪問日本,第一站就是去逛川久保玲的服飾店,從此愛上她的產品。日本名人中也有一群粉絲,如村上春樹、思想家吉本隆明(吉本芭娜娜的父親)、竹中直人。偶像劇《重版出來》女主黑木華強調,CDG 是她的最愛!

【春風化雨】重溫老故事:來看40年前的「老鼠娶新娘」

今年2020年,又來到了十二生肖的老鼠年,讓人想起了一本很有看頭的台灣老圖畫書,1980年國語日報社出版的「中國民間節日故事」系列中「年節」—《老鼠娶新娘的故事》,文字作者黃女娥,繪圖者曹俊彥。

老鼠娶新娘,大家似乎耳熟能詳,書店或上網一查,發現其實有很多不同版本的童書,最常看到的故事版本,應該是老鼠被大貓嚇到,想要幫女兒找一個最強壯的女婿完婚,先後找了太陽、烏雲、北風與牆壁,直到最後,發現老鼠自己本身才是最厲害的,於是又把老鼠女兒,滿意地嫁給了老鼠少年郎,這是一個帶有寓言色彩的民間故事。

但在1980年這個版本的圖畫書裡,卻出現了一個嶄新又有趣的「新」故事。故事大意是這樣:

留下新珍味,重返那個意志卓絕的時代——關於「起造國・家」史明文物館籌備計畫

空間是記憶的源起之處,是追尋、傳承與銜接的橋樑。物理性的存在與抽象信念的交織,讓我們得以相信其實無法重現的時間與空間、我們謂之為歷史的片段,能夠幫助我們在未來未知的道路上,即使躊躇,仍然可以勇敢地繼續向前走。

對於我們、或者台灣人來說,位於日本東京池袋的新珍味餐館,可能就是一個這樣的存在吧!

2015年時張之豪(現任基隆市議員)傳來史明(1918-2019)歐里桑想要處分新珍味餐館的消息,我們很快地就在臉書上發起活動「#留下新珍味」,鼓勵大家放上自己與新珍味的合照與留言,希望歐里桑理解:這間他曾經親自掌勺超過40年的餐館,對於新一代與未來的台灣人來說,還有不能放棄的意義與價值,是他必須留下來給我們的地方。

對「口罩」敬而遠之的奧地利人,衛教觀念與台灣大不同!

新型冠狀病毒相關新聞在全球燒得沸騰,好幾個歐洲國家皆傳出疑似和確認病例。台灣媒體用著聳動的標題報導歐洲病例:「歐洲淪陷!」「歐洲捲起武漢肺炎風暴!」「武漢肺炎殺到歐洲!」似乎歐洲就要陷入大恐慌了?我住在中歐國家奧地利,這裡也傳出幾名疑似病例,受到媒體高度矚目,經醫院和健康部確認是虛驚一場。

沒人戴口罩 就連診所的醫生和護士都老神在在

前幾天歐洲各國紛紛派出軍機,將本國國民從中國接回家。位於奧地利北方的德國,也派遣軍方從中國撤離逾百位德國人,新聞媒體守在機場進行即時報導,讓社會大眾了解官方如何統一隔離這些返國人士。新聞畫面上可看到機場接駁車上的司機戴著醫療用口罩,神情凝重在等待乘客。這個畫面讓我感到那麼點不習慣,想了一下我才反應過來為什麼,因為這是這幾周來,我首度看到戴上口罩的歐洲人!

回想這幾周,不論是在街上、大眾運輸工具或是公共場合,幾乎不會看到任何人戴著口罩,我前幾天恰巧分別去看家醫和婦科醫生,兩家診所的醫師、櫃台人員和護士,都是老神在在,都沒有戴口罩。奧地利是個人種大熔爐的國家,聚集不少亞洲住民,路上看到的亞洲人臉上也是乾乾淨淨的,什麼都沒戴。

【聽那些女孩唱歌】宛如酒紅天鵝絨般的時尚女神——Sade

遙想當初首次聽到莎黛(Sade)的名曲”Smooth Operator”時仍是懵懂青少年,心之所好的是更青春活潑的流行歌曲或叛逆的鏗鏘搖滾,對莎黛這散發濃厚酒精醺人氣息、滿盈爵士調調與優雅氣息的Sophisti-Pop(雅緻流行樂),雖覺頗有特色,但始終沒有太大的興趣,對那紙醉金迷的浮華世界也毫無嚮往;然而這麼多年過去了,這首歌曲卻成為回首年少時忘不掉的洗腦旋律之一,在種種歲月堆砌起來的回憶之上,那表面輕吟淺唱、時而蘊含無數人生滋味的歌聲,化作一道道色彩斑斕的刻痕,繪描著生命的軌跡;莎黛那簡約、俐落、中性卻又十足性感的時尚風華,也延續至今,引領了一代潮男靚女的打扮。

《光緒十四年》: 血腥與仇視的「開山」戰爭

德國歷史學者Albrecht Wirth曾評論清末臺灣最後十年的歷史,他認為雖然原住民數起叛亂被壓服,但他們仍保持山區陣線,使得中國人(官民)無法突破。而且每次亂事都是數以百計的中國人突遭屠殺(獵首)開始,漢番雙方互相畏懼與嫌惡,彼此間的戰爭也極盡殘忍之能事。

講到戰爭,泰雅族擅用火槍的本事不能不提。對於泰雅族使用火槍的研究,首推日治臺灣「蕃通」森丑之助(1877-1926),在他的大著《臺灣蕃族志》提到許多重點。首先槍枝流入番地是在乾隆末年,但僅是火繩槍而已,若是新式槍枝(後膛槍),大部分是在光緒時期。其次漢人攜帶火繩槍進入山區,生番因害怕槍枝的威力,幾乎不敢出手對抗。特別是隘藔的隘勇持有火繩槍,生番大多不敢靠近。其三,生番知道槍枝的厲害,也開始學習使用。他們可以透過與漢人交易取得槍枝,或是大膽偷襲隘藔、獵首隘丁搶奪槍枝。其四泰雅族擅於戰術而勇敢,在他們的武器中最寶貴是槍枝。清末從漢人輸入許多精品,使得每個泰雅族男人都擁有槍枝。

許毓良

1971年出生,新北市中和區人。輔仁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主要專長領域:臺灣史、清史、軍事史、海洋史。著有《清代臺灣的海防》、《清代臺灣軍事與社會》、《台灣二二八大慘案華北輿論集》、《台灣在民國:1945-1949年中國大陸期刊與雜誌的台灣報導》等。

關於國家安全之晶片紛爭不會隨著美中貿易協議落幕(下)

往前閱讀:關於國家安全之晶片紛爭不會隨著美中貿易協議落幕(上) 

半導體承載科技實體與微縮化

半導體作為實現上述運算與通訊演算法的實現的載體。翻開過去電腦的歷史,人們早期透過真空管到電晶體的發明,再透過摩爾定律的微縮製程,過去需要整個教室體積般的電腦可以縮小到智慧型眼鏡或是手錶之上,而這完全都歸功於半導體晶片的發展。

飛彈的進步

以台灣以及許多國家所配備在目前F16 , F22以及F35所使用的AMRAAM AIM-120中程空對空飛彈為例(資料來自維基百科),透過科技的進步最大射程從早期A型只有55公里,已經進步到D型的超過160公里,但重量反而從A型的22.7公斤降到C型的18.1公斤,越輕的飛彈重量對於戰機作戰能力越有大大的提升,而這全歸功於科技進步。

AIM-120供應鏈

關於國家安全之晶片紛爭不會隨著美中貿易協議落幕(上)

美中於2020年1月15號簽訂了第一階段貿易協議,中國2500億美元輸美產品之前被課之25%關稅照樣繼續施行,但對於另外1200億中國輸美產品課徵的15%關稅將減為7.5%。同時,中國承諾將向美國擴大採購500億美元能源產品,農產品也將在兩年內增加約320億美元,製造業產品則擴大採購800億美元,中方並承諾將加強對智財權的保護與開放匯率管制,雙方將繼續第二階段的貿易談判。

美國對中國科技管制

雖然第一階段貿易協議已經簽署,但美國對於科技技術對中國的警戒仍然沒有鬆懈,根據英國金融時報報導,華府持續要求蔡英文政府對台積電做出限制,不要販售晶片給華為。甚至有美國官員向駐華府台灣外交人員表示,台積電向華為供給的晶片被用於瞄準台灣的飛彈之上,華府持續要求蔡英文政府對台積電做出限制,不要販售晶片給華為。

【日晷之南】柳田國男的政治戰爭觀

一個普遍的共識是,要創立一種學說體系,深入前人未竟之地,開拓嶄新的領域,絕非輕易之事。這需要遠大的抱負毅力和不斷努力,才可能接近這光輝的頂點。日本民俗學家柳田國男(1875-1962)在這方面的成就,堪稱為最佳的例證。早在他赴歐洲之前,他就具體了歐洲民俗學和人類文化學的知識,尤其是閱讀泰勒(Edward Burnett Tylor)弗雷澤(James George Frazer)、馬林諾夫斯基的著述。在方法論上,他的確受到歐洲社會科學的啟發,但是他並非生搬硬套地加以引介,而是帶有屬於日本民族主義的思考和情感來進行民俗學的田野調查,在累積實證研究的起點上,創建出一個國家的民俗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