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對話成為可能──邀請文化部長帶著孩子一起看《祝我好孕》

「紀錄片後製的期間,我也懷了第一個孩子,隨著肚子越來越大,我常常想:應該怎麼讓他認識這個世界呢?如果他問我:他從哪裡來,我應該怎麼回答他?當他開始對性有好奇,我應該如何引導他?老公說了一句話,讓我覺得很動人,他會跟著孩子從零歲開始,一年年長大,這樣他就有機會體驗一次童年、青少年與壯年,或許我們就可以重新檢視我們的童年是如何被教育的?這樣一想,或許是孩子帶領我們重新看待世界與自己的關係,讓我重新審視自己對於裸露的不安,對於生產的恐懼與死亡的害怕,對於性的羞於啟齒,的確,我們用了太多成見,看待這些自然而無需恐懼的事情。」──取自共同導演蘇鈺婷之『祝我好孕拍攝筆記-3』

蘇鈺婷、陳育青

蘇鈺婷,1982年生,Legna Studio負責人,政大新聞系畢業,獨立影像工作者。相信紀錄片是社會的家庭相本,土地的故事等待被散播,結婚四年,即將成為一位母親。

陳育青,雙寶媽,不自由影像工作者。主要關懷和創作方向為人權、人的處境、環境問題,希望以美學、文字、影像與各種媒材來實踐理想,現為自由影像工作者 。

他山之石:透視JR九州的經營戰略

今年的10月底,台灣高鐵將從興櫃正式轉為上市股票,也因此台灣高鐵將成為台灣股市當中,第一支鐵路股。然而在鄰國的日本,鐵路股早已不是什麼新聞,不管是上市的大型私人鐵道(大手私鐵),或是國鐵民營化之後,已經上市多年的本州三社(JR東日本、JR東海與JR西日本),許多股票都還是日本股市的常勝軍。

然而目前在日本的鐵道股最夯的,要屬位於九州島上最大的鐵道事業體JR九州了,這家鐵道公司是在1987年因國鐵民營化,所以將日本國有鐵道(JNR)分割成為七家鐵道公司(六客一貨)當中的一家。JR九州全名為九州旅客鐵道株式會社,本社位於九州福岡縣的福岡市,鐵道的營業里程為2273公里,共擁有567個大小車站,一年疏運的旅客高達3億3千萬人左右,由於九州的面積是36752.6平方公里,比台灣的面積稍大一點,總人口數約為1300萬人,如果以JR九州的地理經營條件來看,跟台灣最大的鐵道事業體台灣鐵路管理局、或是台灣高鐵相比,由於人口少1000萬,搭乘人數與營收比起台鐵嚴苛許多。

【日本想想】攝影作為一種悼念──關於一個中學女孩之死

日本青森縣黑石市是一座很小的城鎮,鎮上最有名的大概就是跳著傳統舞蹈一起狂歡的祭典「黒石よされ」了。為了宣傳兼紀念,也同時舉辦了攝影比賽,不過今年的首獎卻出現極大爭議,因為照片中拍到的那個跳著舞、笑容燦爛的女孩,在被拍到後沒多久,就跳軌自殺身亡了。

女孩的名字叫做葛西りま,13歲的她就讀青森市的浪岡國中二年級,她不喜歡去學校,因為學校裡的同學從一年級開始就會欺負她、罵她去死、毆打她,難以承受種種壓力,りま最後選擇在今年8月、暑假結束前,跳軌自殺。她在手機中留下長長一篇悲傷的自白,訴說著「已經沒有辦法繼續活下去」的理由,而這起事件也讓青森市相關的教育單位都出動宣導、再教育。

實現在地樂齡,長照設施入駐社區有何不可?

日前新聞報導苗栗市松園社區居民為了反對弘愛志業有限公司在社區設置長照護理之家,在社區內掛起了白布條反對(註1)。主要反對意見為擔心會衍生傳染病、救護車噪音、廢水、廢棄物及停車等問題。經歷了樂生、台北市國宅風波,接下來焦點要來到長期照護設施了嗎?

長照護理之家至今為止因為人手不足品質沒有認證,多數人想到長照設施,彷彿可以立即聞到刺鼻的味道,混合排泄物、汗臭等令人不快的氣味;眼前可以看見毫無生氣的高齡者們,在簡陋的居室裡或坐輪椅或臥床。臺灣民眾長期下來的刻板印象無法被苛責,但其實長期照護設施入駐社區好處多多。

創造就業機會:佳茂浩靖(註2)針對日本大都市的調查結果指出,投身長期照護的女性有55%是因為通勤方便所以選擇現在的職場;整體有83%表示通勤時間在30分鐘內。對想補貼家用自我成長同時可以兼顧家事尋求第二事業的女性而言非常具有吸引力。若順利實施,蔡英文總統在長照2.0提出的「長照、托育、婦女就業三合一照顧政策」馬上有兩項得以領先開跑。

【人心人術】高雄第一位畫家:張啟華

張啟華是「高雄第一位畫家」,1910年出生在高雄前鎮,那時仍是日本時代。張啟華出身地方首富之家,從小生活不虞匱乏。然而,八歲時遭逢父親病逝,對他造成很大的打擊。上小學後,祖父相繼過世,使他明白「縱使家大業大,都遠遠比不上親情來的可貴。」

日本時代台灣人讀公學校、日本人讀小學校,張啟華在讀公學校時接觸到許多現代化的學科,他最感興趣的就是美術課了,代表學校參加比賽屢屢獲得第一名,讓小小年紀的他對於美術的喜愛與日俱增。

公學校畢業後,他到台南就讀「長老教中學校」,也就是現今的「長榮中學」。在這裡,他遇到剛從東京美術學校畢業到長榮中學任教的台灣前輩畫家廖繼春,才華洋溢的年輕老師成為張啟華的榜樣,他在心中暗自許下:「有一天,我也要到日本留學⋯⋯」

【縮影人間】球來就打:台灣人近20年的野球記憶

台灣職棒的例行季賽才剛結束,不過美國與日本的職棒都已經進入季後賽階段了。每一個球季的總冠軍產生後,就是球迷棒球記憶累積的開始。只是,台灣的季後賽還沒開打,總冠軍也尚未出爐,台灣球迷的記憶似乎已經開始堆疊。

2016年10月14日,台灣的中華職棒大聯盟最後一場季賽中信兄弟vs. Lamigo結束,也象徵著陳金鋒的球季已經正式落幕。這個球季,雖然是砲聲隆隆但外界質疑用球聲浪不斷的球季,固然如此,陳金鋒本季紀錄所劃上的句點,也留給台灣球迷回味無窮的世代記憶。

台灣的Baseball,從1906年日本統治時期成立第一支野球隊的野球時代開始,再到1945年國民黨政府來台改稱為棒球時代之後,一直都是台灣人最熱衷的體育賽事。棒球給予台灣太多的歷史記憶,特別是台灣在國際上風雨飄搖的年代,回憶中,棒球大概是唯一凝聚台灣人共識,不分你我的國族認同。

國民黨來台以後的台灣,早期有著外省人打籃球,本省人打棒球的說法。隨著棒球逐漸成為台灣能夠揚威國際的體育項目之際,巧逢台灣國際空間在1970年代遭到急遽壓縮之時,棒球就在紅葉傳奇與三級棒球揚威美國的世界少棒狀況下,躍昇為台灣或中華民國在台灣的國族記憶。

告別 台中火車站

因應台中鐵路高架化,台中火車站將於2016年10月16號搬遷到新址。在舊車站退休前三日,我特地前往拍照留念。雖非台中人,但我對在站卻有許多回憶。從小學起,每週我都要搭火車到台中習琴,前幾年由父母親陪伴前往,年紀稍長後則與妹妹二人結伴同行。

不知是當時年紀小,或只顧著憂慮上課表現不佳受責備,我竟不曾留意台中車站的紅磚洋式建築,看不到它保留了日治時期至今的典雅與美麗。對台中車站的記憶,盡留在下課後等車回家的片段:販賣部的牛奶與霜淇淋,月台上的小雞,可親的堂叔。

文學走向人群

Bob Dylan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殊榮,不少人第一直覺是感到錯愕,此間多數媒體也紛紛用「爆冷」、「跌破眼鏡」來表達不可思議之情。這樣的反應可以理解,因為長久以來,人們對「文學」的印象,幾乎都是建立在「文字表達」的基礎上,而且通常是「寫」在紙張上的東西,如今卻由一位「唱歌」的「歌手」獲得,當然意外。

文學應該以「文字」為基本表達工具,相信沒有任何專家會反對這個看法。然而,以「文字」組綴的作品如何「傳播」,則是另一個不可忽視的問題,用唱的,或用朗誦的,甚至用戲劇的方式,都是文學傳播的重要方式,我們或可暫且稱之為「文學的展演」。透過更具感官性的展演,可以將文學(作品)傳播得更廣更遠,相信這也是無人能有異議的事實。

【印度想想】無解之結:德里PM2.5超標15倍

層層疊疊的房屋與街道,在這塊土地上刻畫出一條條直的、橫的溝槽,山巒似地綿綿層層疊至天邊;溝槽間滲參著黃棕色的煙塵,冉冉上升著,地平線上初升的太陽被著煙塵一燻,散發出詭異的橘紅色,清晨六點,卻彷彿已是即將陸沉的夕陽。這是我在凌晨冷冽的風中,踏上在德里(Delhi)下榻的Le Méridien飯店的房間陽台時所見到的第一個景色,深吸一口氣,帶著金屬酸味的空氣直衝鼻腔,像兩把飛鏢直直鑽入心坎,我連忙轉身進入屋內,緊緊關上房間的門窗。

近幾年世界衛生組織(WHO)、英國薩里大學(University of Surrey)、美國加州柏克萊大學(UC Berkeley)到德里印度理工學院(IIT Delhi)、孟買印度理工學院(IIT Mumbai)等等的研究不約而同指出,印度首都德里是全世界空氣汙染最嚴重的都市。一位德里住民平均每天會接觸到每立方公尺153微克的PM 2.5,比台灣人最熟悉、最困擾的北京霧霾要高上20%──這是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標準的15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