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介紹】兩種心靈:一個人類學家對精神醫學的觀察

書名:兩種心靈:一個人類學家對精神醫學的觀察

作者:譚亞.魯爾曼

翻譯:張復舜、廖偉翔  譯

出版社:左岸文化

出版日期:2021年8月4日

參考連結:誠品博客來

【譯後記】閱讀及翻譯《兩種心靈》的快樂

廖偉翔

譚亞‧魯爾曼

作者 譚亞‧魯爾曼(Tanya Marie Luhrmann, 1959~)

史丹佛大學人類學系教授。她是醫療和心理人類學家,也是宗教人類學家,主要研究領域為宗教、巫術,與精神疾病。她將自己的研究描述為「心智的人類學」。魯爾曼曾獲選為美國人文與科學學院院士(2003)、心理人類學學會主席(2008),並曾獲特納民族誌寫作獎(2001)、古根漢基金會獎學金(2007)、Grawemeyer Award(2014)等獎項。

譯者

張復舜(引言、第一章到第四章、研究技術附錄)

長庚大學醫學系畢業,目前為陽明交通大學科技與社會研究所碩士生。「公醫時代」創始成員、「醫師勞動條件改革小組」成員。目前為三軍總醫院北投分院精神科專科醫師。

廖偉翔(第五章到第七章)

成功大學醫學系畢業、政治系輔系。波士頓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健康服務研究碩士。「公醫時代」創始成員、「醫師勞動條件改革小組」成員。目前為台大醫院精神醫學部住院醫師。

【野球人生】許金木、麥克林登與浪得虛名的世界棒球排名第二(第二集)

回顧:【野球人生】許金木、麥克林登與浪得虛名的世界棒球排名第二

前面我們談過,世界棒壘總會(WBSC)的排名無法反映出世界棒球的真正強弱順序,因為他們的排名完全按照轄內各項國際賽成績,甚至連兒童和青少年的賽事也納入計分,其他因素完全忽略,這樣的排名方式當然十分不準確。

在WBSC男子棒球的世界排名中,日本幾乎都是第一名,美國曾短暫排名第一,另外一個曾經攻頂成功的國家則是古巴。

客觀來說,阿宏認為世界棒球排名應考慮兩個要素:棒球實力與普及度。

如果以棒球實力和普及度來做排名,世界棒球第一強權應該一直是美國,美國是棒球的發源地,除了擁有公認世界最高棒球殿堂的職棒大聯盟之外,棒球的普及度也是無庸置疑的世界第一,大聯盟球員的最大產地是美國的南加州,其次為佛羅里達州。

美國半導體政策分析——半導體北約聯盟的建立與全球資通訊品牌重新洗牌(上)

美國聯邦眾議院於本(2021)年6月通過《2021年美國創新及競爭法(US Innovation and Competition Act of 2021, “USICA”)》,是民主黨上任後加強美國經濟、科技、戰略與外交的全球領導地位及國內就業需求的五年期重大支出法案。

美國半導體政策分析——半導體北約聯盟的建立與全球資通訊品牌重新洗牌(下)

 

往前閱讀:美國半導體政策分析——半導體北約聯盟的建立與全球資通訊品牌重新洗牌(上)

美國對中的半導體政策

美國對於危害國家利益的外國個人或是組織過去就有不同部會的法規,包含商務部的實體清單(Entity List),或是財政部外國資產管制辦公室(OFAC)的制裁名單。過去就有中國中興通訊,以及目前華為,中芯等例子。預期美國未來仍會加大管制力道。半導體供應鏈可分為: IC設計、IC製造、IC封測以及整合設計製造(IDM)。各分述如下:

【新書推薦】小說徐傍興

書名:小說徐傍興

作者:李旺台                                                           

出版社:玉山社

出版日期:2021年6月24日

參考連結:博客來誠品

李旺台

資深媒體人,作家,一九七○、八○、九○「政論雜誌」風行的年代,是南台灣最活躍的政治評論家。近年專心於創作長篇小說,已發表《獨角人王國》(二○一五年,春暉出版)、《播磨丸》(二○一六年,圓神出版)、《高賽這一家》(二○一八年,鏡文學連載)、《蕉王吳振瑞》(二○二○年,鏡文學出版)。

曾獲第六屆懷恩文學獎、新台灣和平基金會第一屆台灣歷史小說獎、第四屆台灣歷史小說獎及第五屆台灣歷史小說獎、二○一七台灣文學館台灣文學獎入圍,是目前頗受矚目的歷史小說家。

【被遺忘的歷史】曾經用機關槍來防疫的國民黨

中國武漢肺炎侵襲肆虐全球,一年多來,多國因疫情嚴峻而實施「封城」措施,國內數家網路媒體轉載筆者多年撰寫的〈機槍封鎖布袋鎮的傷人事件〉,說明台灣七十四年前也曾封城;連《維基百科》也引用拙文建立〈布袋事件〉條目。因為撰寫該文當時資料太少,以及受限於報紙篇幅,只能在1500字內,以致難免疏漏。

筆者近年又蒐集了一些資料,有關事發日期、涉及人士、相關情節,都必須增修、增補;另外,從資料中發現美國、日本當年都曾數次支援霍亂疫苗,因而決定重新提筆改寫,期望讓這個事件更完整留下歷史紀錄。

第二次世界大戰終戰後,台灣擺脫日本統治,卻淪入中國國民黨蔣介石政權手中,不但以軍事專制獨裁極權悍然入侵台灣,很多中國的惡質文化被帶進台灣,一些不肖台灣人也如魚得水地暴露出漢民族血統的劣根性,跟著中國國民黨政權的貪官汙吏混水摸魚,日治下所培養的優良質素、文化、價值觀全面受到破壞,加劇了台灣社會的亂象。

【影像內外】水果裡的政治味

夏日炎炎,台灣水果從西瓜、芒果到鳳梨等,都是香甜好物。

然而,在台灣電影百年歷史當中,電影中的水果隨時代變化,有不同的意涵。這些變化,恰好也是另一種台灣電影史與社會史。

日治時期的甘蔗、香蕉與鳳梨

台灣水果第一次進入影像當中,應是1907年高松豐次郎所拍攝的紀錄片《台灣實況紹介》,事實上,這也應是第一部以台灣為背景的紀錄片。

【聽那些女孩唱歌】像貓一樣快樂的小祕訣──麗莎.洛普 Lisa Loeb

即使在1990年代眾多創作才女頭角崢嶸的年代,戴著一副神似貓眼的厚框大眼鏡、兼具古靈精怪與鄰家女孩氣質的麗莎.洛普,仍是其中的佼佼者,而她崛起的故事更是經常被提起;1990年代初期,她從紐約布朗大學比較文學系畢業不久,碰巧知道影星伊森.霍克(Ithan Hawk)的住所離自家不遠,因此結識了這位當時正紅的男星,並且毛遂自薦,幫霍克編寫的舞臺劇創作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