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於1919年5月4日爆發了「外抗強權、內除國賊」的五四運動。五四運動包含了政治和文化二層次議題。有人主張五四運動源自陳獨秀、魯迅或胡適等人的新文化運動主張。事實上,就時間點來看,中國的五四運動遠遠落後於越南及台灣的新文化運動。或許我們可以說,中國的五四運動其實是受越南及台灣的間接影響才得到啟發。
有不少歷史學者把新文化運動起源標記在1915年陳獨秀創辦《青年雜誌》。也有人歸功於胡適的〈文學改良芻議〉(1917)或魯迅的白話小說〈狂人日記〉(1918)。事實上,不論誰先點起新文化運動的一把火,在時間點上都比越南或台灣還晚。
越南的知識份子早於1907年就在河內創辦了推廣新文化運動的團體「東京義塾」(Đông Kinh Nghĩa Thục)。「東京義塾」的主要成員是一些留學日本的越南知識份子。他們有感於日本慶應義塾對日本新文化運動的影響,故設立東京義塾來傳授西方思想以及科學新知等。他們認定若要達成啟發民智的目的,就須從教導羅馬字、普及國民教育開始。所以「東京義塾」的第一要務就是普及以越南羅馬字書寫的白話文。他們要透過羅馬字來教育民眾、讓大眾有知識能對抗法國殖民統治。「東京義塾」雖然成立不到一年就被法國殖民者強迫關門,但他們的主張卻在知識份子之中普遍得到認同及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