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海洋研究新希望:海洋研究船「勵進號」啟用

筆者是海洋生物研究者,近日看到台灣新的研究船「勵進號」(Legend)舉行啟用典禮的新聞,讓還在耿耿於懷幾年前「海研五號」沉沒的我,感到十分的振奮。

5月22日是國際生物多樣性日,5月23日是國家實驗研究院耗資8.9億元打造的2629噸新研究船「勵進號」啟用的日子。三百多年前的這一天,也正是現代生物分類學之父林奈 (Carl Linnaeus,1707.5.23-1778.1.10) 的生日。這三個日子的巧合,不禁讓人對台灣海洋科學研究的發展產生新的期許。

在談台灣海洋研究的未來之前,我們可以先了解一下台灣的海洋研究船與海研五號具備的意義。

在海研五號以前,台灣原本擁有的海洋研究船,有「海研一號」 (1985下水,800噸)、「海研二號」 (1993年下水,294噸)、「海研三號」 (1993年下水,294噸)。

【日晷之南】誰的「戰爭肯定論」?

在臺灣,廢除出版法後,出版書籍變得自由寬廣,思想言論不再受到壓制和審查。就此意義而言,著書立說這種抽象思想行為,終於變成實質的力量,掙脫了極權之手的控制,朝自由的方向發展,的確是令人可喜的事情。然而,檢閱言論的幽靈雖然已退出歷史舞台,現今以反日為基調的讀書評論,仍然存在晦澀的氛圍,也就是將日本右翼思想家的著作譯本,視為洪水野獸和極度危險。而林房雄《大東亞戰爭肯定論》這本奇書,意外掀起了反日詰問的波瀾。

首先,我們要問:林房雄是誰?

日前,我的文友傳來一則訊息說,林房雄《大東亞戰爭肯定論》中譯本已出版上市,他表示,出於好奇他很想閱讀其書,了解這個被貼上日本右翼人士的標籤,其思想到底有何危險,否則此書訊預告階段,旋即遭到了反對派的冷嘲熱諷。奇詭的是,這種微妙的逆反心理,反而促成讀者更想一窺全貌的動力。或者說,他不希望戴上預設立場的眼鏡,相信自己的讀後感。

【滬尾經濟學】產業的軟硬整合:夾娃娃機與扭蛋機

一直以來,夾娃娃機都非常受到許多不同年齡層的消費族群所歡迎。夾娃娃經濟風潮如此盛行,除了消費者喜歡夾娃娃以外,也需要有很多廠商提供夾娃娃的機台與吸引消費者的娃娃。

夾娃娃經濟的產業分工模式包含提供場地與機台的場主與分租機台的台主,此即經濟學中所稱的上下游垂直關係產業或互補型的產業關係。這是因為夾娃娃機必須搭配娃娃才可以生產或營業。夾娃娃的機器大同小異,台灣也有不少廠商從事機台的製造,但是,若沒有吸引人的娃娃,則再好的娃娃機都與法讓消費者開心。

從漂流教室來談性平教育

教室,應該是什麼樣的存在?老師或家長說了算的水泥隔間?還是生命探索的溫暖空間?

教室的存在,可以很美好,也可以很可怕。師長眼裡的教室是秩序而整潔的,但在某些學生眼裡卻是混亂而黑暗的。尤其是一些不被人了解的學生,例如性少數族群的學生。訕笑、霸凌與排擠,對他們來說是家常便飯,而身為「異類」更令他們感到深深的惶恐。很多人在知道自己的性向和別人不一樣的時候,覺得世界好像變了一個樣,自己像是生活在另一個時空,生活有許多事情都令人恐懼:害怕被同學知道、害怕被家人知道、害怕被喜歡的人知道、害怕被全世界知道、害怕活著只會更糟,不會更好。

這讓我聯想起日本著名漫畫家楳圖一雄所繪的《漂流教室》。

學校的教室,在某次大地震後,竟漂流到了另一個時空。在這個時空裡,是一片無垠的荒漠,還有腐蝕人心的環境、令人恐懼的疾病,以許多巨大的怪物。有的人因為受不了而跳樓、有的人在求生時被怪物吃掉,而有的人則是開始自相殘殺。

王浩翔

文字工作者,喜歡亂想、亂寫。雖然有個人部落格,但似乎也很隨興在經營。

【書摘】《知識的假象:為什麼我們從未獨立思考?》

書名:《知識的假象》:為什麼我們從未獨立思考?
作者:史蒂芬‧斯洛曼(Steven Sloman)
           菲力浦‧芬恩巴赫(Philip Fernbach)
譯者:林步昇
出版社:先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年6月1日


第九章  想想政治

近年來,鮮少有議題像二○一○年立法的「平價醫療法」(俗稱歐巴馬健保),如此能激起美國人(美國政壇候選人)的情緒。不過,雖然法案引起正反雙方激烈角力與裝腔作勢,真正了解法條內容的人少之又少。

史蒂芬‧斯洛曼(Steven Sloman)、菲力浦‧芬恩巴赫(Philip Fernbach)

史蒂芬‧斯洛曼 Steven  Sloman
史丹佛大學心理學博士。布朗大學認知科學、語言學暨心理學教授,研究相關主題至今已二十五年。擔任《認知》期刊(Cognition)主編,著有《因果模式》。

菲力浦‧芬恩巴赫 Philip  Fernbach
布朗大學認知科學博士。科羅拉多大學波德分校里茲商學院行銷學副教授。
 

我們一起來哲學吧!奧地利中學的哲學課,教會了我什麼?

我從十多歲開始,接受奧地利的教育系統,一路走過當地的中學制度。在當時讀的學校裡,「哲學」受到高度的重視,在各科的課程中有哲學思考的元素。原來,哲學課在奧地利有著極悠久的歷史,早在一八四八年起,奧地利學生就必須上哲學課了!在當時的歐洲,奧地利帝國也是第一個將「心理學」和「哲學」同時納入國民教育必備課程的國家。

在今天的奧地利,不論你選擇的是注重升學的中學,或是讓學生即早踏入職場的商技職學校,都有哲學與心理學相關課程。全國上下也有「哲學奧林匹克」比賽,讓老師和學生一起鑽研和交流哲學議題。課綱中也不厭其詳地強調,在全人教育的路上,這堂科目必須負起陪伴學子培養觀察力、自省能力、自信心以及批判力的責任。

德語文化圈非常重視哲學思考,在德文的字彙中,你也會發現,哲學不僅僅是個名詞,甚至還是一個動詞呢!哲學的德文名詞是Philosophie,而與其相稱的動詞是philosophieren,字典的解釋很乾脆俐落,就叫做:「深度思考並討論」。因此,想要好好思考並討論某件事情,德文就有「讓我們一起來哲學這件事情吧!」的說法。由此可見,哲學對於該文化圈的人來說,說穿了就是一種生活態度。

【鐵份補給】東京的地下鐵直通運轉鼻祖——都營淺草線系統

東京的地下鐵世界有名,他不但是亞洲第一個擁有地下鐵的城市,在很長的時間以來,東京的地下鐵一直為人稱道,老一輩的台灣人,也很喜歡提到東京的地下鐵。

不過大家有沒有發現,東京的地下鐵路線,好像跟台灣不太一樣,很多朋友實際搭車,也發現明明地下鐵的終點只到某一站,但為何列車上的終點卻是路線上所沒有的車站?也或許有朋友搭車的時候,會發覺東京地下鐵每一條路線,不是都有固定顏色嗎?為何會多出其他顏色的列車呢?

事實上,這是東京地下鐵有趣的地方,目前東京的地下鐵共有13條營業路線,分屬東京地下鐵(Tokyo Metro)與東京都交通局,但除了銀座線、丸之內線與大江戶線之外,剩下的10條路線,全都與其他的鐵道公司直通運轉,不管是私鐵或是JR線都有。

【春風化雨】台灣圖書館加油!大家一起好好來愛每一本書吧!

我是一位小學老師,一位喜歡看各種書籍的老師,也喜歡鼓勵孩子多多看書的老師。書本,對我來說,不但有溫度,更是有感情,讀書、教書、買書、借書,一直都是我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