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份補給】消失的首都天空——橫田空域

每天都有非常多台灣人,搭飛機前往羽田與成田機場,尤其是松山飛羽田的航線,幾乎是班班客滿,畢竟離市區近,交通方便省時,不過你知道嗎?為何飛機要降落羽田之前,都得要繞一大圈,飛越房總半島與東京灣,才能降落呢?

那是因為關東地區的空域,有很大一部分,並非日本的,更精確的說,這一大片空域並非日本管轄,而是屬於美國的空域,這片廣闊的空域,被稱之為「橫田空域」。大家一定很難想像,自己國家的首都,頭頂上的空域,居然不屬於自家,而是得要看別人臉色,然而「橫田空域」就是如此的存在。

【聽那些女孩唱歌】永遠的女神──凱特.布希Kate Bush

冬氛凜冽,寒風透骨,此時此刻,用凱特.布希那悠轉於天堂和地獄之間,迷離卻又清澈的嗓音伴一杯熱茶,再合適不過了。

很多五、六年級生或許都記得,自己是從一則汽車廣告開始認識凱特.布希的。

那跨三個八度、高亢陰柔的女聲,悠揚邈遠、天蒼地窮的旋律,那首”Moving”,宛如長了翅膀、飄離塵世;即使還是個孩子,即使記不得是什麼車款(一說是裕隆吉利青鳥,也有一說是尖兵),也在電視機前楞楞地留下了難忘的記憶。

從蒙古紀錄片《女獵鷹人》談台灣性別平等之路

《女獵鷹人》(The Eagle Huntress)是2016年蒙古國紀錄片,票房與風評俱有不俗表現,與同年印度在台大賣電影《我和我的冠軍女兒》(Dangal)都是從競技運動切入,探討女性在當代社會面臨到廣義的「玻璃天花板」議題。

獵鷹或稱鷹狩,是蒙古由來已久的狩獵方式,特別是在蒙古西部的少數民族哈薩克族中,是一項文化傳統與生活方式。然而,既名之為「傳統」,便得迎接新時代的挑戰。

本紀錄片正是取材於此,劇情描述一位13歲小女孩,如何在獵鷹人為男性的窠臼下,憑藉實力與毅力,打破傳統,奪得金鷹節冠軍,贏得眾獵鷹人肯定,同時成就自己作為近代蒙古第一位女獵鷹人的夢想!

三招有效防虐兒:借鏡加拿大的主動防禦網

台灣少子化問題日趨嚴峻,虐兒事件卻又頻傳,身為人母的我都不忍細讀相關新聞,台灣歷代政府政策不夠到位,難辭其咎。想到在加拿大生產過程中,初為人母的自己得到相當大的幫助,可以提供台灣社會參考,儘快幫助需要的家庭。

台灣全民健保的醫療體制和加拿大有共通性,人口也差不多,地方衛生單位的建制可以說相當成熟,但為何做不到更細緻的主動防護網來保護幼兒?筆者認為「全民共識」有待加強,政府不夠主動積極建立有效的通報機制是其次。

「預防」是關鍵:生產前、中、後都有相關人員『主動』提供幫助給新手媽媽

【被遺忘的歷史】蠻橫亂搞的佔領者

坦白說,日軍在1945年戰敗後,不少台灣知識份子的確「喜迎」「祖國」中華民國來接收台灣,但越來越多的失望,最終引爆了二二八事件。一九四六年的二月十日,分別在高雄、嘉義發生了三樁說大不大、說小不小的事件,卻暴露了當時中國國民黨政權腐敗、可惡的冰山一角,由於當年類似事件不斷在台灣各地發生,也因而種下了二二八事變一發不可收拾的遠因。

第一樁:一群中國國民黨撤退來台的軍人約十多人,趁參與接收(劫收)台灣物資的空檔,在高雄苓雅寮一處倉庫內聚賭,被區民發現了,就跑去找苓雅寮區長夫人出面勸阻,她告訴他們,台灣民風純正,過去數十年都禁止賭博,因此,請他們不要破壞社會良好風氣,結果,他們竟然集體將她圍毆到遍體鱗傷,然後,揚長而去。

【波蘭想想】吃完飯要續攤,就去小酒館吧!

來波蘭以前,我去夜店的次數屈指可數,每次去都好像是去探險似地。對夜店的印象不外乎是撲鼻的煙味跟吵雜的音樂聲,當然還有穿著光鮮亮麗的人們。不過我對沙發酒吧(lounge bar)的印象卻是極好的,昏暗柔和的燈光、好喝的調酒,周圍又播放著我喜歡的爵士樂,有時還會有現場表演。尤其在微醺的狀態下,跟幾個好友一起度過愉快的週末夜晚,頓時洗淨了累積一整週的疲倦跟壓力!不過很多沙發酒吧一杯調酒動輒就要二、三百塊,再加上有的店裡還會有低消限制,一趟下來沒花上個幾百塊,似乎很難盡興而歸。

來波蘭以後,雖然我一樣不是個夜店咖,但看著臉書這幾年拍的照片,去夜店的次數竟也已不再是屈指可數。印象中最深刻的一次是剛來波蘭的第一個萬聖節,當時因為聽說晚上夜店會有特別的萬聖節慶祝活動,基於想看看當地人是怎麼裝扮自己,於是相約幾個跟我一起學波蘭文的台灣同學去夜店探險。當時為我們帶路的一個波蘭朋友還建議我們,因為夜店的酒水比較貴,所以最好在去夜店之前就已經是微醺的狀態,他為此還帶了幾罐啤酒來給我們。當天晚上,我們總共跑了三家夜店,從小酒館到舞廳酒吧,我們都體驗過了一遍,而且這幾家店全都是在走路就可以到的距離內。我想,那應該是我此生做過最瘋狂的一件事了吧!

【日晷之南】迎向不凡的經典:辻善之助《日本佛教史》(十卷本)

我自認是個怪人,平時以鼓吹購書運動為樂,每年數次到日本各地古舊書店找書,盡情履行愛書人的任務。此外,我也把這種遊歷視為是有益身心的活動。如果我們從現代取得書籍的便捷管道來看,以現代和古代的環境與之相較,那麼現在的條件顯然來得便利百倍。或許正因為如此方便,使得我們愈來愈難體會「舟車勞頓」這個詞彙的物質意義。長年以來,我一直有一個念頭,很想購買一套《日本佛教史》,因為我希望藉助歷史脈絡清晰的通史引領,為我繞過斷章取義的論述。

多年以前,我在高圓寺定期舉行的西部古書展中,看到這全集的散冊,只是當時購書數量過多,而沒有當即買下,心想日後一次購齊,事實上,從各方面來說,我都是自不量力,畢竟,這已經超出我汲取智識的能力範圍了,絕不可能在這個領域上有任何進取。

【在博物館看見日本動漫】漫畫家的青春交叉點-常盤莊

常盤莊(トキワ莊),日本動漫史上的一頁傳奇,這裡被稱為漫畫史上的梁山泊。

常盤莊傳奇

常盤莊,一棟一九五二年興建完成的兩層樓建築,位於池袋附近的椎名町。戰後日本社會重新啟動的過程裡,大量年輕人或為求學或為工作前往東京。池袋因有電車站,附近一帶類似常盤莊這樣專供學生或上班族,房租也相對低廉的新建築大量出現。

【南洋想想】瀾滄湄公合作組織:中國對東南亞的水利外交

流經中南半島五國,湄公河(中國境內稱瀾滄江)可謂東南亞最重要的河川。基於水利、航運、漁業、治安等議題,已經有數個關於湄公河流域的國際組織相繼成立,例如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 (The Greater Mekong Subregion, GMS)、 東協湄公盆地合作組織(ASEAN-Mekong Basin Development Cooperation, AMBDC)、湄公河委員會(Mekong River Commission, MRC)、中南半島綜合開發論壇(Forum for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Indochina, ECDI)、(中寮緬泰)四方經濟合作組織(Quadripartite Economic Cooperation, QEC)、東協經濟部長會議(ASEAN Economic Minister Meeting, AEM-METI)、(泰柬寮)翠玉三角(Emerald Triangle)、柬寮越發展三角(CLV Development Triangle)等。

【電影與歷史】最後一部純臺語電影 1981年《陳三五娘》

1981年元旦這一天,臺語歌仔戲電影《陳三五娘》,在今日、萬華、南京、大觀等戲院全省聯映。

正宗臺語電影

日治時期的電影院有臺語辨士,但沒有臺語電影,最初的閩南語電影是1949年的廈語片《雪梅思君》。「廈語片」是閩南語廈門話為主的電影,比起臺語音調略有不同。宣傳上,片商通常會在報紙廣告上刊著「廈語片」字樣,一直到1956本土製作的《薛平貴與王寶釧》用了「正宗臺語」在宣傳上作為區隔,於是有正宗臺語電影的稱呼。這部台灣人自製自攝的《薛平貴與王寶釧》也是臺灣臺語電影的起源。

逆流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