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熱門文章
熱門文章
教育文化
黃建榮
11 月 27,2018
【春風化雨】安身立命的教育
今年6月參加了一場在台北市青年公園舉辦的汗得實驗高中辦學說明會,校方除了邀請國內實驗教育專家與會外,還特別邀請了德國在台協會處長王子陶博士(Dr. Thomas Prinz)前來分享德國的教育。我提出一個問題請教他:「是什麼樣的力量,讓德國人民願意繳納高額的稅金,來支撐整個國家提供一個優質且免費的教育系統?」處長給了一個讓我相當意外的答案:「德國人民是一個相當務實的民族,我們從小教育孩子如何賺錢...
教育文化
詹宇
11 月 27,2018
請給新住民的孩子一道光
在北部某所都會區的國中,有名男孩當選本學年的八年級模範生,他品學兼優、相貌堂堂、人際關係良好,贏得實至名歸,而他的母親,來自越南。對輕視新住民的言論,不同於一般新住民子女的畏縮,男孩會不卑不亢地反擊。但是這樣優秀的新住民孩子,在中小學生裡恐怕是不多見,更多孩子可能因家庭弱勢、自己表現欠佳,在學校常是在陰暗的一塊角落,孤單又軟弱。 有些老師對弱勢或需關懷的學生不僅沒拉一把,...
電影戲劇
林青弘
11 月 26,2018
《大象席地而坐》的人生觀——從荒謬找尋希望
《大象席地而坐》是第55屆金馬獎的最佳劇情長片,由中國新生代導演胡波執導,這部電影是胡波的第一部導演戲劇,也是最後一部。本片同時榮獲最佳改編劇本以及觀眾票選最佳影片,同時也入圍最佳新導演、最佳男主角、最佳攝影、最佳原創電影音樂。入圍最佳男主角的彭昱暢,在片中飾演高中生韋布,據說片酬僅有3000人民幣,相比其他四位入圍者,應該是最便宜的準影帝人選。 整部電影猶如現代版的《等待果陀》,...
政黨政治
江昺崙
11 月 26,2018
【2018九合一選舉】「接地氣」是很空洞的語彙
1124地方選舉結束,保守派大反撲。 不僅有紮實政見的政治人物慘敗,如高雄陳其邁、花蓮劉曉玫等等,甚至連進步派的婚姻平權也徹底慘敗。有些媒體以結果論來分析,說反同方或者韓國瑜是「接地氣」,他們用大量庶民語言,打動選民的心。 所以很多同溫層玻璃心碎之下,開始檢討失敗原因,很多人說:「我們沒有接地氣,離民眾不夠近、與社會對話不夠深」。但其實「接地氣」根本是媒體挪用的空洞詞彙,...
教育文化
,
全球脈動
陳力綺
11 月 23,2018
【波蘭想想】關於同志議題及婚姻平權,波蘭的年輕人是怎麼想的?
這禮拜二年級的溝通課,我們閱讀了一則關於葉永鋕事件的報導,並針對這個議題做了許多延伸討論和思考。 因為幾個月前和林滄海(Eryk Hajndrych)共同翻譯的波蘭童書《蝸牛小ㄕㄢ是男生或女生?》[1]已於上個月月底出版,讓我不禁思考,在一個天主教教徒佔多數的國家裡,童書出版及兒童教育竟是如此先進、開明。那這個國家的人民,甚至是年輕人,對同志議題及婚姻平權又是一個什麼樣的態度呢...
黃勝堅
11 月 22,2018
《希望你用不到,但一定要知道的長照》:高齡社會的必修常識
由不得人作主的高齡社會,伴隨年齡增長,人老後的多重慢性病與功能障礙,不僅是家庭成員的責任負擔,也是國家社會的重要民生議題。少子化讓家戶規模與結構改變,使得家庭照顧能力越見薄弱,能夠照顧自家人的人力已大不如前,在家庭照顧功能漸趨式微下,極須國家的支持機制介入。 長照法基本上對民眾的「身份別」是有不同的劃分,列冊的身心障礙者、低收入戶、中低收入戶,會受到社政單位的關注。而不符社政補助條件、...
運動休閒
紹沖
11 月 22,2018
日本電玩遊戲《信長之野望》給台灣遊戲產業的啟發
《信長之野望》(信長の野望)是日本遊戲大廠光榮特庫摩(Koei Tecmo Holdings)製作的歷史戰略遊戲,自1983年開始發行,2019年情人節還將發行最新一代的威力加強版(資料片)。 遊戲藉由讓玩家扮演日本戰國時代大名(即諸侯),融入日本戰國時代歷史,並運籌帷幄,攻城略地以完成一統日本的宏願,一時風靡大街小巷。雖說是單機遊戲,不符如今線上或手機遊戲的巨大浪潮,...
電影戲劇
,
主權兩岸
林若曇
11 月 21,2018
彰顯民主價值的金馬獎 是台灣人的榮耀
去年在以諷刺台灣早期的黨國政治與官商勾結為主軸的《血觀音》拿下多項金馬獎後,楊雅喆導演在舞台上大喊「沒有人是局外人」;多年前齊柏林的《看見台灣》,更是揭開了台灣環境遭到不當開發的事實,這些作品都是堂而皇之的政治議題,最真實、最醜陋也最撼動人心的電影作品。 2018年的金馬獎,不只是新世代導演傅榆以記錄太陽花學運與多項台灣議題的紀錄片──《我們的青春,在台灣》入圍並得獎,...
媒體觀察
劉彥甫
11 月 19,2018
迎戰假新聞:揪出帶風向的機器人
隨著國安局坦承中國及境外敵對勢力,主動介入及引導網路輿論發展方向,干擾國家機制有效運作,美國在臺協會主席莫健亦指證,臺灣是受假新聞衝擊最嚴重的地方,都是導致本月底公投與地方大選的結果,動靜觀瞻備受國際矚目。儘管臺灣公民社會努力查核假新聞,並檢舉PTT帳號在網路上不停轉賣,但如果影響臺灣選情的是「機器人」,臺灣在不能遏止的情形下,如何從他國的經驗中學習,揪出查找這些帶有惡意的機器人,就是本文的核心...
電影戲劇
李政亮
11 月 19,2018
【金馬獎你沒注意到的事】兩岸電影開放程度不對等 問題在哪裡?
這一兩年金馬獎頒獎典禮當中,台灣對中國電影配額問題,始終成為穿插頒獎典禮的話題之一,去年陳可辛與吳君如調侃《七月與安生》在台灣無法上映因此在知名度不高,今年則是主持人陶晶瑩對文化部長鄭麗君喊話,希望中國電影配額能夠開放。 然而,中國電影配額開放問題應該是雙方面的協議與談判,總結目前兩岸電影相關規定與實際狀態,單方面希望台灣開放配額對台灣並不公平。 中國電影配額現狀...
‹
…
301
302
303
304
305
306
307
308
30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