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熱門文章
熱門文章
歷史書寫
張肇烜
7 月 11,2017
【人心人術】最希望哪個名人復活?「現代包青天」陳定南
「人生就像列車,每人有不同的終點,旅途中有人上車,有人下車。有人離座後就被遺忘,有人下車後仍受到同車者的追想懷念......」網友在PTT詢問大家:「最希望哪個名人復活?」拿下第一名,最多人希望他復活的是有「現代包青天」、「陳青天」之稱的前法務部長陳定南。 時間,真的可以考驗一切。 最近長庚急診醫師集體離職,雲林麥寮長庚醫院的急診專科醫師更是直接「歸零」,...
司法人權
孫偉倫
1 月 09,2017
【荷事生非】生命終止與延續課題:荷蘭安樂死的現況
今天要來聊聊一個非常嚴肅且充滿感情糾結的生命課題:安樂死。由於課題牽扯廣泛不是一兩篇文章就能說清楚講明白的,所以此文將聚焦於介紹荷蘭安樂死的現況與分享相關人員的訪談,其他的就交給所有讀者們的腦內細胞。 大家可能都知道荷蘭是少數在世界上將安樂死合法化的國家,但這也不過是14年前的事,而且伴隨執行的條件是:無任何機會可以改善「病人」的痛苦。但最近卻出現了一則讓大家爭論不已的相關修法,...
環境經濟
,
社會安全
新一
8 月 08,2013
【週四想想】打狗吹水:刺耳,但還是要說:我主張核四公投
主張核四公投,在台灣的反核四氛圍下,是會被「公幹」的。公幹的理由,主要來自於兩層顧慮:第一、核四拼裝車很不安全,如此不安全的核四不能成為公投項目;第二、鳥籠公投的現實下,根本就是以假民意行核四續建之政治工具。 以上兩個都言之成理,但也值得商榷。首先,核四是不是台灣核能電廠中最不安全的,這是值得爭論的,畢竟現有的三座核電廠也是外國媒體點名的可怕核電廠。況且,...
歷史書寫
,
電影戲劇
李政亮
7 月 23,2023
【影像內外】兩位原住民少女之死:《莎韻之鐘》與《花蓮港》
如同何義麟在〈戰後台灣抗日運動史的構築:以羅福星的事蹟為中心〉(戦後台湾抗日運動史の構築─羅福星の革命を事績を中心に)一文當中所指出的,戰前的日本殖民政府與戰後的國民黨政權,不約而同運用國家之力,推動其所欲的愛國教化內容。 就電影來說,日治末期的《莎韻之鐘》(1943)與戰後初期的《花蓮港》(1948)恰好是一組對比,代表了殖民政府與國民黨的原住民想像。兩部電影的故事都以原住民少女為中心,...
文化研究
陳威臣
7 月 25,2019
【鐵份補給】日本規模最大的路面電車系統——廣島電鐵
近幾年輕軌(路面電車)的議題在台灣很夯,不管是前瞻基礎建設計畫,或是高雄與淡水輕軌的陸續通車,都讓國人有了全新的交通體驗,畢竟在過去台灣並沒有輕軌系統。 早在1930年代,台北市便有興建路面電車的計畫,當時規劃了四條路線,卻因市會(現在的市議會)的反對,認為太過花錢而作罷。不過在日本本土,這項古老的交通工具,自京都市電在1895年通車以來,至今已有百餘年歷史,...
音樂藝術
Join
1 月 28,2019
【聽那些女孩唱歌】永遠的女神──凱特.布希Kate Bush
冬氛凜冽,寒風透骨,此時此刻,用凱特.布希那悠轉於天堂和地獄之間,迷離卻又清澈的嗓音伴一杯熱茶,再合適不過了。 很多五、六年級生或許都記得,自己是從一則汽車廣告開始認識凱特.布希的。 那跨三個八度、高亢陰柔的女聲,悠揚邈遠、天蒼地窮的旋律,那首”Moving”,宛如長了翅膀、飄離塵世;即使還是個孩子,即使記不得是什麼車款(一說是裕隆吉利青鳥,也有一說是尖兵),...
書評書介
,
歷史書寫
曾建元
4 月 04,2017
【書評書介】鐵的歷史:《張發奎口述自傳──中華民國第四任陸軍總司令回憶錄》導讀
書名:張發奎口述自傳──中華民國第四任陸軍總司令回憶錄 口述:張發奎 訪談紀錄:夏連蔭 中文譯註:胡志偉 出版:臺北:亞太政治哲學文化出版有限公司,2017年 張發奎,字向華,一名逸斌,廣東省韶關市始興縣清化鄉矮嶺村(今隘子鎮彩嶺村)客家人,家族流傳自稱唐始興伯張九齡之後。張發奎生於前清光緒22年(1896年),家貧而16歲從軍,民國元年考入粵軍廣東陸軍小學,同學有薛岳...
音樂藝術
張肇烜
7 月 26,2016
【人心人術】我畫的花不會謝!台灣畫荷大師:張杰
「荷代表了我,我就是荷。」 ──張杰 台灣畫荷大師張杰先生日前病逝於台大醫院,享壽95歲。張杰的人生態度充滿正面,一生創作題材眾多,但是最出名的就是荷花,他曾說:「荷代表了我,我就是荷。」 張杰(1921-2016)出生於上海,畢業於江蘇正則藝專,擅長書法和繪畫,特別是水彩和水墨畫。畢業後,他跨海來到台灣,到中學擔任美術老師。 張杰曾任教於彰化高中、...
音樂藝術
張肇烜
五月 20,2016
【人心人術】 左手拿畫筆,右手寫文章!台灣人文水彩畫家:藍蔭鼎
「一幅靈性,有深度的作品,往往是從嚴謹的生活中孕育出來的。」 ──藍蔭鼎 一生際遇特殊的藍蔭鼎(1903-1979)曾被歐洲與美國藝術評論學會,聯合選為第一屆世界十大水彩畫家,他的畫作常描繪台灣田園鄉野之美,特別是故鄉宜蘭、他的文學作品也被選入國文課本,堪稱是「左手拿畫筆,右手寫文章」。 藍蔭鼎出生在日治時期的宜蘭羅東,父親是清末秀才,擅長書畫及文學,但是家境並不好。...
司法人權
法官改革司法連線
4 月 25,2016
量刑怎樣行大家講分明──幾位基層法官的現身說法
近日由於肯亞事件中海外臺灣詐騙集團之司法管轄權問題,意外引起各界議論臺灣司法是否量刑過輕,以致屢屢輕縱詐騙集團。針對外界的聲音,身為第一線實務工作的法官,我們認為有必要就實務上常見的量刑慣例說分明,並提出我們的呼籲,以供各界思考。 我們初步歸納司法的量刑實務,有四個主要傾向:1.量刑從法定最低度刑開始加;2.存在從重量刑因子及加重其刑事由刑度都加很少,...
‹
…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