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想想】昨是今非還是分贓不均?

友善列印版本

不管是切割也好,大徹大悟也好, 在馬政府的「失政」下,的確讓不少人不顧老臉,大演昨是今非的戲碼。連有鋼鐵般意志的李前總統,也承認對新台灣人馬英九看走眼,更帶點悲涼地後悔當初與宋楚瑜意氣之爭,不肯低頭,實非台灣之福。但看走眼事與願違是一回事,得了便宜還賣乖又是另一回事。近日藍色劇場裡砲聲隆隆,最搶眼的兩位大老莫過於有未來國丈之稱的高育仁與國策顧問郝明義。

先說高育仁,曾經叱剎風雲,但後 浪推前浪,原本已是明日黃花,但他的分量卻隨著女婿朱立倫水漲船高,不減反增,一陣砲轟立刻如願捲起千堆雪。丈人敲鑼打鼓代婿與馬切割,顯然是要為朱立倫在新北的地盤築起防火牆,隔開已如燎原的反馬野火,完全顛覆維基解密裡,2008年王金平對美國辦事處處長楊甦棣的說法,馬英九要栽培朱立倫為2016年總統人選。短短不到五年,由接班人變成拐馬刀,孰令至之?

至於郝明義,一夕之間被《兩岸服務貿易協議》激怒,痛斥馬政府「兩岸政策愚昧、無能、粗魯而自我感覺良好地倒退,黑箱作業卻自以為是、對大陸的無知與愚痴、傲慢地忽視產業需求、對台灣本土中小企業欠缺憐憫。」有如獅子吼,震得總統府東倒西歪。夾著服務業一片哀鴻,郝明義立刻取得道德高度,後力驚人,逼得總統府頻頻溝通,享受絕大部分服務業者所沒有的關愛。

劉進興教授將曾為納粹支持者,馬丁.尼莫拉 (Martin Niemöller) 的懺悔詩《當初他們》改寫為台灣版,影射德國人的冷漠,縱容納粹一步一步吞噬 全國的悲劇正在台灣上演。但別忘了,郝明義絕非尼莫拉,懺悔在納粹政權下的懦弱與冷漠;郝明義在馬政府裡既不懦弱,也不冷漠;他其實是馬政權建立的指導者與參與者。如今只是失了些他出版界的好處而翻臉不認人,如何與尼莫拉的懺悔相提並論?24小時是郝明義留給台灣人自救的時間,但顯然沒救,因為他忘了過去五年來有近四萬五千多個小時的時間,他是如何指導這位以「化獨促統」為庭訓的總統。

在我看,郝明義更像納粹政權裡的艾克曼(Eichmann)。筆者言重了嗎?讓我們來重讀郝明義以國策顧問的身分於1/14/2011,刊在中國時報的一篇投書《期待馬總統的國家論述》。彼時馬政府已窘態畢露,藍營岌岌可危,雖力有未逮,但馬政府上下莫不以救經濟來力圖振作。惟郝明義獨排眾議,大膽建議馬總統不必管人民對麵包的需求,不必發展經濟。

郝明義在文章中自問自答:「這麼多年來,經濟成長真的是台灣大部分人關心的最大焦點嗎?」他認為不是,因為他認為民進黨一路反商、仇富,也不發展經濟,卻以國家論述取得人心,一路壯大,而且「經濟活動越熱絡,台灣人對大陸人的排斥卻越普遍、越激烈的精神分裂。」為了逆轉民進黨的國家論述,郝明義還批評馬總統元旦文告的「壯大臺灣」不是什麼核心價值;「振興中華」更是不清不楚,甚至反對「台灣優先」,因為它「斷絕了台灣主動想像、論述並規畫兩岸關係的可能。」觀之馬政府後來的施政方向,馬總統確實把這些話聽進去了,郝明義應該高興才對,怎麼如此氣急敗壞, 跑去與敵營合開記者會?

正是拜這些大老的輔佐,如今全國亂成一團,日復一日,毫無緩和跡象,人民食衣住行育樂的自主逐一滅頂,與亡國何異?連昔日挺藍的名嘴都喊出要革命了,人民豈是一個怨字了得?但除了放砲切割外,國、民兩黨依舊悠哉。民進黨面對罷馬要求四處滅火,深怕反作用力傷了蘇主席;馬主席則雖千萬人吾往矣,非當國民黨主席不可,所謂黨政密合,路人皆知是無能密合,但整個國民黨,只有一個「老悲悲」的小黨員敢表明不替無能背書,可惜連黨部大門都進不去, 而謝坤宏不過演雙簧罷了。

其實台灣的人民並不冷漠,當馬政府有如懺悔詩裡的納粹,一步一步進逼,衝著小農、勞工、學生、異議份子來時,我們都憤怒地發聲了,只是政治人物既失聰又失明,昨是今非,也不過是分贓不均的狼嚎梟鳴罷了。

註:關於《當初他們》見《First They Came…http://en.wikipedia.org/wiki/First_they_came...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