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in,多年前曾寫過幾本關於搖滾,以及女人在唱歌的書。現為整天煩惱下一頓要煮什麼的宅婦一枚,偶爾煮字療飢,在鍵盤與檔案間攀爬維生。
加拿大傳奇民謠詩人連納・柯恩(Leonard Cohen) 2016年11月7日以82歲高齡去世,留給世人無限惆悵;他那充滿詩意、時而溫暖時而灰暗、充滿深刻慧黠哲理的歌曲創作,更是影響了無數後世的文藝創作者。而一提到連納・柯恩,經常被聯想到的一位女歌手,就是視他為音樂影響家、同時且為熟識摯友、攜手走過半個世紀漫長音樂歲月的珍妮佛・華恩絲了。
今年已經73歲的珍妮佛.華恩絲,第一張專輯在1968年她21歲時推出,五十年後的 2018年,她還在唱,推出的專輯《Another Time, Another Place》讓人聽不出是一位71歲老奶奶的嗓音;而這麼長的一段時間,她也不似許多藝人間隔數年便推出一張唱片,而是質精量少地一共只發行了九張專輯,卻也為她帶來全球的高知名度。
華恩絲生於華盛頓州西雅圖,在加州長大,從小展露的好歌喉,讓她很早便立定志向朝歌唱發展;七歲的時候,就有唱片公司想找她簽約,卻被父親拒絕;後來她便在當地的教會等地演唱,十七歲時獲得歌唱獎學金,進入Immaculate Heart College就讀,主修歌劇。
當時,正是1960年代中期,民歌運動風起雲湧,熱血青年們紛紛以民謠明志;瓊・貝茲(Joan Baez)的走紅,也為許多女性歌者樹立了榜樣,致力於演唱民謠歌曲。華恩絲也是這波風潮下的受影響者之一,而她那天生清澈純淨又溫柔的嗓音,更是與民謠歌曲相得益彰。於是,在音樂劇場、俱樂部等地累積了一定的演出實力後,她在1967年以Jennifer Warren 之名成為The Smothers Brothers Comedy Hour樂團的固定團員,現身公眾面前,但很快便因有一位女演員與她同名,而改回本名華恩絲。隔年,她獲得 London Records 的子公司Parrot Records的一紙合約,發行首張專輯《I Can Remember Everything》。但這張專輯成績平平,第二年發行的《See Me, Feel Me, Touch Me, Heal Me》也一樣未引起大眾注意。
蟄伏兩年後,她與Reprise Records簽約,在1971年,由知名製作人 John Cale(著名另類樂團Velvet Underground創始人之一)擔綱製作她的第三張專輯《Jennifer》 ,並將她引薦給連納・柯恩。兩人就此成為終身摯友,整個1970年代,珍妮佛・華恩絲都以合音天使的身分隨著柯恩巡迴演出,並且在六張專輯中獻聲。
1976年,華恩絲加入Arista 唱片公司,由Clive Davis 擔任製作; 1977年,她首度以珍妮佛・華恩絲之名發行單曲 "Right Time of the Night",結果大受歡迎,攻上排行榜前十名、並在輕音樂榜(easy listening charts)奪得冠軍,也在鄉村歌曲榜晉入前40名。這張同名專輯《Jennifer Warnes》也在美國奪得排行榜43名的佳績。1979年,下一張專輯《Shot Through the Heart》同樣以單曲"I Know a Heartache When I See One"奪得鄉村榜前十名、輕音樂前40名的好成績;接下來,華恩絲發行一張Arista時代的精選輯,作為合約的結束,她也開始朝更多方位的演藝界發展,1979大導演馬丁・瑞德(Martin Ritt)的電影《諾瑪蕾》(Norma Rae)中採用了她的歌曲"It Goes Like It Goes"作為配樂,為她帶來一座奧斯卡最佳原創歌曲的獎項。1981年,她在Randy Newman 的電影《爵士年代》(Ragtime)中所演唱的"One More Hour",也再次為她帶來奧斯卡的提名。
1982年七月,珍妮佛・華恩絲轉與Island 唱片公司簽約,接著和Joe Cocker合唱了一首"Up Where We Belong"成為熱門電影《軍官與紳士》(An Officer and a Gentleman )的主題曲,迴腸盪氣的情歌對唱,攻下排行榜冠軍,也贏得奧斯卡與金球獎的雙料殊榮,也讓華恩絲成為電影主題曲的熱門人選,《陰陽魔界電影版》(Twilight Zone: The Movie)的 "Nights Are Forever" 、與Chris Thompson合唱的《步步登天》(All the Right Moves)主題曲、1985年與B.J. Thomas 合唱的電視影集《Growing Pains》主題曲 "As Long as We've Got Each Other" 等,都是這段時期的代表作品。
1986年,珍妮佛・華恩絲成為短命的Cypress 唱片公司首位簽約歌手,並由Roscoe Beck擔綱製作,在1987年初發行了《Famous Blue Raincoat》這張專輯。後來的故事很多人都知道了;這張向連納・柯恩致敬的作品,其中大部份都是柯恩的創作,華恩絲演唱的"First We Take Manhattan"請來著名吉他手SRV (Stevie Ray Vaughan)助陣,攻入排行榜前30名,甚至比柯恩自己演唱的版本更早發行;連納・柯恩自己也在"Joan of Arc"中獻聲與華恩絲合唱。發行這張專輯時,華恩絲已經40歲了,成熟的嗓音卻更顯魅力;優異的錄音效果,更使得這張唱片成為音響界不朽的傳奇,為史上最著名的人聲發燒片之一,歷久彌新,至今仍膾炙人口,並不斷以各種形式再版,包括純金版本等,絕對是唱片史上的傳奇。
同一年,華恩絲轉向RCA 唱片公司,與「正義兄弟」(Righteous Brothers)的Bill Medley合唱了 "(I've Had) The Time of My Life",成為賣座強片《熱舞十七》(Dirty Dancing)的主題曲,再次為她帶來奧斯卡、金球獎最佳原創歌曲、葛萊美最佳合唱流行曲等榮耀,電影歌后當之無愧。
雖然演唱事業熱鬧滾滾,但珍妮佛・華恩絲對自己的專輯卻相當珍惜羽毛,直到1992才發行《The Hunter》,其中包含了她自己的創作歌曲與翻唱曲,"Way Down Deep"一曲則是和連納.柯恩合寫。 1993年,她也為喜劇電影《福星急轉彎》(Life with Mikey)寫了"Cold Enough to Snow"。接下來有將近十年,華恩絲不再發行專輯,但仍創作不輟、持續演唱電影歌曲、並與柯恩繼續合作演出。直到2001年,她才發行《The Well》專輯,十一首歌曲中有五首是她自己的創作,合作樂人包括Doyle Bramhall II、Vinnie Colaiuta、Dean Parks等;從弦樂到合聲,華恩絲均自己一手包辦,其中歌曲包括Cindy Walker 與 Eddy Arnold 的鄉村名曲 "You Don’t Know Me"、 傳奇搖滾歌手Tom Waits的 "Invitation to the Blues"、流行天王Billy Joel的 "And So It Goes"、 民謠歌手Woody Guthrie 之子Arlo Guthrie的 "Patriot's Dream"等,曲曲經典。
然而此時華恩絲的母親罹病,她因此中斷演唱事業看護母親,最終母親在2003年過世;這份打擊使得華恩絲對歌唱心灰意冷,不願再出現於公眾面前,但仍與連納・柯恩保持合作關係,並且謹慎選擇、參與John Prine、Chris Hillman、Jude Johnstone等老朋友的專輯。2015年,華恩絲再次與製作人Roscoe Beck合作,準備籌備新專輯,不料卻接二連三遭逢變故,先是兩個姐姐在一週內相繼過世,經紀人也在車禍中喪生,長久以來維持朋友關係的前男友、甚至愛犬也都離世了。因此,這張錄製於德州和洛杉磯的專輯,前後共耗費了兩年的漫長時光,才終於完成。
這張《Another Time, Another Place》在2018年四月由BMG發行,其中許多樂人都在《The Well》曾和珍妮佛・華恩絲合作過;專輯以「珍珠果醬」(Pearl Jam) 樂團主唱Eddie Vedder創作的”Just Breathe”展開,吉他、弦樂帶來清新與溫馨的感受,最令人驚艷的當然還是珍妮佛・華恩絲那青春不老的嗓音,雖略顯低沈,卻依然清澈動人,充滿明亮的光輝。在這張專輯中,她也翻唱了John Legend、Lonnie Johnson、Mickey Newbury等人的名作,古稀之年,聲音卻絲毫聽不出衰老感,一樣嘹亮透徹、溫柔美麗,在看盡人世種種悲歡離合後,展現出豁然開朗的希望。
珍妮佛・華恩絲有著溫暖飽滿、層次分明又充滿穿透力的歌聲,連納・柯恩曾形容:「她的嗓音就像加州的天氣,充滿了陽光,但背後卻又隱藏著這地震般強大的能量」,同時身兼演員/作曲家/歌手等多重身分、多才多藝的她,之所以會被公認為美國流行樂壇為最偉大的女性藝人之一,除了天生曼妙的嗓音之外,經她翻唱詮釋的歌曲,往往能展現出另一種截然不同的嶄新風貌,揉合哀傷、喜悅、感懷、念舊、失落等等複雜的情緒,投入沛然莫之能禦的豐富情感,展現出強大的磁場,吸引住所有聽者的全幅注意力,多年來毫不顯過氣,更成為某種時代的經典指標。
2019年11月底,連納・柯恩的兒子Adam Cohen整理出父親生前委託完成的作品,集結成《Thanks For The Dance》「感謝共舞」遺作專輯,邀來多位知名樂人共襄盛舉,珍妮佛・華恩絲也在專輯同名曲”Thanks for the Dance"中獻唱,表達對老友的追思;她那溫柔、美好、撫慰人心的嗓音,的確就像是在淒清冷寂的料峭春寒之中,為你披上一件遮風擋雨的藍色雨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