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摘】德國文化關鍵詞:從德意志到德國的64個核心概念(下)

友善列印版本

書名:德國文化關鍵詞:從德意志到德國的64個核心概念
作者:苔雅‧朵恩、理查‧華格納
譯者:莊仲黎
出版社:麥田
出版日期:2017/03/30

63.德式香腸(Wurst

德國人平日的吃食通常都離不開香腸。這個民族似乎對香腸情有獨鍾,似乎對這道國民小吃有無止盡的創意。我們甚至可以這麼說:德國人已經把食材的調理香腸化。德國的香腸林林總總,約有一千五百種之多,例如:啤酒香腸(Bierwurst)、咖哩香腸(Currywurst)、可久放儲藏的臘腸(Dauerwurst)、法蘭克福香腸(Frankfurter)、鵝肝香腸(Gänseleberwurst)、家庭自製香腸(Hauswurst)、獵人香腸(Jägerwurst)、脆感香腸(Knackwurst)、牛肉燻腸(Landjäger)、絞肉大香腸(Mettwurst)、紐倫堡香腸(Nürnberger)、炭烤香腸(Rostbrastwurst)、肉凍香腸(Sülzwurst)、茶葉香腸(Teewurst)、慕尼黑白香腸(Weißwurst)、牛舌臘腸(Zungenwurst)等,不勝枚舉。

德國如果只有香腸而沒有香腸亭,會是什麼樣子?德國每座城市都有一家市民普遍公認最好的香腸亭。以萊茵河畔的科隆市為例,該市居民可以在「烤香腸」(Wurstbraterei)這家小吃亭裡品嘗到當地最好吃的香腸,而且據說人們還可以經常在那裡看到連續劇《犯案現場》中飾演警官的那兩位男演員。

根據柏林當地媒體的報導,「艾伯斯華德路」(Eberswalder Straße)這座地鐵站的「寇諾波可小吃店」(Konnopke’s Imbiß)販賣全柏林最美味的香腸。這家店就位於昔日的東柏林城區,儘管柏林圍牆已在二十多年前拆除,分裂的柏林已合而為一,但柏林人──更確切地說,西柏林人──至今在言語上仍習慣稱呼這個城市的東半邊為東柏林。

「寇諾波可小吃店」雖歷經許多風風雨雨,卻仍生存下來,包括前東德政權數十年的統治。後來,柏林市隨著德國統一與遷都柏林而開始大興土木,這家以德式香腸聞名的小吃店,便不斷碰到來自混亂吵雜的交通狀況及建築工事等營業方面的干擾,生意幾乎停擺。這個街區的市民當時為了讓「寇諾波可小吃店」繼續營業,還發動抗爭,最後他們和地鐵公司及相關單位達成協議:把這家小吃亭遷移到數公尺外的人行道旁做為長期營業據點。當搶救「寇諾波可」的行動圓滿成功後,不僅這個街區的居民開心地歡呼,連一些柏林的地區性媒體也出現一些相關報導,一起跟著湊熱鬧。

人們站在香腸亭旁的高腳桌邊吃香腸,很容易開口交談,這種現象並不只是因為店家服務親切的緣故。在香腸亭買香腸、吃香腸的顧客們並不需要寵物狗做媒介,就可以打開話匣子,彼此結識。當然,人們也可以和那兩位飾演警官的演員攀談,詢問他們最近在拍什麼電視影集或影片,不過名人總希望圖個清靜,他們確實有不受打擾的權利。

親愛的同胞,請您在小吃店吃香腸時,記得注意用餐禮貌!如果您不是點咖哩香腸(已切段、淋上番茄醬,並撒上咖哩粉),就可以直接用手拿著香腸吃,不過還是要有規矩。香腸亭的老闆雖然不是美食界的權威人士,卻很受人尊敬,當他為您做好餐點並遞給您時,他自信的神態就跟餐廳的老闆沒什麼兩樣。總之,他在他的地盤上享有一定的聲望。

香腸亭的顧客通常會看一看自己面前的紙餐盤,並用餐巾紙把滴落在桌面上的番茄醬擦掉。如果能自行把桌子清理乾淨,在吃完香腸要離開時,就可以心安理得地和老闆的眼神交會並道別。老闆這時通常會順口問道:「好吃嗎?」顧客回答「是」之後,便又轉身離開。這種小吃亭的老闆通常不只經營一家店面,因為,就如他們所說的,只經營一家的獲利無法讓他們維持生活。德國人靠吃香腸的習慣過生活,平均每人每年吃掉六十公斤香腸。然而,這個平均值又意味著什麼?

德國只要有香腸亭開張,就會成為當地日常活動的中心,由此可見,德式香腸已經成為德國人生活的重心。人們在香腸亭覺得自己受到歡迎,彼此和睦相處,只要說話的音量不要過大,不要談論世界局勢,就不會破壞氣氛,影響老闆的生意。德國人在香腸亭點餐往往帶有一種鮮明的民族認同,即使某些香腸亭所提供的餐點很多樣化,然而,對德國人而言,在香腸亭點美式漢堡或土耳其都納烤肉堡(Döner Kebab)卻帶有褻瀆的意味,況且德國的香腸亭幾乎不販售這兩種異國餐點。

香腸亭的顧客們通常都得站著吃香腸,如果他們單獨前來,往往會背對著香腸亭進食,並不想開口跟別人聊天。如果是兩個人結伴而來,而且已經跟店家混得很熟,他們在吃香腸時,就會把臉朝向店面,不過他們也很沉默,因為點餐、取餐和結帳的當下,該說的很快就可以說完,畢竟大家不是昨天才認識的。美味的香腸抓住了人們的胃,人們便成了香腸亭的忠實顧客,甚至在某些日子裡,只要能吃到好吃的香腸就會對生活感到滿意!當戶外下雨時,店裡收音機傳出的音樂便流露著純粹的感傷。

這樣的日子會令人想起南方的赤道或南方的白香腸,反正都一樣,無所謂!

有人說,白香腸──即巴伐利亞地區特產的白香腸──聽起來像是一種另類的德式香腸。沒錯!這種香腸的起源其實來自一場香腸製作的烏龍:一八五七年,當一位叫莫瑟.賽普(Moser Sepp)的慕尼黑肉鋪老闆把做香腸的肉泥餡準備好要灌腸時,卻發現要灌入的腸衣不是一向慣用的那種腸膜,在情急之下,他只好將錯就錯,就這樣陰錯陽差地發明了這種風味獨具的水煮白香腸。白香腸就這樣被寫進了十九世紀的德意志地方史,莫瑟.賽普也拜白香腸之賜而名留青史。

南德的白香腸逐漸在其他地方受到歡迎,最後還征服了德國全境,北起普魯士,往南一直延伸到慕尼黑西南方、以釀造啤酒聞名的安德克斯(Andechs)小鎮,以及位於奧地利邊境的觀光勝地新天鵝堡。

提到普魯士,人們總愛引用鐵血宰相俾斯麥曾說過的一句話:「關於香腸和法律的形成過程,人民知道得比較少,會睡得比較好。」

對於我們這些萊茵地區的科隆人來說,普魯士俾斯麥的這句話聽起來真讓人覺得不舒服。

那麼,你們是否可以說出一種普魯士特產的香腸?不,我們現在只想到外型比較細長的圖林根炭烤香腸(Thüringer Rostbratwurst)。

曾有人唱著:「任何事情都有一個尾端,香腸卻有兩個。」(Alles hat ein Ende, nur die Wurst hat zwei.)或許這就是所謂的「香腸學」(Wurstologie)。

當人們在香腸亭吃完香腸後,會順便把長條狀紙盤、殘餘的食物和醬汁丟入垃圾桶內,然後加快腳步離開。該工作了!就跟從前一樣。

不過,你今天並沒有去上班,而是在追趕一輛虛擬巴士,就在你快趕上它時,車門卻突然關上。那輛巴士裡坐著一位和十七世紀西班牙劇作家同名同姓的德國劇作家佩脫.卡爾德隆(Pedro Calderon de la Barca, 1600-1681) ,你當時很想跟他聊聊他的代表作《人生如夢》(La Vida es sueno)。人生是一場夢,好吧!至少有人曾這麼說過,不過,這個夢境的內容是什麼?就在這當下,巴士的車門再次打開,這時下車的卻是那兩位電視劇裡的警官。

你問其中一位警官:「這是怎麼一回事?」那他怎麼回答?

他說:「當然跟香腸有關。」

「跟香腸有關?」你問道。

他反問:「不然還會跟什麼相關?如果這跟香腸無關,那可能就和夢境有關了!」

接著下車的是你已久仰大名的卡爾德隆。你當時便問他:「您是德國劇作家卡爾德隆嗎?您認為人生就是一場夢,而且還以為自己是西班牙人?」「不,不。」他微笑地答道。這時他已經走到香腸亭點餐的窗口,並對老闆說:「來一份咖哩香腸和炸薯條!」

咖哩香腸是柏林特有的香腸,就像白香腸之於慕尼黑一般。有一位名叫荷塔.霍依芙(Herta Heuwer, 1913-1999)的德國婦女在一九四九年發明了這種香腸,她當時曾為咖哩香腸特調的醬汁申請專利。由於這種香腸很快地受到德國各地民眾的喜愛,十年後,連慕尼黑也賣起這種香腸。

香腸亭對街的戲劇院正要上演卡爾德隆的劇作──他的代表作《人生如夢》。然而,上演的地點是在科隆?還是在柏林?人們總是熟悉香腸亭附近的一切,香腸亭的顧客雖能看到劇院入口和前方聚集的那些觀眾的嘴巴一直在動個不停,卻聽不到他們在交談什麼。中場休息時間,有些觀眾還特地從劇院走到對面的小吃亭吃香腸。真是太棒了!沒錯,這裡是柏林。這些人今天在這家戲院看表演,明天則到博物館看展覽,也就是德國第一家咖哩香腸博物館。它坐落於許琛街(Schützenstraße),就在查理檢查哨(Checkpoint Charlie) 正後方、城市的東半邊,一如柏林人──其實是西柏林人──說話時所慣於強調的。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