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喜歡看新聞、熱衷討論時事的閱聽人。「媒體能載舟,也能泛舟,餵飽了生命。」希望自己能小心使用,成為一名謹慎的傳播人。
想想論壇徵文比賽【假如我是村(里)長】熱烈邀稿中喔!
我們接到一些讀者詢問:
「很想參賽,卻不知道該怎麼切入主題?不知道怎麼下手?」
所以想想論壇特別邀請年輕的作家蓮蓬頭為我們作文示範,
這是一篇充滿感情的文章,請大家參考看看!
徵文比賽詳細資訊網址:http://www.thinkingtaiwan.com/articles/view/2244
隨著車內靜謐的人工清香,掛在後照鏡下的芳香劑冉冉了乘客規律的鼻息,或睡、或醒,如此反覆循環這樣悠悠的時光裡,車輛繼續前行。看看窗外的風色、反思自己,在庸碌的生活中,是否缺乏了或是過份沉迷於某些事物?從急促的都市生活步調中脫身,讓視線、讓疲憊的身子沉浸在這樣淳樸的大自然裡,將心靈沉澱、濾淨。這裡是花蓮,觀光客寒暑假必至的旅遊景點,我的故鄉。
身為花蓮人,每逢假日我和家人總不知該去何處遊憩,對於觀光客而言美麗的風景區,好比蝴蝶谷、林田山,或是難以忘懷的特色美食,例如曼波魚料理和煎麵、排骨麵,幾乎都已感到厭倦。當中最讓我們最令人懼怕的,便是位在大進村的光復糖廠,除了吃冰淇淋、拿甜筒酥脆的餅皮丟到大水池裡餵鯉魚,或是逛逛購物小店之外,似乎只如走馬看花般,沒什麼鮮明的記憶點。
假如我是大進村村長,我會把光復糖廠整併成一個主題園區,如兆豐農場那般,一個定位清楚的觀光區,除了舊有的硬體設施之外,也能讓大家更深入了解當地的歷史脈絡以及花蓮的原住民文化。
我計劃於糖廠園區內設置一家小店,店裡販賣大進村孩子們創作的文學書籍、畫作,並將售得的部分收入,當作稿費回饋到孩子們身上,給他們成就感以及作夢的權利。希望能與東華大學的師生們進行合作,教導大進村的孩子們一些文學、繪畫等課程,每週以架構清晰的課程設計,來大進村的國小裡,培育孩子們的藝術能力,讓學生自己用工具記錄下自己的文化、孩子們眼中的世界。我深信創造力是人類最可貴的能力,希望小孩能夠藉著創作,傳遞自己對世界的想像,以及從他們眼中所看到的文化面貌。過程中或許會有些瓶頸需要突破,可能需要閱讀其他人的書籍、也可能需要老師們教導一些簡單的藝術史,期盼能藉由大學與小學合作的方式,滿足孩子們對於知識的好奇心。
也許需要花不少經費,但我相信對村裡的孩子們來說,這是必要的投資,越是沒有人做的,公家單位越要頂下來自己做,期望能利用公家單位的經費,搭配居民的諒解、東華大學師生的配合,一齊營運此計畫。此模式預計先從大進村的國小開始做起,當計劃穩定後,再擴大和其它村里合作。不勉強孩子們強制參加,而是給他們一個選項,可以是一項興趣、也可以是一個成功的「可能性」,而不是老派的「上位者一聲令下,便要所有人緊緊跟上。」
其實,花蓮並不是落後或是偏遠,而是選擇太少,好像除了讀書之外,就沒有其它能和外縣市孩子匹敵的能力,以致於部份孩子在沒有父母監督的情況之下,經常沉迷於電動玩具,或是誤入歧途,期望能藉由這個方式給還唸小學、尚無大考壓力的孩子們一個正向發展的空間。
光復糖廠距離花蓮火車站大約四十五分鐘左右的車程,這是一段很尷尬的距離,不算太遠的地理劣勢導致它只能成為一個景點,而非值得住一宿的地方。假如我是村長,我會將部份老舊廠房改建成主題旅館,並鼓勵附近居民以民宿方式營運久未住的空屋,長期來看,民宿所賺得的錢亦可貼補裝潢費用,並且將之當作自己退休後的禮物,一舉兩得,利用產業群聚的方式,打造大進村成為一個觀光區。有沒有過夜,對於觀光產業來說是很重要的關鍵,過夜除了住宿費用外,也會創造許多新的需求,也期望在佳節,好比情人節、跨年等,能和旅館老闆們一起舉辦一些活動,每家民宿以不同方式呈現同一個主題,用多元的選擇吸引更多遊客來訪,而不是彼此相互抄襲、削價攬客的惡性競爭。
惡性競爭是觀光區的一大弱點,更是鬥垮眾多觀光區的最後一根稻草,如何在每家功能一樣的旅店中,做出差異化,這相當需要村長帶著一些有經驗的前輩們,親自進入當中進行斡旋,共同維護觀光區的品質。
我亦希望在園區內設置咖啡廳,邀請當地歌手、樂團唱歌給大家聽,並在曲子跟曲子中間,講述大進村、光復糖廠的歷史,希望大家除了吃吃晚餐、打打卡,在花蓮的靜謐當中洗洗睡之外,能有其他的選項。原住民文化並不只有圖騰、一句句的娜魯灣,和一些模糊的想像,請原住民朋友們談論自己的文化,面對面地直接和遊客們談天,才能讓人更貼近真實地了解當地文化,觀光景點最怕遇到冷冰冰的告示牌,上頭寫著「此糖廠由總督府於XX年興建……」,毫無溫度可言,希望能藉著唱歌、聊天的方式,口述當地文化與遊客進行交流,這些才是照片無法帶走的,踏踏實實的文化。
我會開拓更多大進村的在地小吃,有些對居民而言稀鬆平常的家常菜,對不同文化的人來說卻非常新鮮。希望能派員輔導當地有意願的居民們創業,在園區內設置小攤販,販賣自家農產品、推廣自家獨門私房菜,或是以授權的方式,統一在園區內設置客家菜、原住民菜、眷村菜餐廳,並以分紅的方式回饋在地居民。除了小吃以外,正餐也是觀光區重要的一環,台灣的一項缺點便是「沒有自己的菜系」,希望能夠結合在地食材、居民獨特的飲食習慣,創造屬於大進村的一桌菜,和遊客們分享。
觀光是花蓮的命脈,假如我是村長,我會將大進村的歷史、教育、經濟融入光復糖廠,環繞著糖廠,用新的概念搭配舊有文化、建築,向到此一遊觀光客們深度推銷這個地方──大進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