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思考題】(‬十五‭) ‬法國與德國的恩怨情仇

友善列印版本

 

法國,核能的代表國,德國,積極廢核的代表國,這兩個國家打從歷史上就有無數恩怨情仇,不過,每次糾葛,最後往往證明德國路線是對的,而現在又即將再次證明這個歷史定律。
 
彭博社報導,3月,法國工業界向法國國家電力公司要求,其工業核能電價不能再上漲了,否則法國工業將無法與德國競爭。
 
咦?
 
彭博社報導中指出:因為到了明年,法國的工業電價將會超過德國,還超過很多:德國工業電價明年將比法國低35%,這可不是無關痛癢的3%或5%,而是3成5。
 
這是怎麼回事,為何擁核人士口中「便宜」的核能法國,竟然會比反核人士口中「不計代價」也要廢核的德國,工業電價還要貴,導致工業界跳腳,還說出好熟悉的說詞,說電價落差會讓法國工業沒有競爭力,被德國吃死死,還又加了一句:更別說是跟頁岩氣用爽爽的美國工業競爭。
 
上一篇中,我們談到歐洲許多國家新建核電廠都成了大錢坑,也談到美國南加州想翻新舊核電廠結果出問題而越來越不划算,搞到提早停役;新建也貴到不行,翻新也貴到不行,但就算什麼都不做,光是維護與營運也越來越貴,這就是核工業的現況,這也就是法國的困境,法國電力公司‭(‬Electricite de France‭ ,‬EDF‭)‬表示,由於核能的維護費用日漸上漲,法國電力公司核能發電成本現在為每一千度50歐元(約每度台幣2元),再考慮到許多舊核電廠年事已高,新建核電廠取代現有舊核電廠將會成為一堆超大錢坑,更新舊電廠也可能問題重重,於是法國電力公司一直計畫要調高電價,但工業團體激烈反對,說電價應該維持在每千度度42歐元的上限,但法國電力公司強勢回應,說不可能一直以低於成本的價格出售電力,雙方現在吵得不可開交。
 
不少外媒甚至認為,法國受到兩難問題影響──新建取代老舊核電廠貴到爆,翻新延役又可能會出問題而得不償失──結果將不得不走上全面擁抱綠能之路。
 
那德國呢?德國從2011年3月開始積極廢核,所以它一定是要進.....你在想什麼啊,德國一直是能源出口國。
 
對,德國2011年既是能源出口國‭(‬含燃料等非電力能源在內‭)‬,也是電力出口國,2012年電力出口還大幅成長,2013年還創下出口紀錄,2014年,也很可能繼續是大電力出口國。德國大約有5%的電力出口。
 
出口都賣給誰?主要是荷蘭和法國,法國?一點都沒錯。
許多人以為德國廢核後必須從法國和捷克進口核電,這個想法顯然是完全不懂核能的人創造出來的愚蠢說法,因為物理上德國不可能進口核能
 
原因很簡單,核電廠的操作方式是除了歲修與更換燃料以外,其他時間都盡量全力運轉,核電廠的特性是,要不就是不轉,要不就是幾乎全力運轉,這種特性,讓它不可能是出口電力,因為就算當德國需要電力,向法國要求的時候,法國的核電廠要不是已經全力運轉,而正在供電給法國自己的需求,就是在歲修或換燃料,不可能運轉,所以即使法國想賣電給德國,也只能從別的發電方式賣電,而法國有75%電力是核能,所以賣電的空間就非常小了。
 
實際上看2011年3月,德國一口氣關閉多個核電廠,降低了4成核電供應,之後,又因為幾座核電廠更換燃料而再少了半數核電供應,這整個過程中,法國與德國的售電曲線,可看出幾乎沒甚麼太大變化。
 
 
 
另一方面,捷克那邊也差不多。
 
 
 
看法國這邊的圖表,很容易就知道為什麼,可以看出法國的核能發電量,就如前述一般,幾乎都差不多固定不變,根本沒有受到德國的重大變化而發生任何調整,事實上,它根本無法調整,別說是因應德國的需求,就算是法國自己的需求也一樣,很多人說德國的綠能政策在歐洲電網下才能進行,這說法不是很正確,但倒是法國的幾乎全核政策,才非得要歐洲電網不可,因為電力的供需要時時平衡,但電力需求是一直變動的,法國擁有一屁股的恐龍核能電力,不動如山,只能依靠別國的幫忙才能平衡變動,要不是有歐洲電網早就完蛋了。
 
 
這也造成法國的電力進出口不平衡問題,法國的核電廠由於不動如山,所以在電力需求低,批發電價因供過於求而最低的離峰時刻,法國核電廠卻還是一樣發電,只得賤價出口,而當電力需求高,批發電價因供不應求而最高的尖峰時刻,核電廠也無法再增加發電,只能用貴得要命的價格跟別國買電。一來一往間,真是虧大了。
咦?這不是很多人在說德國的風力發電問題嗎?的確,德國風力發電因為夜間電力過剩,所以也必須要在離峰時間賤價賣電,但是,風電與核電有個基本上的不同,就是核電終究還是要燃料,為了安全,維護費用也較高,而風力發電的「燃料」是大自然賜予的,維護與營運費用也遠低於核能,幾乎是零變動成本,也就是說,風電可以用幾乎是零的價格在市場上瘋狂賣電,以變動成本計算還是有賺,並沒有「虧大」,但此時核電
 
已經變成賣一度賠一度了。
 
所以風力發電過剩問題,其實對德國並不是真的問題,倒是法國遭了池魚之殃,因為核電這下晚上突然變成要大虧損。
 
更進一步來說,德國之所以會出現風電問題,其實不是出於風力發電技術上的因素,而是政策上規定優先購買風電,才會造成亂象,其實,若改變商業模式的設定,風電甚至可以充當供需平衡的調節者,因為風力發電機可以調整轉速升高或降低輸出,其反應速度,甚至比燃氣發電還快,如果風力發電不是因為德國優先購電政策因素老是百分之百運轉,而是改變計價模式,讓調節者有額外給付,促使保留一定空間,不僅離峰可降載,還能擔任尖峰調節的角色
 
另一方面,德國也逐漸受惠於太陽能與風力發電的價格急降,這點本系列前幾篇中有提到相當多次了,而太陽能不僅已經在世界19個市場達到電網平價,還正一直降低成本中,這是德國好運,賭對邊?
 
不,當然不是。
 
事實上,2011年太陽能電池大崩盤,可說就是德國發動的,德國先以乍看之下不合理、不划算的政策,推動綠能,結果中國太陽能產業覺得有利可圖,瘋狂擴產,1年內產業就大崩盤,之後接著的是沒被中國崩盤價格打倒的美國企業,以技術力再進一步讓成本下降,而德國本土也發展許多自動化安裝技術降低成本,家戶安裝成本約是美國的一半,幾年來,德國看似瘋狂的政策,固然累積了不少因扭曲市場所發生的問題,但主導全球市場的結果,如今綠能已經普遍便宜,就在許多人還只會「往後看」嘲笑德國過去2、3年多花了許多冤枉錢,卻沒看到德國已經重塑全球能源版圖,德國對綠能的補貼可望逐漸解除,電力市場將逐漸恢復正常,而電價自明年起則會比法國還遠低。
 
於是,法國竟然向德國提出,說希望兩國以空中巴士模式合作,一起攜手發展太陽能,法國總統霍蘭德表示,這樣的合作有助於兩國進行能源政策上的重大改變,也就是說法國最後受到經濟面影響,終究也得跟風德國非核化,這次能源路線的德法之爭,看來又是以德國獲勝,法國轉向跟隨德國為結局。
 
而現在才想跟風的其他國家,則撿到便宜,甚至連前幾年的冤枉錢也不用花,德國聲譽卓著的歐洲最大科技應用研究機構弗勞恩霍夫(Fraunhofer)旗下的弗勞恩霍夫太陽能系統研究所(Fraunhofer Institute for Solar Energy Systems),預言到2050年,太陽能發電成本將降至2到3美分,也就是說0.6到0.9塊錢新台幣。
 
今天的能源思考題,要給大家帶回去想想的問題就是,這世界上要有先見之明實在很困難,但要有後見之明則沒那麼困難,只要跟上時代、努力觀察即可,台灣身為一個落後國家,跟風並不可恥,沒有領時代之先也不可恥,但是當勝負已分的時候,總該知道該跟哪一邊,不是嗎?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