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一想想】族群台灣:胡志強落選等於中華民國滅亡?

友善列印版本

聲勢落後於林佳龍的台中市長胡志強,在2月22日與眷村民眾一起吃餃子時說:民進黨選上,未來退輔會沒了、中華民國也沒了、兩岸和平發展也沒了。這麼熟悉的語言,好像回到1994年的台北市長選舉。

 

(到底是民進黨當選,中華民國沒了?還是國民黨當選,中華民國沒了?圖:網路

1994年台北市長大選,打著「最亂的時代,最好的選擇」口號要建立「新秩序」的新黨趙少康,在當時也是高喊陳水扁當選市長,中華民國就要滅亡了。不僅如此,那時更有流言廣泛傳播:「如果陳水扁當選台北市長,會把所有台北市的外省人通通趕到淡水河淹死。」最誇張的是,民意調查發現竟有26%的人相信這個流言

這種選舉時恐嚇自己人:中華民國擁護者、眷村外省人的例證,俯拾皆是;究竟這是這些泛藍政客的真心話,還是選舉語言呢?

坦白說,若分析外省族群的投票行為,相較於本省人,外省人的確有集中特定政黨或特定族裔的現象,表一和表二是很具體的數據。倘若這種投票行為是長久以來都不變的狀況,泛藍政客何必刻意打族群危機牌凝聚族群意識呢?

表一:TVBS 2012大選後族群投票民調

  全體 本省閩南人(74%) 本省客家人(9%) 外省人(9%)
蔡英文 33% 39% 25% 8%
馬英九 46% 41% 58% 82%
宋楚瑜 2% 2% 1% 3%
廢票 1% 2% 3% 0%
拒答 17% 17% 14% 7%

(資料來源:TVBS。作者整理製表)

表二:外省人在2000-2008的大選投票傾向(TVBS民調)

  2000   2004   2008
陳水扁 8% 陳水扁 13% 謝長廷 4%
連戰 24% 連宋 71% 馬英九 88%
宋楚瑜 53% 未決定 14% 拒答 8%
未決定 12%        

(資料來源:TVBS。註:2000與2004為選前民調,2008是選後民調。作者整理製表)

「操弄族群(省籍)情節」、「消滅中華民國」向來都是泛藍抨擊泛綠的利器,但是,在這個問題上,泛藍政客真的禁得起檢驗嗎?

2001年中,李扁聯盟與連宋聯盟議題發燒;6月,多位台北市議員在質詢時,將焦點集中在族群議題上,馬英九說台北市是族群意識最淡的地方,並暗諷民進黨:玩弄族群議題者不會有好下場。2002年7月4日台北市長選舉時,馬英九接受聯合報專訪時繼續暗諷民進黨:在選戰中挑起族群的人,統統沒有好下場。2006年6月21日,馬英九又暗諷民進黨:選舉時操弄族群,下場都不會很好。

然而,究竟是誰在操弄族群議題呢?

2000年總統大選激戰,3月5日蔣方智怡和連方瑀走訪台北眷村穩固外省族群票源區,蔣方智怡以蔣家成員向眷村榮民推薦連戰,連方瑀也呼籲國民黨一定要團結起來支持「榮眷之子」連戰,不要讓民進黨的陳水扁漁翁得利。同日,馬英九也前往台北縣眷村居民高喊「票不要分散」,否則,可能那個大家不想樂見他當選的人會當選。至於馬英九本身的選舉,從1998年到2012年,相較於其他政黨競爭對手,哪一次不是幾乎只有他有「特權」能夠進入眷村「固票」呢?

其實,馬英九不僅對黨外競爭對手如此,對於黨內的競者也是同樣態度。2005年7月5日,正值國民黨主席選舉,朱高正投書媒體<給外省籍國民黨員的公開信>,並在接受訪問時說:「眼見軍系大老郝柏村、許歷農等,因『外省籍』出面挺馬,他感到難過,不能坐視,『要出來講話』。」王金平發言人侯漢君則說,國民黨不應該有省籍問題,如果黨主席選舉高喊「外省人投外省人」,往後選舉怎麼與民進黨、台聯對抗?

宋楚瑜其實也不遑多讓,2004年10月底,宋楚瑜抨擊民進黨政府不照顧外省人,指稱民進黨政府會裁撤退輔會、砍掉退輔會預算。然而,民進黨政府不僅對外省人沒有差別待遇,也沒裁撤退輔會,預算也都增加。對於馬英九、宋楚瑜、胡志強、郝龍斌等等之流的政客,他們的利器除了族群牌之外,另一個大絕招就是「中華民國」牌。2011年11月26日,郝龍斌前往高雄左營眷村輔選,也同樣強調2012大選是中華民國存亡決續一戰。馬英九與中華民國牌的相關言論更是多到令人眼花撩亂,但是自從馬英九在2001年「取締中華民國國旗」開始,他到底保衛了中華民國什麼?

這些泛藍政客為了凝聚特定族群票源的大絕技,就是「族群」牌加「中華民國」牌。當年,趙少康喊出陳水扁當選,中華民國滅亡;坊間傳言陳水扁當選,外省人被丟入淡水河。後來陳水扁選總統,宋楚瑜喊陳水扁不照顧外省人、泛藍也喊中華民國危險了。現在陳水扁早已經被關進牢裡了,當年這些恐嚇的「預言」發生了嗎?

現在,胡志強喊出如果台中市長被民進黨選上,中華民國就滅亡。1997年,當時的台中縣、市都是民進黨獲勝,中華民國滅亡過了嗎?

好吧!我真的必須坦誠地說,現在若有泛藍又喊「民進黨獲勝、中華民國滅亡」、「民進黨執政、外省人被丟入淡水河」等這種語言,還是會有票房的,因為有很多人對這兩句話至今還是一直堅信不已。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