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二想想】想想想想 —「想」新書發表會發言紀要(包括忘了講的)

友善列印版本

.按照往例,從打屁開始

想想論壇作品選輯「想」集結成書了。去年底我自己出的小說集叫作「擺」,然後年初跟人家一起出的合集又叫作「想」,充滿一字真言,真是省字一哥。

拿到書的第一眼,就看到書腰上面的作者名字,因為我的名字在整排的最左邊,所以還算滿好找的。跟很多同樣擺在書腰的先賢先進比較,我應該算比較沒名氣也沒人氣的,寫得也沒比人家好,之所以被印在上面,大概是因為我寫了那麼多篇(而只被選輯兩篇,陳宗延只寫了三篇居然也收錄了兩篇),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可以說是一種「天道酬勤」。

姓名排在前面的唯一原因,當然是我姓丁,在這種共同列名的時候總是一馬當先。不過姓丁也是有代價的,除了「丁丁是個人才」的常見奚落以外,自從手機開始成為主流通訊工具以來,我就三不五時要在三更半夜接到人家用屁股打電話給我,聽他們唱KTV或是跟情人竊竊私語,就是不跟我說話。這在進入智慧型手機年代以後亦無太大改善。

話說書腰也真是個神秘的東西,似乎是整個出版物的一部份,應該連同收藏,但同時又常常礙手礙腳、影響開卷,總是讓書迷食之無味棄之可惜。而雖然出版界近年頗致力於打造華麗書腰,但到底有多少人會採取「靠腰買書法」,因為書腰的美好設計與豪華推薦名單,而掏錢買書,這實在也是個謎。

.想想作為網路的公共論壇

先讓我們忘掉書腰吧,雖然我覺得它實在是個趣味的小東西,見證了這時代的文化面貌。然而重點總還是書的內容。

就在這個禮拜天,想想論壇也為這本書舉辦了新書發表會。其實整本書的內容都在網站裡面,說是新書,更像是這一年多來網站經營的紀念冊。作為網路原生的媒體,座談的重點,當然也放在網路時代寫作特質的討論上面。

對此,我一開頭就說了:現在專欄寫手的特殊機會與困境,來自於每篇作品的欄位頂上,直接顯現出來的點閱數與按讚數。那兩個數字,等於是一種訊息經濟學上的放訊,跟商品的庫存量一樣直接的指標,每次發表也都要直接接受言論市場的殘酷考驗,如果數字一直跑不上去,等於是自己概念與文字的滯銷。幾次下來,就大約知道作為一個寫作者,自己的標價在哪裡。

網路時代,真的為寫作者帶來更大的自由嗎?會為世界帶來更廣泛的溝通嗎?會讓真相與真理得到更全面的傳遞嗎?這值得存疑。不只國家的監控力量隨著各種科技統治的技術而升高,數量化的市場邏輯同樣也會發揮到邊際,以前那個列寧發給各國黨人印刷機就可以革命烽火連天的時代早已不再,強勢通路下的小眾聲音更加未必能夠出來。現在網路上發表作品的問題,不再是被看見,而是被找到。如果沒有被標竿性的主流通路載荷、降低閱聽人的搜尋成本,則還是難以發出自己的聲音。

另外,像是facebook與通訊軟體崛起、成為網路工具的最大主流以後,網路社群的形構又從好不容易形成的網狀交錯,退化為一沱又一沱的取暖圈,每個人異質的人際關係,隨著臉書的使用習慣也逐漸聚攏重合。也因此,個人接收訊息變得單一,群體內的意見高度同化,而不同群體間的對話則變得稀少,造成對立意見的極化,乃至於無法溝通。

在這種情況下,如何重新回到開放式的公共論壇,變得更加重要,或許想想論壇這一類的言論空間,價值就在這邊:一方面給予相對孤獨的聲音有更多被關注的可能,另外一方面也讓不同的意見能夠獲得激盪與辯證,產生有效的對話。

.想想作為民進黨語言與思考的衝刺空間

除了跟其他的公共論壇一樣的角色,想想論壇另一層特殊的貢獻,其實是對我們這些從事基層政治工作的年輕人(廣義)來說的。

因為我們不夠「獨立」,顯然都不是中壢李姓客倌(好吧李拓梓他姓李沒錯),所以在其他的評論空間就不容易取得發言位置。而想想論壇從一開頭就具有「色彩」、無法侈言「獨立性」,這反而讓它可以掙脫那些道貌岸然、政治正確的束縛,給這些悶騷的基層政治工作者一些機會,在想想裡面發揮,聽到他們不一樣的聲音,比那些一表堂皇的平台更加炮聲隆隆,也更加直指問題的核心。

我也曾經打趣跟其他的寫手朋友們說,其實可以以想想這樣的空間為基礎,把我們這些搖筆桿的兜攏成一個陣線,形成一個「黨內編輯作家聯誼會」,在那些參選公職的年輕人以外,找到自己的聲音。

在這一代又一代年輕人投身選舉的時候,他們一方面勇氣可嘉,另一方面卻也難免要面對嚴酷的選票市場的牽引,在這種結構之下,他們的語言只能退化到回應這市場裡面的聲音,重複那些既成的論述,問台下的觀眾「哩供細m細~哩供賀m賀~」,然後等選民木然地回答他們「死~~好~~」;而他們的思考,通通都必須放在選票極大化的精算上面,冒險程度有限。這個時候就讓我們這些不善搏暖、不會敬酒、也沒有人脈與集資能力、只會搖筆桿的酸丁們,在另一個舞台上面,大膽地替他們打頭陣,撐出這個語言與思想的空間。

既然眼前民進黨的問題,大家都說是論述與思想的匱乏,那麼,就讓這樣的「黨內編聯會」,來補上這個角色,慢慢地改變這個黨、這個國家的思考。或許這正是想想論壇另一個獨特而彌足珍貴的地方。

謹以此獻給想想所有的讀者、作者、編者們,當然也包括那天一起出席新書發表會、坐在我跟張之豪中間的那一位。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