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文章分類
熱門文章
歷史書寫
邱振瑞
11 月 12,2018
【日晷之南】我的禁書之愛
三十年前,我到東京求學遊歷,前半年住在栃木県的小山市(家兄的公司宿舍),後來為了通車考量,經由好友介紹,在杉並區的阿佐谷找到了一間木結構公寓,總算有安居的處所。因為這地利之便,半年後,我就有較多機會到神保町古舊書街找書了。有時候若時間充裕,我必定會繞到鈴蘭街裡的「內山書店」和「東方書店」瀏覽一下。因為那兩家書店的書櫃上,販售許多中國出版的日本文學翻譯書籍。當時,我仍然熱衷於蒐集這類的中譯本,...
書評書介
楊翠
11 月 13,2018
自然紋理中的一道美麗皺摺——讀陳冠學《父女對話》
男性作家筆下常見父子對話,對話主題也多是家國大事、人情義理,而陳冠學的《父女對話》,卻以豐富的細節,編織父女生活現場,別有情韻。 《父女對話》的第一個特色是日常性豐盈。一般情況下,父系社會中的父親和兒女,一生中難得有幾場日常性的對話,然而,《父女對話》全書都是日常生活與對話細節,卻絲毫不見繁膩蕪贅,展現鮮活的現場感,有如一幕幕微電影,父女倆與天地萬物隨喜遭遇,在宇宙韻律中,聯袂演出...
全球脈動
,
社會安全
張雅晴
11 月 14,2018
「沒有移民政策」的日本:入管法修正案開放外國人勞動力
安倍內閣在日前(11月2日)通過出入國管理法的修正草案,預計成立新的在留資格,將外國人的就勞資格的發放對象從「高度人才」擴大到「單純勞動者」,期待透過外國人勞動者的「即戰力」來緩解目前勞動市場的人手不足。雖然政府始終避開「移民」這個詞彙,但在野黨人士則質疑,這個政策改變了日本過去堅持不開放單純勞動力的原則,在配套措施還未制定、新法的內容也不明確的狀況下,目標明年四月施行,實在過於倉促。...
吳尚書
11 月 14,2018
【南洋想想】告別零戰:菲律賓的戰鬥機掙扎
「零戰」(Zero Fighter)原指日本傳奇的零式戰鬥機,但是這個詞也是菲律賓自2002年至2015年遭到揶揄的用詞。上個月菲律賓國防部公布研究結果,建議採購瑞典紳寶(Saab)公司的JAS-39獅鷲(Gripen),使得該國重建制空權的計畫又邁進一步。菲國空軍曾經是東南亞第一,卻一度淪落到沒有戰鬥機的田地。本文將回顧此曲折的歷程。 菲律賓空軍的起源可以追塑到美國殖民時期。...
林若曇
11 月 15,2018
「炎上系YouTuber」:網紅文化與速食娛樂
網路與社群網站的的興起,讓許多有才能的人不用透過電視台與經紀公司,也能夠在網路上展現自我,發表作品;從過去我們稱之為部落客、圖文作家、網路歌手……到今天的YouTuber或更加廣泛的「網紅」,只要你敢秀,就有機會一夕之間爆紅,只要走紅,就有機會日進斗金──然而真的這麼簡單嗎? 隨著網紅文化的形成,網路上順應人類慾望的作品也愈加氾濫,這種「速食娛樂」也充斥在青少年的生活中;...
全球脈動
,
司法人權
楊佳恬
11 月 18,2018
從「伴侶登記」到同性結婚:奧地利以釋憲通過婚姻平權
多年來,位於中歐約九百萬人口的奧地利,民意調查均認同「非異性伴侶也有結婚的權利」,不過奧地利雖然是政教分離的民主國家,但教會的勢力依舊雄厚,每每有婚姻平權方案登上檯面,總受到保守教會人士的強烈反彈。後來國會在2010年勉強立了一個專法,稱之「伴侶登記法案」(Eingetragene Partnerschaft Gesetz);筆者也曾為此發表一篇文章發表於想想論壇(奧地利的婚姻平權史一路走來...
教育文化
,
政黨政治
畢慕瑜
11 月 18,2018
選舉中的媽媽:政治攻防、個人存有與公共想像
在選舉攻防時,「媽媽」常常扮演在側面進攻與反擊的角色。當候選人遭到尖銳的攻擊卻不願親自回應時,「媽媽」常會跳出來用「不捨」、「難過」的情緒化解攻擊。近日台北市長的選戰中,柯文哲市長的媽媽頻頻出招。不但在新竹和市議員候選人合照,也到台北掃街拜票。有趣的是,「爸爸」比較不常成為助選員。如果候選人的爸爸有特殊的政治身分,反而會被對手指為政二代。此時,女性作為嫁進來的外人,反而更能夠避免候選人遭到「靠爸...
媒體觀察
劉彥甫
11 月 19,2018
迎戰假新聞:揪出帶風向的機器人
隨著國安局坦承中國及境外敵對勢力,主動介入及引導網路輿論發展方向,干擾國家機制有效運作,美國在臺協會主席莫健亦指證,臺灣是受假新聞衝擊最嚴重的地方,都是導致本月底公投與地方大選的結果,動靜觀瞻備受國際矚目。儘管臺灣公民社會努力查核假新聞,並檢舉PTT帳號在網路上不停轉賣,但如果影響臺灣選情的是「機器人」,臺灣在不能遏止的情形下,如何從他國的經驗中學習,揪出查找這些帶有惡意的機器人,就是本文的核心...
電影戲劇
,
主權兩岸
林若曇
11 月 21,2018
彰顯民主價值的金馬獎 是台灣人的榮耀
去年在以諷刺台灣早期的黨國政治與官商勾結為主軸的《血觀音》拿下多項金馬獎後,楊雅喆導演在舞台上大喊「沒有人是局外人」;多年前齊柏林的《看見台灣》,更是揭開了台灣環境遭到不當開發的事實,這些作品都是堂而皇之的政治議題,最真實、最醜陋也最撼動人心的電影作品。 2018年的金馬獎,不只是新世代導演傅榆以記錄太陽花學運與多項台灣議題的紀錄片──《我們的青春,在台灣》入圍並得獎,...
電影戲劇
,
主權兩岸
張皓
11 月 21,2018
「藝術歸藝術,政治歸政治」?——從金馬獎發言事件釐清政治權力與創作自主間的關係
近日甫落幕的第五十五屆金馬獎,因獲頒最佳紀錄片獎項的《我們的青春,在台灣》導演傅榆領獎致詞時表示「我希望有一天,我們的國家可以被當作一個真正獨立的個體來看待,這是我身為一個台灣人最大的願望。」而觸動兩岸間政治敏感神經,中國影業工作者除導演婁燁外,也於頒獎典禮結束後,集體不出席惜別酒會、取消接下來所有行程。日前更傳出中國當局下達禁令,將不再允許中資影片報名金馬獎。對於此一軒然大波,...
‹
…
450
451
452
453
454
455
456
457
45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