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文章分類
呂欣潔熱門文章
休閒育樂
呂欣潔
10 月 10,2016
【欣潔想想】當李天柱遇上Good TV,同志亡國當然不意外!
上週金鐘獎頒獎典禮,意外獲得各方媒體注目的竟然是我從小看到大的實力派演員李天柱「同志會造成人類滅亡」的老派歧視性言論。我從社群媒體中看到另一個有趣的現象則是,身邊長期投入同志運動的工作者們,似乎都不太在意這則消息,或許是因為從2003年起,當時的立委侯水盛的「同志亡國論」,到現在依然在當議員的王世堅曾說過的「同志傷風敗俗」,這些歧視語言同志都已經聽膩到白眼翻到後腦勺去了。...
司法人權
呂欣潔
10 月 25,2016
【欣潔想想】婚姻平權提案了,然後呢?
10月24日民進黨有十位立委──尤美女、林靜儀、段宜康、呂孫綾、蔡培慧、蘇巧慧、蕭美琴、周春米、Kolas Yotaka等,分別以立委的個人名義,聯合召開記者會,公開宣示會推動民法修正案,目前以尤美女委員與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台灣同志家庭權益促進會、婦女新知基金會等民間團體共同討論的版本為主,將新增民法第971-1條:「同性或異性之婚姻當事人,平等適用夫妻權利義務之規定。」,...
司法人權
呂欣潔
11 月 21,2016
【欣潔想想】有幾分證據,說幾分話—─論婚姻平權的反方策略
2016年11月17日,民法修正案(俗稱婚姻平草案)正式在司法法制委員會進行詢答與審查,反對同性婚姻的各團體強力動員,幾台幾台的遊覽車從台灣各地載來濟南路上,全白的衣服上貼著「婚姻家庭,全民決定」,在立法院外號稱要「守護家庭價值」,因為同性婚姻會「造成異性戀家庭毀壞」、「多P與性侵合法」、「學校以後不能教一夫一妻會被發三萬」、「爸爸以後不能叫爸爸、媽媽不能叫媽媽」、「...
司法人權
呂欣潔
2 月 14,2017
【欣潔想想】大法官婚權釋憲展開,府院亦應擔負責任
司法院於上週2月10日公布將就兩間同性婚姻是憲聲請案(祈家威聲請案及台北市政府聲請案)於3月24日召開言詞辯論庭,這將是台灣歷史上第一次由司法院大法官受理這兩件聲請案,並決定召開憲法法庭公開進行審理,象徵同性伴侶在台灣長期以來被制度性排除,所造成的權益受損狀況與各種過去或現在所發生的悲劇,大法官們不只看見,更將提高層次到憲法層級來進行討論。 釋憲之所以相當困難的原因,...
司法人權
呂欣潔
五月 22,2017
【欣潔想想】20年後的5月24日
2017年5月24日,將會是台灣歷史上重要的一天,同時也會是亞洲歷史上無可取代的時刻。 這一天,台灣的大法官將會公佈對祈家威和台北市政府所申請的兩件與同性婚姻有關的釋憲案結果,這將會是台灣首次、也是亞洲第一個由大法官針對性傾向相關議題所提出的憲法解釋。亞洲是五大洲中,唯一尚未有任何國家通過婚姻平權的大洲,在現今全球已有超過十億人口居住在同性能夠結婚的國家中的這個時代,台灣的這一步,...
教育文化
呂欣潔
6 月 05,2017
【欣潔想想】「不能說」的年代2017:昔有二二八,今有性教育
過去台灣經歷過一段非常長的動員戡亂時期,從1949年到1987年,共38年又56天,堪稱是世界上最長的戒嚴時期,也是台灣歷史上永遠的痛。 我的父母都是1956年出生,戰後嬰兒潮的那一代,他們一誕生在這片土地上,就未能享有言論自由,不能批評政府,他們學習的是大中國的歷史、地理、文化,在學校講自己的母語要被罰錢,不能說二二八也不能高喊我是台灣人。在那個「不能說」的年代,...
國防外交
呂欣潔
6 月 19,2017
【欣潔想想】真正的「大勢所趨」不是一中原則,而是台灣民主
近日來,台灣與巴拿馬斷交驚動全國,也引起各界討論,蔡政府上任以來,台灣在國際社會上只剩下20個邦交國,然而,這樣的結果真的是蔡政府能夠控制或解決的嗎? 這一年來,台灣的邦交國數量逐漸減少,過去走親中路線的國民黨,自然不會放過這個機會,大肆的批評當今執政黨的外交政策,並不忘重申前總統馬英九的「外交休兵」政策,帶給台灣多大多大的國際利益。然而,國民黨似乎忘記了,...
呂欣潔
7 月 09,2017
【欣潔想想】透過共享價值讓國際社會看見台灣的獨特性
這些日子我剛好有機會受到 Global Taiwan Institute 的邀請,前往華盛頓DC與南韓、香港運動者及學者共同討論東亞青年參政以及公民社會現狀,同時也和華盛頓DC的許多政治工作者進行交流。接著,我也前往賓州參加「美東夏令會」與「海外台灣青年陣線」共同舉辦的年會,在年會的平行論壇上,我提出將台灣的NGO國際工作作為台灣外交政策突破現狀的概念,期許台灣的國際事務能跳脫過去侷限於主權、...
司法人權
呂欣潔
7 月 20,2017
【欣潔想想】下一個30年,台灣的民主之路
1987年7月15日,台灣結束了長達38年的戒嚴時期,在這幾乎是全世界最長的戒嚴歷史下,許多的常民血淚與壓抑痛苦的生命因著這樣的高壓政策,或失去自由、失去生命,或失去了面對自我的能力,並且將這樣的因子,世世代代著延續著,成為了台灣人的民族性。 1987年7月15日,我即將滿四歲,這四年活在戒嚴時期的短暫時光或許對我沒有太多的影響,對當時正值青壯年時期的我的父母來說,...
‹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