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投稿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投稿
聯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文章分類
呂欣潔熱門文章
財政金融
呂欣潔
9月 13,2016
【欣潔想想】年金改革,請聽青年的聲音
近日來年金改革議題沸沸揚揚的展開,每週四舉行的「年金改革委員會」至上週為止已正式邁入第12次,也就是已度過了三個月的討論,這三個月來,內行的看門道,外行的看熱鬧,除了直播頻道之外,各種政論節目最喜歡邀請代表軍公教退休人員的李來希和不同的代表分別進行辯論,火花四濺,好不熱鬧。 然而,9月3號的「反污名,要尊嚴」軍公教大遊行,主辦單位號稱有25萬人上街,然而,從這場遊行當中可以觀察得出來,...
呂欣潔
9月 26,2016
【欣潔想想】停止獵巫,看見生命的傷痕
這幾個月來,輔大的性侵事件後續處理方式沸沸揚揚的在各界展開討論,這些日子來,我也曾受邀主持或與談過幾個相關案子的座談會,從許多不同的面向來談,校園的性別平等機制、各種不同心理與行動學派的差異、人際之間的權力關係結構等等。然而,人皆非判官,在無法釐清事情全貌與人際互動狀況前,我認為有許多的評論都過度片面與投射了那些我們期待「正義伸張」的想像。 身為一個接受社會工作實務訓練的人而言,...
司法人權
呂欣潔
10 月 25,2016
【欣潔想想】婚姻平權提案了,然後呢?
10月24日民進黨有十位立委──尤美女、林靜儀、段宜康、呂孫綾、蔡培慧、蘇巧慧、蕭美琴、周春米、Kolas Yotaka等,分別以立委的個人名義,聯合召開記者會,公開宣示會推動民法修正案,目前以尤美女委員與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台灣同志家庭權益促進會、婦女新知基金會等民間團體共同討論的版本為主,將新增民法第971-1條:「同性或異性之婚姻當事人,平等適用夫妻權利義務之規定。」,...
司法人權
呂欣潔
2 月 14,2017
【欣潔想想】大法官婚權釋憲展開,府院亦應擔負責任
司法院於上週2月10日公布將就兩間同性婚姻是憲聲請案(祈家威聲請案及台北市政府聲請案)於3月24日召開言詞辯論庭,這將是台灣歷史上第一次由司法院大法官受理這兩件聲請案,並決定召開憲法法庭公開進行審理,象徵同性伴侶在台灣長期以來被制度性排除,所造成的權益受損狀況與各種過去或現在所發生的悲劇,大法官們不只看見,更將提高層次到憲法層級來進行討論。 釋憲之所以相當困難的原因,...
司法人權
呂欣潔
五月 22,2017
【欣潔想想】20年後的5月24日
2017年5月24日,將會是台灣歷史上重要的一天,同時也會是亞洲歷史上無可取代的時刻。 這一天,台灣的大法官將會公佈對祈家威和台北市政府所申請的兩件與同性婚姻有關的釋憲案結果,這將會是台灣首次、也是亞洲第一個由大法官針對性傾向相關議題所提出的憲法解釋。亞洲是五大洲中,唯一尚未有任何國家通過婚姻平權的大洲,在現今全球已有超過十億人口居住在同性能夠結婚的國家中的這個時代,台灣的這一步,...
教育文化
呂欣潔
6 月 05,2017
【欣潔想想】「不能說」的年代2017:昔有二二八,今有性教育
過去台灣經歷過一段非常長的動員戡亂時期,從1949年到1987年,共38年又56天,堪稱是世界上最長的戒嚴時期,也是台灣歷史上永遠的痛。 我的父母都是1956年出生,戰後嬰兒潮的那一代,他們一誕生在這片土地上,就未能享有言論自由,不能批評政府,他們學習的是大中國的歷史、地理、文化,在學校講自己的母語要被罰錢,不能說二二八也不能高喊我是台灣人。在那個「不能說」的年代,...
國防外交
呂欣潔
6 月 19,2017
【欣潔想想】真正的「大勢所趨」不是一中原則,而是台灣民主
近日來,台灣與巴拿馬斷交驚動全國,也引起各界討論,蔡政府上任以來,台灣在國際社會上只剩下20個邦交國,然而,這樣的結果真的是蔡政府能夠控制或解決的嗎? 這一年來,台灣的邦交國數量逐漸減少,過去走親中路線的國民黨,自然不會放過這個機會,大肆的批評當今執政黨的外交政策,並不忘重申前總統馬英九的「外交休兵」政策,帶給台灣多大多大的國際利益。然而,國民黨似乎忘記了,...
呂欣潔
7 月 09,2017
【欣潔想想】透過共享價值讓國際社會看見台灣的獨特性
這些日子我剛好有機會受到 Global Taiwan Institute 的邀請,前往華盛頓DC與南韓、香港運動者及學者共同討論東亞青年參政以及公民社會現狀,同時也和華盛頓DC的許多政治工作者進行交流。接著,我也前往賓州參加「美東夏令會」與「海外台灣青年陣線」共同舉辦的年會,在年會的平行論壇上,我提出將台灣的NGO國際工作作為台灣外交政策突破現狀的概念,期許台灣的國際事務能跳脫過去侷限於主權、...
司法人權
呂欣潔
7 月 20,2017
【欣潔想想】下一個30年,台灣的民主之路
1987年7月15日,台灣結束了長達38年的戒嚴時期,在這幾乎是全世界最長的戒嚴歷史下,許多的常民血淚與壓抑痛苦的生命因著這樣的高壓政策,或失去自由、失去生命,或失去了面對自我的能力,並且將這樣的因子,世世代代著延續著,成為了台灣人的民族性。 1987年7月15日,我即將滿四歲,這四年活在戒嚴時期的短暫時光或許對我沒有太多的影響,對當時正值青壯年時期的我的父母來說,...
‹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