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文章分類
代議民主
政黨政治
彭敏軒
2 月 05,2016
黨政協商裡民意與民益的平衡
立法院剛上班第一天,原本選前被供為國會改革之首要的「黨團協商即時全程公開」終於試營運。有趣的是,在這之前先開了一個是否要全程公開協商的不公開會議。於是各大政論節目開始討論即時全程公開協商的好處壞處。條條列列盡是不無道理,已經讓人看了不知公開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私以為,也許可以從當初希望即時公開協商的初衷來討論。 當初高喊即時公開協商的最重要目的就是希望能避免不肖委員們的利益輸送...
李拓梓
3 月 25,2014
【週二想想】給衝進議場的你們:國會怪談系列六
那一夜,你們衝進議場後,我匆匆趕回議場二樓,護著你們對抗警察幾波攻堅衝突,坐在門口喝止警力集結又退散,直到天亮。從那天開始,本來以為只是無限期杯葛與協商的「立院黑暗期」,加入了你們青春而無畏的身影,讓總覺得立院死氣沉沉的我,重新找到了一點工作的鬥志。 講起來很丟臉,因為正是我們這些從事政治工作的「大人」對多數暴力束手無策,也才有你們今日的激烈行動。那個晚上,...
司法人權
,
政黨政治
李拓梓
4 月 13,2013
【週日想想】國會該是權力的中心嗎?
過去幾年,所有關於台灣現狀亂源的調查,都將罪魁禍首指向立法院。「空轉」、「癱瘓」、「衝突」、「作秀」等等負面字眼,也常與國會形象掛勾,是以何故,原來應該是民主政治權力中心的國會,卻成為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負面形象充斥導致國會權力的削弱,以及行政權力的擴張,是否又可能衝擊民主治理的可能性? 去年夏天,立法院民進黨團在臨時會期間提出了對陳沖內閣的不信任案,國會議長卻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