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文章分類
No name
休閒育樂
長倉顯太
2 月 24,2017
【書摘】《我決定認真地瞧不起人生》──平凡人不能採用和「厲害強者」相同的戰略
書名:我決定認真地瞧不起人生 作者: 長倉顯太 譯者:邱香凝 出版社:先覺 出版日期:2017/02/01 (P37-44)天才天生就是天才 實際上這麼一說,接下來似乎就沒什麼好說了,可是現實就是「辦得到的人一開始就辦得到」。 舉例來說,職棒選手中,大多數的人從小就是地方上有名的運動健將。當然,能達到這個地步可能也得歸功於他超越同儕的努力...
歷史書寫
陳昱齊
2 月 24,2017
轉型正義卡關:不見天日的「破案獎勵名單」
獲得獎勵,照理說是一件好事,如果是學生得獎,學校會張貼在公佈欄上,如果是公務員,還會得到模範公務員獎勵,舉辦公開授獎儀式,若是專案考績一次記二大功,還會刊登政府公報公告周知。但在過去白色恐怖時間,卻有一種獎勵好像見不得人似的不能公開,令人大感困惑。 眾所周知,許多白色恐怖時期的政治案件都是冤案、假案或錯案,造成冤案、假案或錯案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一項便是「檢舉/破案獎金」的制度。「...
司法人權
陳儀深
2 月 23,2017
【書摘】天猶未光:二二八事件的真相、紀念與究責
書名:天猶未光:二二八事件的真相、紀念與究責 作者:陳儀深 出版社:前衛出版 日期:2017/02/22 1991年,由台美文化交流基金會、現代學術研究基金會所主辦的二二八學術研討會,是解嚴之後第一次那麼大規模探討二二八的學術研討會。其中我發表的論文〈論台灣二二八事件的原因〉是我第一篇研究二二八的作品,後來還被收錄在《台灣史論文精選》。...
運動休閒
《溫度》月刊
2 月 23,2017
【台中想想】一樹還是一林?三百年老榕樹守護清水
榕樹、海風、在地人 乘著海風,來到清水海濱里(塭仔寮),穿過一條又一條的鄉間小路,咦!怎麼有棵樹一直依傍在這彷彿田野畫作的風景裡呢?原來是棵見證清水海濱里歷史的老榕樹啊!午後時分,許多在地居民來到老榕樹下泡茶、聊天,談著近期社會上發生的事情,說著曾經一同有過的記憶,談天說地,徐徐的海風彷彿也參與了他們的悠閒時光。 什麼是老樹? 何謂「老樹」?其實要成為老樹是有一定條件的,...
全球脈動
陳怡秀
2 月 23,2017
【日本想想】視障者「看」攝影展──一場用說、聽和想像共享藝術的「吵鬧野餐」
「現在您通過的,是寬大概3公尺左右的走廊,左右的牆面上都掛著一排一直往後延伸下去的照片,照片是長跟寬都6.3公分的正方體,大概就跟巴掌差不多大吧,這個區域的主題叫做『每日的銀版寫真』,是新井卓先生從2011年開始,給自己每天都要拍一次銀版攝影的功課,這回集大成,挑選出182幅作品,裡面的內容都很生活化,比如街道呀、樹木花卉呀、很多都是我們在日常中就看得到的東西⋯⋯」...
書評書介
,
歷史書寫
莊政霖
2 月 22,2017
【書摘】《有聲畫作無聲詩:陳庭詩的十個生命片段》──陳庭詩與二二八
書名:有聲畫作無聲詩:陳庭詩的十個生命片段 作者:莊政霖 出版社:有故事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17/01/18 【本書背景】陳庭詩(1913~2002)原籍福建,1946年來臺,終其一生以質量驚人的創作貢獻臺灣當代藝術。陳庭詩在國際美術年鑑《二十世紀藝術史》(Art of the 20th CENTURY)鉅著中是唯二入選的華裔藝術家(另一位為貝聿銘),...
休閒育樂
陸穎魚
2 月 22,2017
【書展想想(下)】相遇,我的文學明星走過台北書展
寫作的人,說到底,是相遇自己,幸運一點,便是相遇讀者。閱讀的人,倒是相遇整個想像世界,這想像世界與現實世界完全不同,它能夠變動大小,放任我們飛翔滑落。總覺得,書是燃燒另一個美麗新世界的藥引,能讓日常平凡生活變得燦爛一點,即使它註定包含某種打開無知的自己的孤獨感和悲傷感,然後可能墜入某種誘人的黑暗之中。 中學時就一直往圖書館跑,單純地想要做個喜歡閱讀的人,...
教育文化
林慧茹
2 月 22,2017
我們的社會準備好與失智症共存了嗎?
面對高齡社會,許多以往被忽略的病症影響力都變得大了起來,而失智症正是這樣一個重要的議題。根據台灣失智症協會報告指出,2016年底為止台灣每100人就有一位失智症患者─這是多令人心驚的數字!就如早期各種精神疾病及傳染病被汙名化一樣,現在社會對於失智症認識,正因不了解而多有恐懼排斥。 要緩解社會大眾對於失智症的抗拒,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增進對失智症的了解,日本厚生勞動省老健局於2009年實施「...
休閒育樂
陸穎魚
2 月 21,2017
【書展想想(上)】七年不癢:致親愛的你和台北書展
緣分,用張愛玲的文學語言來說,便是我們耳熟能詳的:「於千萬人之中遇見你所要遇見的人,於千萬年之中,時間的無涯的荒野裡,沒有早一步,也沒有晚一步,剛巧趕上了,那也沒有別的話可說,惟有輕輕地問一聲,噢,你也在這裡嗎?」 然而,當年的我怎能夠預料,那個「噢,你也在這裡嗎?」的「你」是指你,「這裡」是指台北書展,或者是,其後我將要花上一生時間來來回回的台灣。2011年2月,...
張肇烜
2 月 21,2017
【人心人術】在二二八中消逝的台灣第一位留美博士:林茂生
台灣第一位留美哲學博士林茂生,一生都為台灣的教育和文化努力;原本終於盼望到「台灣光復」的這一刻,卻沒想到,不久之後,他成了消失在島嶼上的台灣菁英之一...... 出生台南的林茂生博士(1887-1947),是台灣第一位留美哲學博士。林茂生博士在書香世家長大,他在長老教中學(今長榮高中)畢業之後就赴日本讀書,1916年畢業於東京帝國大學文學部哲學科,成為「台灣第一號文學士」。...
‹
…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