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文章分類
No name熱門
文化研究
許又方
3 月 16,2015
318學運的省思
318學運將滿週年,回顧過去一年,台灣社會經歷過最明顯的變化,就是學運的發生地-台北,在2014年底的九合一大選中「改變成真」,由號召「在野聯盟」的柯文哲贏得首都市長席位,而引發學生衝進立院的始作俑者-國民黨,則在這場選舉中一敗塗地。一般相信,如此重大的改變,其關鍵就在學運喚醒了公民的力量,集結起來向只為私利、不顧國計民生的政客政黨發出積怨已久的怒吼。 或許很多人都不知道,...
文化研究
曾明財
3 月 14,2015
【眷村想想】六個好鄰居
光大一村近百戶,哪家姓什麼或住誰?老爸大概都知道,有一些只是沒那麼熟。除了台灣人家庭之外,我家互動比較密切的外省人家,主要還是天天開門見山的幾戶鄰居,尤其王家、劉家、吳家和封家。 王孝廉伯伯有七個小孩,從老大、老二到小三、小四、小五、小六都是女生,王媽媽1963年終於拼了命生出兒子,跟我妹妹同年。 王家老大和小三性情最潑辣,老大尤其精明,自認有外省人優越感,...
環境經濟
Luke
3 月 13,2015
主席喊非核,智庫批反核,國民黨你搞得我們好亂啊!
對於核能發電的思維,已在4年前發生的日本福島核災不幸事件後,改變了全世界,不僅重新檢視核能風險,更影響了全世界的能源政策。地狹人稠的台灣,卻有3座高度風險的核電廠,不僅有核安疑慮,對於無法解決的核廢料,更存在世代正義的問題。 特別是台灣能源進口依存度高達98%,在邁進再生能源世代之前,難道我們不該反省用電浪費的問題?難道我們不該為環境永續做出一點努力?過去的台灣,像吸毒一樣,...
mlkj
3 月 11,2015
要求聯開住戶走「不同門」的思考
日前台北市都發局長林洲民在上電台專訪時,說曾有聯開宅的住戶要求,未來向市府承租房子的承租戶,必須跟原住戶走不同門。林洲民憤怒到,在臉書上發文說「台北人瘋了嗎?」 其實林洲民局長不用這麼生氣,相反地,住戶如果這麼在意大門,他應該當場提案幫住戶加碼。比如說該棟大樓超過七十坪的住戶,走鑲金的大金門、五十到七十坪的住戶,走鑲銀的中銀門、不到五十坪的住戶,就請走鑲銅的小銅門。此外購宅時,...
電影戲劇
李中志
3 月 10,2015
從《模仿遊戲》談科普寫作
藉奧斯卡的風潮,《模仿遊戲》在國內上映後票房不惡,也如預期引起一些討論。除純粹電影欣賞的角度之外,持批評態度者通常聚焦於史實的偏離。從圖靈的個性到解碼的工作,電影與史實的確有不少出入,然而這畢竟是一部娛樂電影,編導用自己的想像表達圖靈的故事並不意外,認真的觀眾不難自行找可靠的傳記補正。這部分固可批評,但筆者並不認為這是這類電影的重大缺陷。 比較大的問題反而是跟風式的科普寫作,...
蔡亦竹
3 月 08,2015
萬法由心造,覺者類水晶
一個晶瑩剔透的佛像(?),在台灣引起了無數風波。 有人說,一個壓克力,或許你也可以神秘學術一點地說是「LUCITE」,也可以更專業的說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佛像,為什麼要賣33萬,根本宗教詐欺。不過身為一個非理科專業的人文社會學者,我們先來看看維基百科是怎麼解釋的: 維基百科解釋 怎麼辦,我再怎麼看都是壓克力。很便宜的那種。 好啦,...
電影戲劇
張硯拓
3 月 06,2015
《獨家腥聞》:讓人驚心的奧斯卡遺珠
本屆奧斯卡頒獎典禮,在深刻又精湛的《鳥人》和溫暖而大氣的《年少時代》的激戰中結束了。然而回頭再看提名名單,相信不少人都有自己的「遺珠之憾」,而我始終覺得,這一年最被低估的作品要算《獨家腥聞》。它被低估(或說是被微妙地略過)的原因,則是因為它踩到了以新聞人為首的,整個大眾媒體工業的痛腳。 《獨家腥聞》是個不良狗仔的故事。由傑克捷倫霍飾演的主角路易斯一步步往上爬,靠毅力也靠實力成為媒體「亂象」...
Mattel
3 月 01,2015
【島嶼邊緣】轉型正義:蔣公?我阿公不姓蔣!
二二八前夕,台灣的大學校園有不少「蔣公」銅像化身為「裝置藝術」,這些裝置藝術在網路上引起了廣泛的討論與迴響。「蔣公」是誰?有人叫他蔣中正,西方人稱他為蔣介石(Chiang Kai-Shek)。蔣介石在西方學術與媒體報導字眼中,時常是與dictator(獨裁者)串連在一起,這個字眼也使用在希特勒、史達林、毛澤東身上。只是不知為何,西方社會稱台灣是一個民主國家(democracy),...
文化研究
藍士博
2 月 27,2015
行動,從理解與認同開始 ——共生音樂節的緣起與展望
二二八共生音樂節自2013年舉辦迄今,已逐漸由原本短暫週期的紀念活動發展成全面的、長期的、例行性的組織工作,這不僅是跨世代的合作成果,更可以見到新一代的創意與活力。雖然「共生」以音樂節為名,但是早在半年前便開始在各大學舉辦228事件相關電影放映會曁映後座談、歷史地景導覽、考前猜題放送與快閃宣傳活動;活動當天現場更有完整的靜態展覽、真人圖書館,以及全台社運議題、團體的聯合展覽。...
文化研究
,
歷史書寫
何敬堯
2 月 25,2015
【二二八68週年】我根本不知道二二八是什麼
我根本不知道二二八是什麼。 那時候,約莫是大二的學生吧,為了一個環島的計畫,我決定要鍛鍊起自己的體能與心肺功能,跑步、騎單車、游泳。因為學校位於公館,為了選擇一個地緣鄰近的單車路線,我在網路上搜尋地圖,最後挑了臺北市河濱的自行車道,沿著河岸,開始了一連串的自行車鍛鍊。 每次踩踏著腳踏板,也不免感覺無聊,所以我便開始觀察起附近,有一座臨河的公園引起了我的注意。許多年輕人在公園內溜滑板、...
‹
…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