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文章分類
No name熱門
社會安全
黃岳
3 月 29,2016
人權論述於死刑存廢論戰的困境
近年,台灣發生諸多強烈挑動公眾情感的社會治安事件,例如:台北士林隨機殺人案(2009/3/9)、台南湯姆熊殺童案(2012/12/1)、台北捷運隨機殺人案(2014/5/21)及近日的台北四歲女童割喉案(2016/3/28)。死刑制度的存廢爭論,經常成為各大媒體及社群網絡的主要討論議題。論述型態紛雜,涵蓋法律、倫理及刑事政策等。約略而言,主要議題包含「罪行與刑罰間的關係」、「死刑,或刑罰本身,...
歷史書寫
Mattel
3 月 28,2016
【島嶼邊緣】陳炘之死告訴台灣人:與國民黨有關係 做生意就沒關係
最近浩鼎與中研院長翁啟惠的議題,又有許多人聯想為新版宇昌抹黑案。不少網友為國民黨攻擊浩鼎的動機感到質疑,例如「浩鼎是核爆?根本宇昌案翻版!」、「浩鼎謠言大解盲」等等,甚至新聞評論也質疑「4個共同點 浩鼎像宇昌第二」。 追查浩鼎不遺餘力的則是曾在2013年8月1日至2016年1月31日擔任金管會主委的立委曾銘宗。不過,曾銘宗卻被質疑有政治動機,不究辦基亞生技,卻猛攻浩鼎。2014年,...
電影戲劇
林唯莉
3 月 27,2016
從《紫色大稻埕》播映「看見台灣」
OTT看見台灣自製劇的危機 今年三月四日,三立電視台推出改編自台灣美術史先驅謝里法的同名小說《紫色大稻埕》,這也是三立從2011年開始推出「台灣好戲」系列的第十部作品。從電視台標榜「以台灣人文土地出發,結合地方文創觀光與家庭溫暖元素為拍攝主軸,以戲劇帶動當地的文化觀光產業」顯見其雄大的企圖心;《紫色大稻埕》獲得文化部補助高達四千八百萬元完成的「旗艦型連續劇」,《紫》...
全球脈動
張智程
3 月 19,2016
【京都想想】 重新思考邦交國數在台灣外交政策上的意義
中國與甘比亞的建交,似乎宣告了馬政權八年來台、中短暫外交休兵時期正式閉幕,中國奪取台灣剩餘的邦交國,看似已經成為民進黨新政權上任後必然到來的劇本,值此之際,我們應該重新思考邦交國數在台灣外交政策上的實質意義。 今天台灣的外交工作內容幾乎可以硬生生地切成兩大部分:第一個部分是跟其他正常國家的外交工作一樣,外交工作的內容在於與本國利害關係息息相關的週邊國家以及大國進行各種外交上合縱連橫的角力,...
電影戲劇
廖志峰
3 月 18,2016
最難的是,面對自己──我看《謊言迷宮》
人類史上最殘酷的暴行,是輕易地否認與遺忘。──《謊言迷宮》 當我們說著轉型正義時,很容易就想起德國,想起像墓區般的柏林猶太受難紀念區,和一如密閉囚室的柏林猶太博物館,充滿著肅穆,以及逼人的窒息感。對於首次造訪柏林的人來說,你不由得對這樣的自省舉措,肅然起敬,因為揭人之惡是相對容易的,難的是面對自己的錯誤。然而,這ㄧ切是如何開始?德國人是在甚麼時候決定面對自己的過去和罪行,...
文化研究
,
全球脈動
陳怡秀
3 月 16,2016
【日本想想】 沒人理的寒暑假作業 小阿宅作出驚人成果
正在就讀國中的西川君舉辦了一場博物館展覽,小學六年級的山本君出了第一本書,書的內容從168件文具開始談起,而這些,竟然都「只是」他們的寒暑假作業。這項可自由訂定題目的「自由研究」,讓他們名正言順深入「玩」興趣,爸媽也跟著一起作陪動腦筋,誰說熱中喜好就是不務「正業」呢? 先從西川君的故事開始說起吧。西川充希在日本三重縣就讀國一,最喜歡昆蟲,觀察、採集、製作昆蟲標本是他的最大嗜好。...
張書森、陳映燁
3 月 16,2016
禁用巴拉刈的問與答
2015/12/14林宏燦先生以〈聽說又有人要禁巴拉刈〉一文質疑我們2015/12/8於想想論壇的投書〈禁用巴拉刈減少自殺:韓國能,中國能,臺灣呢?〉,我們很高興有機會可以跟農業從業者直接對話,把我們的想法進一步釐清。相信大家一起關心此議題,可以讓我們的農業環境更好。以下是我們對林文及相關質疑的回覆。 問1:「韓國在2012年禁用巴拉刈之後,農藥自殺率下降,...
政黨政治
陳昱齊
3 月 15,2016
全民討黨產,能不一起討「黨案」嗎?
最近有兩件事很熱門,第一是討黨產、第二是搶救史料,這兩個看似不相關的議題,事實上存在重要的關連性。討黨產,一般多半關注「有形資產」,那些算得出「價錢」的土地、建物等等;搶救史料的議題,外界都將焦點鎖定在從政府機關內外流到民間的檔案資料,著重在「政府機關」身上。但其實兩者可以合起來看,也就是討黨產的同時也可以搶救史料,搶救史料的同時也能幫助討黨產。這聽起來有點繞口,不過若是將兩者放到過去「黨國不分...
教育文化
,
全球脈動
陳怡秀
3 月 09,2016
【日本想想】 311震災第五年:用照片鎖住記憶的義工活動
我想說一個失而復得的故事。 話得從五年前的3月11日開始說起。當時日本一陣天搖地動,地震粉碎了數萬人的家園。於大阪一所高中任職的川谷清一,在地震發生後加入義工行列,前往了災區協助清理工作,他也登錄擔任「清洗照片義工」,撿拾相片、手錶、獎狀等物品,再加以清洗保存,期待有朝一日能有人前來失物招領。當時,川谷曾在南三陸町撿到一張情侶照,裡頭的情侶笑得甜,他暗自祈禱著兩人能平安無事。...
司法人權
,
政黨政治
陳昱齊
3 月 09,2016
從憲兵搜索案憶起《雷震回憶錄》焚燬案
近日一起憲兵疑似「非法」搜索民眾網路購買白色恐怖時期文件,引發輿論譁然,筆者呼籲外界在關注整起「搜查」行動是否「合法」的同時,應注意軍方是否趁機銷毀檔案文件。會這樣說絕非杞人憂天,因為歷史殷鑑不遠。 一九六零年九月四日,《自由中國》雜誌的創辦人雷震被警備總部以涉嫌叛亂為由逮捕,是為轟動國內外的政治案件。後來在蔣介石總統的親自指揮下,遭到判刑十年。繫獄十年期間,雷震依然筆耕不輟,...
‹
…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