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聯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文章分類
反共抗俄
文化研究
,
歷史書寫
根雨屋
五月 06,2019
【當年不能做的事!】你不能無照聽廣播
台灣現在是完全自由開放的社會,只要不違法,大家可以隨心所欲做想做的事。不過在國民黨戒嚴統治時期,很多現在看來理所當然的事,當時統統都不准做。例如現在每個只要幾百元,路邊攤、夜市都能買到的收音機,曾經是管制品,持有人必須登記領照、繳交年費。但為促進國內家電產業的發展,政府早在1977年就取消這樣的規定。 台灣在日治時期的1928年開辦廣播。當時的台灣放送協會除了經營廣播電台,還要負責推銷、...
教育文化
,
歷史書寫
阿圖賽
7 月 18,2017
【縮影人間】那個戒嚴年代的校園日常
台灣解嚴已屆30年,不過,不少人其實還是不清楚戒嚴的年代是哪種生活。我的國中小學期間適逢1980年代的戒嚴尾巴,許多四、五、六年級記憶中的戒嚴故事,也同樣發生在我們那個戒嚴的末期,雖然已經過了30載,但腦海中的記憶依然清晰。 記得,念小學時,每天都必須升降旗,早上升級典禮,下午降旗典禮。當大夥整隊前進到大操場,準備升降旗、聽師長訓話時,行進間必唱的愛國歌曲就是「我愛中華」、「梅花進行曲...
文化研究
曾明財
3 月 28,2015
【眷村想想】俄羅斯太太
國民黨政府狂熱宣傳「消滅共匪、反共抗俄」年代,光大二村住著一戶很特別人家,先生在機場服務,太太是約五十歲、褐色頭髮、白皮膚的俄國人。 這對夫婦沒有孩子,太太是家庭主婦,童年的我常從一村跑到二村玩耍,偶而在巷口碰到她剛買菜回來或正要出門。 她會講流利華語,態度客氣有禮,和隔壁鄰居略有招呼,但似乎沒有三姑六婆朋友,畢竟她是俄國人,和我們敵對的蘇聯頭子布里茲涅夫同國。 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