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文章分類
軍隊
司法人權
賴天恆
五月 25,2016
拒絕膜拜政治符號是基本權利
日前服役中的知名學運人士陳為廷拒絕向「國父遺像」行禮,引起一些爭論。舉例來說,「蘋果論壇」〈為何不罰陳為廷〉一文,[1]批評部隊「不懲處」陳為廷的決議,認為即使向「遺像」行禮不合理,在規定更改之前,部隊仍應貫徹規定,以免在未來「不知如何帶兵」。這種觀點是錯誤的。一方面是因為在陳為廷服役的單位,當時確實沒有相關規定,而沒有規定就懲處有違法治精神。(部隊事後急著新增向「遺像」...
史努比
3 月 07,2016
【開往台灣的慢船】軍人不該出現在不該出現的地方
理論上,台灣應該會是全球軍民關係最好的國家之一,因為幾乎所有成年男性都服過兵役,對部隊再熟悉不過。事實卻相反,台灣人不屑、唾棄軍人的程度恐怕是全球僅見。為什麼?除了歷史與結構性因素之外,台灣軍人總是在錯誤的時間出現在錯誤的地方,才是根本原因。最近的憲兵隊和教官事件,提供了最佳例證。 歷史與結構性因素 台灣軍人的地位低落,如果要細說從頭,我們無法忽略其中的歷史與結構性因素。...
文化研究
,
全球脈動
林琮盛
3 月 19,2015
【中東想想】 以色列總理班傑明‧納坦亞胡的傳奇哥哥
本次以色列大選落幕,現任總理班傑明‧納坦亞胡(Benjamin Netanyahu,在以色列國內的綽號「Bibi」)再度連莊,蟬聯其生涯的第4任總理(第一任在90年代)。這個人很有意思。若有看過納坦亞胡前陣子在美國的演說,會對他講得一口幾乎沒有希伯來口音的漂亮美語,留下深刻印象。 不知道的人還誤以為,他是道地美國長大的猶太人。其實在班傑明‧納坦亞胡14歲時,...
佐瑪
2 月 08,2014
柯神的誕生
身為一個魯蛇青年,對於選舉前的藍綠新聞,橫看豎看都有個差不多的樣子-K黨與D黨的互相拉扯、爭執。每次選舉,選民就像走進百貨公司的消費者,在花言巧語之中,意亂情迷的翻掏荷包,回家後才發現買了個中看不中用的東西。可惜選舉並沒有鑑賞期,多數時候人們只能在茶餘飯後幹譙一番,然後讓時間淡化一切。 但這一年來在浩瀚網路中,有意無意的注意到柯文哲醫師,從新聞、PTT、Ted,廣大鄉民間凝塑成新的神話-...
國防外交
Chenglap
1 月 07,2014
服從與反抗:從募兵制談人民的武力權
我們是否有想過,其實「軍事」也可以是一種「權利」?我們常覺得西方的軍隊比我們優勝,除了各種細節外,有一個最大的分別,就是對武力的觀點。在西方,武力可以是一種權利。中華民國五權憲法,有考試權沒有武力權。武力是權利嗎?這問題對大部份人來說可能都很新鮮。 在我們的社會,我們普遍相信武力是政府的特權,平民使用武力絕大部份時候都是錯誤的。當我們看到美國有槍手屠殺校園的新聞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