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文章分類
諾貝爾文學獎
文化研究
邱振瑞
3 月 10,2019
【日晷之南】揭開意義的面紗:大江健三郎
探討日本語的本質,以及其延伸的文化要義,進而考察其歷史的演變過程,是一件令人又愛又恨的事情。因為這表明你必須具備諸多條件,至少應具體考古學家的堅定毅力,語言學家的慧眼博識,否則很可能在半途上,你就困陷在日本語的無垠沙漠裡,再也走不出來,成了「砂丘之中」的永久居民。 正如大江健三郎的《定義集》書名一樣,我們要全面概括他在著述中隱含的政治思想,以及更多關注的文化議題,...
教育文化
許又方
10 月 16,2016
文學走向人群
Bob Dylan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殊榮,不少人第一直覺是感到錯愕,此間多數媒體也紛紛用「爆冷」、「跌破眼鏡」來表達不可思議之情。這樣的反應可以理解,因為長久以來,人們對「文學」的印象,幾乎都是建立在「文字表達」的基礎上,而且通常是「寫」在紙張上的東西,如今卻由一位「唱歌」的「歌手」獲得,當然意外。 文學應該以「文字」為基本表達工具,相信沒有任何專家會反對這個看法。然而,以「文字」...
書評書介
CHIU MEi
10 月 21,2014
諾貝爾文學桂冠:莫狄阿諾:用盡一生——只為找尋那個原點
十月九日下午一點,法國電台發出喜悅之聲「Cocorico」〈注一〉,今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由作家巴特里克‧莫狄阿諾 (Patrick Modiano )獲得,主持人重覆放送這項新聞。 事實上,出版界並未預測法籍作家奪冠,儘管莫狄阿諾是法文學界的重要作家,他的作品已譯成36種語言,1968年第一部小說《星形廣場》(La Place de l'étoile) 即得羅傑‧尼米耶文學獎,...
書評書介
廖志峰
10 月 20,2014
【書評書介】不曾想過這樣的巴黎
為什麼會出版蒙迪安諾的《在青春迷失的咖啡館》這本書?怎麼發掘出這個作家?這是在蒙迪安諾獲得2014年諾貝爾文學獎之後,很多朋友普遍的疑惑。 我本不熟悉這個作家,2006年與任教北京大學法文系的王東亮老師合作出版《情人》之後,有一次與王老師,以及介紹我認識王老師的蔡淑玲教授餐敘,餐敘中王老師除了提出對《情人》再版的修正意見外,也提到當時在法國剛出版不久,得到許多好評的《...
書評書介
丁允恭
10 月 15,2013
【週二想想】沒有得獎的村上春樹與他的巡禮之年
是的,像是一種宿命一樣,今年的諾貝爾文學獎,村上春樹又再度槓龜了。在從高雄前往台南的火車途中,透過手機看到了這個消息,接著就接到了友人的簡訊: 「之前你就說他不會得獎了,怎麼能夠如此篤定覺得?」 「因為看不到會得獎的理由呀。」我回說。 為什麼會下這麼篤定的斷言?其實是來自一些沒什麼文學理論深度的直覺。在我來看,他廣受大眾歡迎,卻也是某種失卻藝術表現上先驅性的表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