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文章分類
美國獨立
政黨政治
李中志
五月 21,2016
期待台灣的傑佛遜與麥迪遜
總統就職演說在民主國家或許只是一個行禮如儀,宣示國家民主憲政承傳的儀式,但在我國卻要承載更多的期待。這也難怪,畢竟總統直選所凝聚的國族想像與南京憲法的法統漸行漸遠,終極統一的復辟非但無法逆轉,反而加速本土陣營的全面執政,造成統派與中國的高度不安全感,希望蔡總統至少在口頭上給點溫暖。另一方面,獨派也希望藉蔡總統的嘴一吐這八年來的怨氣。這種期待或許只是心理上的反射,媒體名嘴的評論不少,...
Otakim
3 月 29,2014
【時事想想】自由的代價
只有不時用愛國者和暴君的鮮血來澆灌,自由之樹才能維持長青 ——湯瑪斯.傑佛遜,《美國獨立宣言》起草人 島國從沒發生過革命,所以很少有人記得,自由是靠暴力爭取來的,而不是靠獨裁者施捨來的。 ...
藍弋丰
10 月 30,2013
【週三想想】美國的誕生 (完結篇)‧之五十: 惡鬥中誕生的司法獨立
前回提到政黨惡鬥還為美國帶來了一個意外的禮物,要談這件事,咱們得把時間再倒退回亞當斯敗選的那一刻。 亞當斯總統選舉敗選的同時,國會選舉中聯邦黨也失去多數席位,原本這時候聯邦黨政府應該是「看守政府」,但是在政黨惡鬥氣氛下,亞當斯竟然趁著看守國會中聯邦黨還佔多數,使出玩法弄權手段。 亞當斯一方面修法把聯邦最高法院大法官從6人減少到5人,讓傑佛遜上任後,...
歷史書寫
藍弋丰
10 月 22,2013
【週三想想】美國的誕生:之四十九: 換了位置就換了腦袋
前回提到聯邦黨執政搞得天怒民怨,亞當斯跟漢彌爾頓還黨內惡鬥,終於政黨輪替,傑佛遜上台了,主張維護人權、州權者獲勝,主張中央集權還侵害言論自由者落敗,這是民主獲勝,獨裁下台,可以這樣說嗎? 有這麼簡單就好了。 傑佛遜主張解放黑奴,等他當到州長,卻施行迫害黑人的政策,這回他當總統,很不幸的,一樣是換了位置就換了腦袋。 反聯邦黨原本主張小政府,政府沒有必要盡量不抽稅,...
歷史書寫
藍弋丰
10 月 16,2013
【週三想想】 美國的誕生‧之四十八: 結黨、政黨、政黨惡鬥
就某方面來說,漢彌爾頓其實是個揹黑鍋的箭靶,美國聯邦成立的主要目的之一,正是要解決財政問題,但是錢不管從哪裡來,都會有人不滿,正如馬基維利所說的「殺父之仇易忘,奪財之恨難消」,當漢彌爾頓為了空空如也的國庫開徵酒稅,這下對他的不滿可不只是反聯邦黨人的高知識份子,連一般農民也怨聲載道。 賓州許多主要收入來自釀酒的農民,因此發起抗稅暴動,他們模彷美國獨立戰爭初期麻州抗稅行動的每一步,...
歷史書寫
藍弋丰
8 月 28,2013
【週三想想】美國的誕生‧之四十二:開國先賢們與黑奴
在沒有深入探討美國歷史以前,許多人以為美國是到了南北戰爭之前才開始檢討黑奴問題,其實黑奴問題遠在美國開國之前,就已經是一項敏感議題,如早期反對運動領袖之一約瑟夫‧華倫醫師,他在邦克丘戰役中自願擔任前線士兵,因而壯烈陣亡,他為了人人平等的理念奮戰,在他戰死時身邊的戰友中也有黑人,然而,回到家中,他卻是擁有黑奴的奴隸主。 這樣的矛盾很快就讓許多開國先賢們感到不安,他們既然追求人生而平等...
歷史書寫
藍弋丰
7 月 17,2013
【週三想想】美國的誕生‧之三十五:敵化為友,友化為敵
上一篇提到,約克鎮圍城戰英軍投降後「世界天翻地覆」,以為戰爭打完就沒事了?接下來,美國一場險惡無聲戰爭才正要在外交戰場上打響,而「世界天翻地覆」的可不只是英國,而是整個世界真的都倒轉過來,敵人變成朋友,朋友變成敵人。 首先先環顧一下當時的世界大勢,華盛頓雖然收復約克鎮,但是北美十三州的兩大港:紐約與查爾斯頓,以及其他佔領區,仍然牢牢的掌握在英軍手中;另一方面,法國與西班牙已經參戰,...
歷史書寫
藍弋丰
7 月 03,2013
【週三想想】美國的誕生‧之三十三:叛徒、州長與立克次體
講到美國獨立,一般通說是約克鎮圍城戰結束了獨立戰爭。不過事實沒有說起來的那麼簡單,因為約克鎮圍城戰之後兩年,才簽訂了《巴黎和約》,戰爭才真正結束 而約克鎮圍城戰也不是那麼順理成章,好像是「歷史的必然」,它很可能不會發生,是一連串的歷史事件造成的條件聚集,風雲際會下才發生的一件特殊事件。 而當時殖民地人民沒料到戰爭會打這麼久,士氣越來越低落,役期到了的士兵都回家務農不願再戰,...
歷史書寫
藍弋丰
五月 22,2013
【週三想想】美國的誕生‧之二十七:帝國大反擊
華盛頓麾下部隊在鑄谷中經歷嚴冬與鐵血訓練的考驗後,已非吳下阿蒙,不過他們現在面對的對手,也不是行動緩慢的「神豬」郝將軍,而是狡黠如狐的柯林頓將軍──在薩拉托加會戰後,美國獨立戰爭的勝利天平已經倒向殖民地這方,但是戰爭卻還延續了好幾年,主要就是柯林頓將軍在「作怪」。 前回提到柯林頓將軍在蒙矛斯戰役中竟然使出了華盛頓最拿手的敵前撤退,連夜從戰場上消失,保住了主力,...
歷史書寫
藍弋丰
4 月 10,2013
【週三想想】美國的誕生‧之二十一:鋼鐵人史塔克
前回提到伯哥因計畫率領加拿大部隊由北往南,奪取泰孔德羅加要塞後,繼續沿哈德遜河往下游進攻,切斷殖民地截斷,孤立新英格蘭地區,雖然他已經得知郝將軍很可能會率軍攻打費城,不北進支援他的作戰,但是伯哥因仍然信心滿滿,甚至跟朋友打賭50基尼(當時的金幣)一年內就會大獲全勝。 一開始果然大獲全勝,當伯哥因大軍來到泰孔德羅加要塞旁,大陸軍的民兵指揮官竟然放棄防守要塞旁重要的制高點,...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