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政策想想熱門
國防外交
蔡佳勳
6 月 23,2013
當國軍遇上性別
當兵是每位台灣生理男性都會經歷的一個「成年儀式」,雖然「目前看來」1994年後出生的生理男性的生命中多了一年時間可以「自由」運用,不用再被約束,管制在準監獄般的軍營中。由一群生理男性所掌控、管理、生活和詮釋的國軍,應該可以說是台灣社會中陽剛味最濃厚也最難以驅散的角落。除了歷史上真實或被虛構出來的人物:聖女貞德、花木蘭等具有卓越軍事功勞的生理女性圖像之外,生理女性在軍隊中已經缺席了幾千年,...
環境經濟
李拓梓
6 月 09,2013
【週日想想】國民黨比較會拼經濟?
台灣政治一直有幾個迷思,其中一個是國民黨比較會拼經濟、另一個是國民黨比較懂外交。講起經濟很行,國民黨似有江丙坤、蕭萬長這些「經濟總體規劃師」,講起外交厲害,他們也似有些明星部長像是錢復、胡志強。更不用提再早期些的李國鼎、趙耀東、蔣廷黼、周書楷等神主牌,這些面孔擺出來,大家似乎就信了這兩大迷思洗金捏。 行政院「經濟動能提昇方案」廣告。影像來源:hsnujeffy 問題是...
媒體觀察
呂東熹
3 月 29,2013
素描黎智英 三之三:賺錢是手段,賺了錢才有理想?
會到《壹傳媒》工作的新聞同業,理由可能有百百款,我選擇去的理由,也無須掩飾,除了有個人工作上的瓶頸,想去學習不同傳媒文化之外,更有誘人薪水的因素,不過,以下的故事,對於新聞工作者,應該很具有吸引力,雖然事實不見得完全如此,但在當前台灣媒體人陷入價值混淆的年代,或許更值得媒體老闆與新聞人省思。 黎智英曾經說:「太講道義,就沒有正義。」所以他辦的媒體讓香港人又愛又恨,...
司法人權
李中志
3 月 22,2013
馬政府威權統治的復辟之路
我國的法治現代化是一個十分緩慢的過程,而且反動的力量隨時伺機反撲。 早期的《違警罰法》賦予警察對人民拘留、罰役的權力,甚至連男士蓄髮都 會被押送至警局強行剪短,這般國家暴力實不是年輕國人所能想像的。後經數十載的辯論,其中還包括兩次大法官的違憲宣告,《違警罰法》終於在 1991年以落日條款的方式走入歷史。 進入九零年代後,人權意識開始覺醒,檢察官羈押權同樣受到違憲的挑戰。...
環境經濟
劉小惠
3 月 12,2013
核四公投的謬誤命題
繼核四公投震撼彈後,府院丟出核四公投的主文:「你是否支持核四停建不得運轉?」在主文中,耐人玩味的不只是公投題目,還有公投主文的理由,以及行政院長江宜樺的「表述」。行政院到底搞什麼鬼?國民黨的公投是真公投還是假公投?社會又如何應付龐大的國家機器與即將傾黨國之力到來的擁核宣傳戰?從一紙主文,透露出的三個暗號,我們可以略知一二: 一個公投兩個事件 「你是否支持核四停建不得運轉?」,...
全球脈動
札西慈仁 (Tashi Tsering )
3 月 09,2013
藏人給台灣朋友的一封信──3月10日請和我們一起站出來
各位台灣朋友,Tashi Delek! 我叫札西慈仁,是流亡印度的藏人第二代。我已經來台灣十四年了,所以台灣和印度對我來說都是第二個故鄉。而我的第一家鄉,現在只能在夢裡追尋。 全世界大約有六百萬的西藏人,其中有十五萬人流亡海外。但是不管是在境內或者境外,從小父母都是教導我們,不要忘記西藏的文化和傳統,有一天要回去西藏。我的父親已經過世八年了,...
全球脈動
飛米
2 月 09,2013
瑞典遊筆(上):瑞典。食。壽司
在斯德哥爾摩跨年夜歡樂的氣氛中,因「食」與華人有了短暫的際遇,有幸收集跨國遷移的田野故事;其中的曲折離奇悲歡離合,令人百味雜陳與印象深刻,在一路的旅途上不斷的衝盪著腦海。先從故事的楔子-每天生活必經歷的「吃」開始吧! 斯德哥爾摩是瑞典首都,我們對瑞典傳統飲食的熟悉多半來自──臺灣IKEA賣得傳統瑞典肉丸Köttbullar;以肉丸子店為招牌的並不常見,...
全球脈動
長平
12 月 14,2012
傾聽自焚者的心聲
「近期在藏區發生的自焚案件……自焚者不同於一般的厭世自殺者,普遍具有分裂國家的動機」,這是中國最高法院、最高檢察院、公安部最新發佈的「聯合意見」對於藏人自焚事件的認定。 在這一點上,中國政府終於和被它稱為「境外敵對勢力」的西藏流亡政府達成一致——該流亡政府多次聲明,自焚藏人是為了抗議中共在西藏的宗教、文化政策,「要求達賴喇嘛返回西藏,要求西藏自由」。也就是說,雙方都認為,自2009年以來,...
環境經濟
劉克襄
12 月 11,2012
關於司馬庫斯車禍之我見
三個月前,我也搭乘中型巴士去過司馬庫斯,當時寫過如下感觸: 「我們搭乘的中巴由內灣駛往尖石鄉,泰雅族居住的傳統領域。對這條崎嶇狹長又多彎的山路,中巴大概是還能承受的最大極限。二十人座的車子經由那羅、宇老和田埔不斷上下…….. 中巴由秀巒繼續前行,在陡峭狹小的髮夾彎一路緩慢下山。每到一轉彎口,常無法一次順利繞完,必須停駛,倒退,再轉彎下行。一路下切到五百公尺的塔克金溪,...
全球脈動
藍弋丰
11 月 17,2012
美國為何不直選總統?(下)
上篇提到,一七八九年,華盛頓當選了美國第一任總統,由於華盛頓可說是眾望所歸,所以他得到全部選舉人團一致投票,華盛頓也不喜歡政黨,認為結黨結派會分裂國家,因此在第一次美國總統選舉中也沒有政黨的因素。許多未來會發生的小問題也因此被掩蓋了。 像華盛頓這樣有辦法憑一個人調和所有主張與不同利益的人物十分罕見,華盛頓以下就無人能做到。擔任國務卿的傑佛遜,與擔任財政部長的亞歷山大....
‹
…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