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政策想想熱門
社會安全
王思捷
9月 02,2015
【政策想想】如果其他政策你都不在乎,請仔細看這個──長照
長期照顧(Long term care,簡稱長照)不約而同成為總統大選各候選陣營的主要政見,可見長照已經成為台灣社會的優先議題,不但牽涉到受照顧者,也涉及往往本身就是提供照顧者的受照者家庭,受此政策影響者將達到數百萬。本文將試圖以最簡單的方式切入長照議題,並結合彭婉如文教基金會研究發展部主任林綠紅的專訪,作為全民討論長照制度的基底。 什麼是長照? 依照長期照顧服務法(...
財政金融
mlkj
9月 02,2015
禁止平盤放空,是否真的是救市猛藥?
擔心美股崩跌,對台股造成進一步的影響,金管會在8月23日(星期日)突然緊急宣布實施三大措施,最引人注目的,便是自隔天(8月24日星期一)的交易日起,禁止投資人以低於前一營業日收盤價的價格,融券、借券賣出上市櫃股票;也就是不准進行「平盤放空」的交易方式。這會造成甚麼影響? 過去台灣政府曾在1998年9月時(亞洲金融風暴),跟2008年9月時(次貸風暴),做過同樣的事。...
文化研究
,
全球脈動
晏山農
9月 02,2015
穿透戰後七十的喧囂 ──關於日本內在的凝思
這個八月是二戰終結七十年漣漪激盪的時節。一方面,日本安倍內閣通過安保法制(新安保法)引發國內外議論(內部騷動更甚於國際質疑);另一方面,廣島、長崎都先後舉行了原爆七十年的紀念活動,首相安倍晉三重申「堅持非核三原則」(對核子武器不製造、不擁有、不運進)。當然,玉音放送的八月十五終戰日,從來就不是句點,那是接力問答,安倍有關終戰七十周年的談話有提及道歉但是否誠意?後續如何?其後,安倍的中國行暫緩,...
主權兩岸
蔡榮裕
9月 01,2015
「連戰不要走!」──這是未消化的鄉愁
「連戰不要走!」 大家叫喊「連戰不要去,連戰不要去!」 我要從「連戰不要走!」,來想這件事。這是荒謬劇嗎?乍看如此,但是愈不可思議,依精神分析的論點,假設愈有心理潛在力量正在運作中⋯⋯ 這讓原本從中國落難來台前輩們的後代,他們的後代也是我們這一代的友人了,這次「連戰不要走!」,真的讓大家有機會好好思索,心理學上的鄉愁,仍如何不知不覺影響著此刻? 大家細想一下,...
媒體觀察
賀陳旦
9月 01,2015
省思新媒體的產業策略:「黨政軍退出媒體」對民進黨的時代意義
一個月前,遠傳宣稱以債權方式,而非投資入股方式,取得中嘉經營權。手法新、手筆大,輿論譁然。天下人都知道,這個創新的財務架構是為了迴避「黨政軍退出媒體」(簡稱「三退」)的法條,只有主事的通訊傳播委員會裝作不知道這筆台灣最大有線電視網易主的交易。 事實上從十二年前此法條載入廣電三法以來,每兩三年,就發生大公司往媒體發展碰到「三退」障礙的事件。通傳會(NCC)也都一貫以愛莫能助的態度,...
國防外交
洪榮一
8 月 31,2015
【政策想想】 勿落入馬政府「徵兵vs.募兵」的政治陷阱
「國防、外交、兩岸」是總統的主要職權。但是「國防」這個政策主張卻往往又是我們總統候選人在選舉期間最感陌生、而選民最感疏離的議題。為了避免在野時資訊不足的窘境,不少總統候選人往往挾洋自重的求助於國外專家的意見與規劃。 如果國外的政策經驗沒有經過深思熟慮的檢討而全盤移植台灣時,往往會對具有鈍重性與慣性的國防政策造成不可挽回的傷害。例如,馬英九在野時聽從麻省理工學院舒維都教授的建議,...
社會安全
陳亮甫、程羿
8 月 31,2015
兩個月後,還記得八仙塵爆當天的急診室嗎?
八仙塵爆第一時間造成500多名緊急傷病患,嚴重威脅原已人力不足、壅塞的緊急醫療系統。事發至今已逾兩個月,幸賴醫護人員日以繼夜的照護,傷亡人數逐漸穩定。塵爆事件乍似告一段落,媒體熱度也消退許多,但事實真如此海闊天空嗎?近兩年來造成大量傷亡的天災人禍越來越頻繁,整個台灣社會、政府是否有從中獲得警惕? 緊急醫療不能只是仰賴條件拮据的應急,應該平時就做好可能有意外事故的準備。然而,...
教育文化
吳馨恩
8 月 30,2015
波卡事件的震波──沒有女人為難女人
這次的波多野結衣悠遊卡事件,引發了軒然大波,網路上更是掀起了滔天巨浪般的論戰。而論戰中主要分成三股勢力,分別為性保守勢力、男人們與婦團。 性保守勢力除了一般人熟悉的護家盟之流,在這次事件中的代表人物有立委段宜康、宅神朱學恆等人,這些人都將波多野結衣視作低賤、骯髒的,認為再來就會有痴漢車廂,或者會破壞台灣的清新形象。這些言論,很明顯就是歧視與偏見,沒有什麼好多討論的。...
主權兩岸
寇謐將(J Michael Cole)
8 月 28,2015
【時事想想】募兵飛彈拋一旁,爽赴中國閱兵,對嗎?
台灣國防部在本週三宣布,由於募兵入伍人數成長緩慢,因此明年仍無法實施全募兵制(註1),馬英九政府的這項重大政見仍然未能落實。想要說服夠多的青年男女捨棄平民生活的安逸入伍從軍,始終都會是一大挑戰,而在2013年7月陸軍義務役士官洪仲丘遭受不當管教致死(註2),以及今年稍早的「阿帕契門」醜聞案(註3)之後,挑戰只會更加艱鉅。最起碼,政府不應該在台灣如今面臨的國安威脅本質問題上,...
政黨政治
張智程
8 月 28,2015
【京都想想】 明明是選台灣總統,國共為何堅持發動「對日抗戰」?
自從代表國民黨參選總統大選的人選明朗化以後,國共兩黨的2016大選戰略,看來就完全將核心主戰場押向了「抗日」的意識形態戰爭上。 政府一邊挑動高中課綱爭議、一邊又將慰安婦議題作為政治炒作的道具,一邊大肆慶祝抗戰勝利;一方面意圖性的將李登輝前總統在日本雜誌的投稿刻意斷章取義痛批「皇民」,另一方面又忙著以馬總統名義到美國媒體花錢投稿大談「釣魚台是我們的」。...
‹
…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