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城裡的「流亡日日」:在印度慶祝藏曆新年

「札西德勒朋孫錯,阿瑪趴珠公甘桑,滇珠迭瓦托拔秀」(註)

從德里北邊的西藏小村買一張八百盧布的巴士票,經過十二個小時顛簸的山路,即可抵達喜馬拉雅山區的小城:達蘭薩拉。達蘭薩拉並不是一個城市的名稱,嚴格來說,在1959年藏人尚未大規模遷徙到印度前,達蘭薩拉僅是一個英國殖民政府在印度遺留的縣級行政中心,規模遠不及同樣位於喜馬偕爾邦,參與過1914年中印邊界劃定與1972年印度與巴基斯坦簽屬協定的首府西姆拉。如今達蘭薩拉成為喜馬偕爾邦的著名市鎮之一,一方面源自於過去半世紀以來政治環境的轉變;一方面則受到宗教因素的影響:受藏傳佛教吸引而來的不僅僅是佛教徒,也包含了為其神秘色彩所誘惑的嬉皮與旅客。

一座山城,三種面貌

南哲純美

出生在海島的90後,在不同的文化裡長大,迷惘過也流浪過,現在正努力在世界尋找屬於自己的位置。

台灣醫界與東南亞:吳平城醫師的《軍醫日記》

台灣從東南亞來了不少新移民,政府還有新南向政策,可是我們對東南亞的知識還是很貧瘠,應多瞭解台灣跟東南亞的關聯。台灣跟東南亞的生活環境、疾病、公共衛生等,比以前常探討的歐美及日本地區更相近,就像前幾年肆虐台灣的登革熱,跟東南亞息息相關。

回想以前拙文探討的台灣醫學史,不時地看到台灣醫界,跟東南亞的不少關聯。拙著《臺灣熱帶醫學人物》,書中提到的人物,幾乎每位都跟東南亞有種種不同的關係,甚至來台的美籍及日籍學者,服務台灣期間,也跟東南亞有密切關聯。日據時代,有些台灣醫界人物到東南亞機構服務,還有醫師到印尼及菲律賓行醫。

因緣際會,看到一本很有意義寫台灣醫界跟東南亞關聯的書­: 吳平城醫師的《軍醫日記》。這本書可說絕無僅有,一位台灣人醫師「被」參與了東南亞地區二次大戰,以直接經驗寫下這本非常有意義的書,記錄這戰爭外,更表達台灣人觀點,書中還一些其他人物及史實。特別來介紹此書,想趁此文來請教大家。

【書摘】《Bonjour, 菜市場》:盛夏時光的蚵仔寮漁港

書名:Bonjour, 菜市場:從市場到料理的味覺之路
作者:楊路得
出版日期:2017年12月8日
出版社:玉山社

盛夏時光的蚵仔寮漁港

氣候,異常乾熱。像心碎。讓人癱瘓的時刻。

楊路得

大學畢業後,沒做過什麼出息事。有的只是在外商公司認識身邊的先生,老老實實的嫁做人婦,還生了個超級寶貝兒子。

不然就是,寫了《戀食人生》(與沈倩如合著)與《新港都 舊食光》。《戀食人生》並為美國西雅圖與麻州Lexington圖書館藏書。住過台北、中壢、台中、宜蘭,目前定居於高雄。早期作品多刊登於報章雜誌與月刊,以及多年前之部落格,書寫旅遊手札╱美食烹飪等主題。

自認糊塗,理性與感性常在體內纏鬥,近年漸學會不再扼殺任一,而是彼此接納。二○一六年,獲選高雄市文化局舉辦之「書寫高雄散文類人選」。二○一七年,再獲「書寫高雄散文類著作」之獎助。

【日本想想】日本女子旅最熱門主題?「御朱印」巡禮!

攤開裝幀雅緻的書冊,眼前的巫女低垂下頭,施力蓋上朱紅的印章,然後專注於手中的毛筆,飽滿的墨水隨著手勁的起落於白紙上留下神社的名字與日期,再交還給參拜者。這本冊子叫做「御朱印帳」,而巫女揮筆寫下的則是「御朱印」,從神社、寺廟獲得這份特殊「紀念物」,已成為近年來日本女孩們最熱衷的旅行珍藏。

把收藏、蒐集、紀念品這些字彙,用在「御朱印」上,其實我的內心有些掙扎,但實在想不到適合的字眼,所以僅能以這些說法來形容,絕對沒有不禮貌的意思。——為什麼要先再三說明呢?因為「御朱印」並不能抱持著輕率與玩樂心態,來當成是一種普通的觀光紀念戳章,裡頭其實包含了虔誠的心意與溫暖的祝福,一份帶著「神性」的證明。

【拆哪電影院】人在房價前渺小!

我對中國觀察的興趣來得很突然,2000年受衝擊決定前進中國現場深入觀察,沒想到一待12年。一開始,我的中國研究根基從幾乎是零,只有邊看邊學,一切從頭開始。

我在演講時經常提到,自己是在90年代的電視劇裡慢慢理解中國社會的。舉例來說,2000年或是2001年之際,經常聽到「單位福利分房」這個詞,上網查,每個字都懂,但合起來就是不懂,問人家,人家好心跟你說很多,也還是難解。

在電視劇裡搞懂「單位福利分房」

【春風化雨】那一夜,誰是聖誕老公公?

1996年妻子和我在北部山區的一所小學任教,她的班上只有10位小朋友,但卻有半數是單親。因妻子是代理老師,自知自己跟這群孩子只有一年相處的時間,所以她告訴自己在未來的一年當中,一定要給這群孩子足夠的「幸福感」,讓他們對未來仍能懷抱希望。她回想自己年輕的時候,曾經參加過一次住家附近教會在聖誕夜所舉辦的報佳音活動,雖然她不是基督徒,但當天晚上所帶給她的濃濃幸福感,卻讓她此生難忘。於是,她就規劃了一系列的聖誕節活動,讓班上這些孩子也能感受到充滿期待、溫暖與希望的節慶氛圍。

【聽那些女孩唱歌】非典型美女,到最後究竟發生了什麼事?聽4 Non Blondes – “What’s Up”的無限感慨

長久以來,歷史始終是男性的事,這個一點都不新鮮;這樣的狀況到了近代,「看似」有了改變──在民主人權浪潮的推衍下,法國烏托邦社會主義學者傅立葉在1837年即揭示,每個時代與社會的進步與變遷,都和婦女的自由增加有關,婦女的自由若減少,社會也跟著退化;因此,世界各地開始紛紛鼓勵婦女就學、公共參與、法律與制度上的平等。

違反自由民主憲政秩序的幫兇?檢視威權時代大法官的歷史責任

「促進轉型正義條例」(下稱「促轉條例」)終於2017年底由總統公布,接下來就是籌備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關於「促轉條例」的立法目的,第1條開宗明義要處理「威權統治時期違反自由民主憲政秩序之不法行為與結果」。大法官會議的解釋,過去二十多年來對於台灣自由民主憲政秩序的深化是有目共睹的,但比較少人會去討論,事實上,大法官會議的解釋在威權統治時期,也是促成「違反自由民主憲政秩序」的共犯。

大法官職司憲法解釋,理應是「憲法的守護者」、「人權的捍衛者」,然而,在威權統治時期,大法官會議所做成的一些解釋,不僅沒有捍衛,反而成為毀壞自由民主憲政秩序的幫兇。最著名的解釋莫過於「萬年國會」源頭的釋字31號解釋,以及「總統做到死」的釋字85號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