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田尚樹

1956年生於大阪市。同志社大學輟學。以放送作家的身分撰寫「偵探!夜間獨家」等節目的劇本。
2006年,以《永遠的0》正式出道為小說家。著有《名叫海賊的男人》(榮獲第十屆本屋大賞)、《青蛙樂園》、《福爾圖娜之瞳》等作品。曾獲吉川英治文學新人獎、早午餐BOOK大獎新人獎、達‧文西雜誌票選男性作家TOP3;《永遠的0》狂銷540萬部並改編電影。

【動漫物語】幽遊白書:熱血青年的成長與成熟

講到90年代的熱血動畫,除了所有人記憶中的灌籃高手,另一個就是中視在半夜播放的幽遊白書。同樣是少年漫畫,播出時段的選擇應該是有緣由的,幽遊白書畢竟牽涉到神怪及生死的議題,某些畫面也比較陰暗恐怖,但當時小朋友就算是不睡覺也要看幽遊白書,尤其是暗黑武術會大場面,幽助和戶愚呂的拚死決戰,簡直可以說是整部作品的高潮,也難怪去年東京晴空塔的幽遊白書紀念活動擺起了大大的戶愚呂讓大家合照、更不用說Jump英雄大會串的各種衍生遊戲,就是少不了巨大肌肉的戶愚呂。

【日本想想】夢不落帝國的現實面?關於迪士尼「卡通明星」的職災爭議

最近關於勞工權益的問題,引起各方關注,想要擁有一個友善的工作環境,似乎變成奢望,甚至在夢幻國度迪士尼裡,欲保有「合理」標準都顯得困難。這是一個關於夢想變調的真實例子。

有一位28歲的女性(姑且稱呼她為A小姐好了)在老少咸宜、帶來歡笑與夢想的東京迪士尼樂園工作,她的職務是穿戴玩偶服裝扮演卡通人物的演出人員。A小姐自2015年2月開始在迪士尼工作,但2016年11月開始,她的左手出現了異狀,經常覺得手臂很沉,甚至手抖難停,2017年1月病徵更加明顯,左手出現劇烈疼痛,甚至失去感覺,她到醫院檢查後,被診斷出得了「胸廓出口症候群」,神經與血液循環發生障礙,手臂無法自由活動,迫使她必須暫別暫別職場。

【野球人生】阿宏的棒球建言(七)高中棒球隊是否該跨縣市招生

國內的高中棒球一直有一個現象,就是有某些新組成的球隊,可以在短短幾年內成為國內高中棒球界的佼佼者,而且會一直強下去,每年在國內各大賽事都名列前茅。這一類球隊通常資源充沛,可以開出優厚的入學條件,並透過跨縣市招兵買馬,把各方好手都納入麾下,只要入學條件一直維持優渥,自然每年都可以招收到來自不同縣市的好手,甚至有些好選手不招自來,儼然以棒球資優班的方式來招生,成績自然不差。

相對於條件優渥,每年跨縣市招生,廣納各地好手的棒球資優班球隊,更多的是各縣市以在地國中棒球好手為主要招生對象的高中,這樣的學校只要當地國中棒球隊數多,有充足的招生來源,成績通常也都不差,至少維持在中上的水準,只是無法每年都取得很頂尖的名次。這類學校的教練們通常有一個共同的心聲,就是每年都看到大量國中選手外流,「流出去的通常都是最好的,要是他(們)能留在自己的縣市,加入我們球隊,我們這兩三年的實力就會更強。」

由於名次與戰績關係到經費等各種資源的多寡,棒球名校跨縣市招生似乎無可厚非,每個學校都希望自己的戰績好,甚至有些學校「上面」給教練很強大的名次壓力。但是,當每年的各個大比賽打到最後幾乎都是同樣幾個球隊晉級前幾強,到中段就被淘汰的大多是資源比較不那麼充足的學校時,對各地方的高中棒球推廣,事實上不見得是好現象。

人口老化:臺灣未來40年政治、經濟與社會的衝突來源

 

 

「人口老化」(population aging)是「人口轉型」(population transformation)的必然結果。所謂人口轉型,就是人口由高出生、高死亡轉到低出生、低死亡的過程。因為死亡率先下降,而生育率要到一至兩個世代之後才下降,因此這期間會累積一大群人。當他們還是年輕的勞動人口時,就有所謂「人口紅利」;但當他們老化退休後,接下來的卻是生育率節節下降的世代,因此老年人口對年輕人口比例上升,遂造成老化現象。

老化雖是所有社會的普遍現象,但臺灣的特點是「老化速度特別快」。臺灣目前的扶養比處於歷史低點(34%~36%),遠低於日本(64%左右)。但到了2060年,卻將迎頭趕上,與日本老化情況一模一樣。因此,日本的景況不但是臺灣未來重要的參考依據,而且臺灣能應變的時間是更為短促的。

【春風化雨】「埔頂寒、海底燒」:捕鰻苗的朋友,今夜海水溫暖嗎?

時間進入一月中旬,好幾天的寒流來襲,我一直在想念著一群不太熟的朋友,他們不知道過得好嗎?他們的工作,是下海捕鰻魚苗,聽說陸地越冷,海水越溫暖,如果再加上下雨越大,海水越混濁,鰻魚苗很可能視線不好,也就越容易被捕抓到,這是我在氣溫8度的清晨5點半,在蘭陽溪出海口遇見的捕鰻人,他告訴我的經驗談。

【書評書介】Ready Player One 一級玩家:論虛擬與現實

書名:《一級玩家》 Ready Player One
作者:  恩斯特.克萊恩 Ernest Cline
出版社:麥田
出版日期:2016/11/03

12月底看到「Ready Player One一級玩家」的電影預告片,覺得驚為天人,對眾多像我這樣,喜好虛擬世界角色的粉絲來說,能看到動畫Speed Racer主角的賽車、電影「回到未來」的名車Delorian、大友克洋的經典動畫Akira中的摩托車、忍者龜、鐵巨人、春麗、Dance Dance Revolution、Final Fantasy系列的陸行鳥甚至還有鋼彈與鬼娃恰奇,以及其他數以百計的其他電玩與動漫角色同在一部片裡出現,就足以讓我熱血沸騰了。我立刻買了它的原著小說來看,一口氣熬夜看完。

【聽那些女孩唱歌】女孩不只是想要玩樂──色彩斑斕的辛蒂.羅波Cyndi Lauper

全球流行音樂與唱片業的黃金時期,非1980年代莫屬,隨身聽與錄音帶大量普及、CD也儼然蔚為風潮,動輒全球千萬張的銷售量、如傳說般的天王天后等巨星如雨後春筍源源不絕,那份光輝燦爛的榮景,以及人們對音樂的珍惜、重視,絕非數位串流流竄的今日可比擬的。

當然,對80年代注重排行榜與銷售量、音樂過度商業化、偏離創作初衷而成為討好大眾的商品等等批判的聲音,也是從來沒有少過;但事過境遷,對比當今唱片業與音樂創作的現況,我們不得不承認:就經濟規模而論,1980年代之所以能孕育出後續的alternative、indie 等另類堅持創作的風格,在全球各地也兼容並蓄地讓許多風格各異的新人、新樂風有被人聽到的機會,和當時商業化的龐大支撐、唱片公司勇於大膽嘗試有著密切的關係。當產業光環消褪,保守心態崛起,被埋沒的,反而就更多了。

再說到「商業化」、「討好大眾」這些問題。先從音樂形式談起:要說1980年代的流行音樂在形式上毫無開創,當然是說不通的;至於「主題偏狹」、「缺乏文化深度」之類的指控,撇開別的不說,光從女性觀點來看,1980年代眾女星大量崛起、攻佔告示牌排行榜、勇敢唱出新一代女性(尤以毫無歷史包袱的青少年文化為主)在性別意識、生活等各方面的想法和自我主張,這一切在三十年後的今天看來,都造成了不小的文化與社會影響力,誰又能說1980年代的歌曲太過膚淺?

【時事想想】「回泰國都有24K」?來自曼谷的第一手觀察

最近一篇「回泰國都有24K」網路言論瘋狂被各大媒體引用,內容大抵是泰國勞工寧可回自己國家,也不願意待在台灣領低薪,台灣物價又貴,「台灣是不是要完了」等云云。確實,台灣薪資凍漲,物價卻連年攀高並不是什麼新聞,甚至若放眼世界各個已開發國家,例如下圖中以美國為例,平均每小時的基本工資也尚未回復到2008年以前的水準。當然,以「平均工資」作為衡量有失偏頗,但本篇並不是要來做社會與經濟的嚴謹比較,回到重點,到底台灣是否已經失去對外勞的吸引力?而又,泰國真的能付給基層勞工24K以上的薪資?

【拆哪電影院】電影裡的城市幻象

現在是個凡事快速的時代,就像拍照,手機一拍便可快速上傳社群網路。筆者喜歡慢生活,最近抽空整理了數位相機還未普遍時所拍的照片。

其中一張是在北京熱鬧的王府井拍的,那是新東安商場旁的拆除工程,怪手、滿地的瓦礫⋯⋯,這其實也是當時北京經常可見的景象。為了成功爭取奧運會的舉辦,許多建築上都用白漆噴上「拆」字(多半還會加個圈),所謂拆哪(China)的說法就此而來,這個說法經由愛調侃社會現實的北京計程車司機口中而出,尤其鮮活!

酒吧成了一堆土

不過,某些地景的消逝,讓人好像走入城市迷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