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熱門文章
熱門文章
音樂藝術
張之豪
7 月 25,2013
【雞籠勃露斯】黃色小鴨與粉紅小鎖管
「黃色小鴨」終於確定要來基隆了。 這個巨型的飄浮玩具,裝置藝術品,終於確定要「落蹼」基隆港。 馬上讓我擔心的是,那粉紅小鎖管怎麼辦? 粉紅小鎖管是誰? 這故事還是要從他的外國朋友,黃色小鴨講起。 黃色小鴨是荷蘭藝術家霍夫曼(Florentijn Hofman)於2007年完成的作品,在那之後展開了「與世界共享歡樂」多年巡迴之旅,在全球各地港口停駐,...
歷史書寫
林濁水
6 月 25,2013
【鄉巴佬異藝錄】二十二、還泰源烈士本來面目:追思會我為什麼缺席
過去我「228消失的社會菁英⋯除王添燈外絶大多數是寃死的,卻被尊為英烈,在人類歷史上絶無僅有;相反的那些進攻高雄炮台壯烈而亡的,如今不見追崇也是奇蹟。」說法,肯定的不多,批評的不少,很挫折,因此當聽到施明德比我一針見血地說「台灣人不能只懂得對寃魂哭泣,不知道崇敬真正的烈士」時很佩服,他要以「和解」做訴求,在立法院舉行「敬烈士追思儀式」,邀請跨黨派紀念「泰源事件五烈士」時,當然就非常支持。(詳見...
文化研究
Mattel
6 月 15,2013
【週一想想】數字台灣:從BBS到WWW
今年春節前夕,有網友在臉書上預言大家的春節假期活動是:每天都在滑手機螢幕。的確,在台灣,隨處可見年輕人滑著手機螢幕上網路,顯見網路普及率之高,已讓台灣人的生活與網路綁在一起。網路有多重要?以現在台灣便宜行事的電子媒體為例,如果把台灣網路關閉,這些電子媒體應該就沒什麼新聞可以報導了;因為這些電子媒體,都是上網路找影片、抄新聞。 表一是台灣自1996年到2012年6月的「經常上網人口」...
文化研究
,
全球脈動
杜弘毅
6 月 11,2013
以至慈的阿拉之名 (中) - 從阿富汗女權探討普世價值
1996 年 12 月,225 名阿富汗婦女被囚禁並受嚴重毆打,因為她們沒有確切遵守著衣法規。同年,一名女性在喀布爾被宗教警察斷指,因為她有修過指甲。諸如此類的暴力事件層出不窮,卻鮮為立案,因為在這文化及法律下,都是合法的。 「安靜地留在你們房子中,不要象以前蒙昧無知的時代(的女人)一樣作眩目的裝飾。」 <<可蘭經 33:33 >...
梁振嶽
五月 17,2013
越南易國名 民主改革只是幌子?
今年秋天,「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這國名,可能不復存在。越共國會正在商議修改憲法,把國名中的「社會主義」刪去,改成「越南民主共和國」,同時也磋商推出一籃子的政治、經濟改革方案,聲言要實行人民公民權力和政治權力。 環觀當今國際,「社會主義俱樂部」只剩下中國、古巴、朝鮮、寮國和越南。從「社會主義」到「民主」,越南更改國名背後,是否意味將率先一步把其他「同志兄弟」拋離在後,...
李拓梓
4 月 28,2013
【週日想想】政治圈和黑社會哪裡不一樣?
「爭取權力、搶地盤,黑道的邏輯和你們政治圈也蠻像的。」採訪完一位具有黑社會背景的政治人物後的空檔,記者友人到我這喝茶,竟這樣消遣我,讓我語拙。 不過仔細想想,這種爭權力、搶地盤的邏輯,商業圈不也是這樣子?前陣子熱鬧一時的「米果吃蘋果」,不就是兩位商場梟雄的戰爭?甚且,戰爭通常很荒謬,該案的結果顯然符合這個假設。既然如此,各行各業都符合這個邏輯,何以政治特別和黑道牽扯不清...
房慧真
4 月 08,2013
【時事想想】詹益樺的萬華兄弟
晚上經過萬華一家檳榔攤,玻璃窗掛上了反核的旗幟,我對這面時常見於文青咖啡館、文青書店的旗子並不陌生,但這裡是「檳榔攤」。我停下來,旗子下有兩張照片,一張鄭南榕的畫像,一張鄭南榕出殯時的照片。 對了,今天是四月七號,鄭南榕的忌日。(而我會知道這個,是拜被洗版的臉書之賜) 見我駐足,檳榔攤頭家走了出來,他叫鄭南榕「Nylon」,他說每年四月七號就會把這兩張相擺出來,僅此一天,...
媒體觀察
呂東熹
3 月 27,2013
素描黎智英三之一:不處危牆、又在危牆下
我跟黎智英不熟,因為只有工作三個月,見過幾次面、開過幾次會、吃過兩頓飯,那是2002年9月至12月之間的事,所以對他並不算了解。這篇文章,主要是在《蘋果日報》三個月的文化洗腦,以及觀察他在台灣10幾年來辦報的淺見,算為自己人生一段經歷,做個註腳。 算起來,應該是30年前的故事。這是黎智英說過的,一個「不處危牆下」的故事,以下我用第一人稱來敘述:「20年前,我曾經與人合夥做生意,當時,...
藍弋丰
3 月 26,2013
【週三想想】 美國的誕生‧之十九:特雷頓風雪夜襲
華盛頓在紐約一敗再敗,但他的衰運還沒停止,英軍再度背後登陸,迫使他放棄哈林高地,過不久,連以他自己為名的華盛頓要塞都丟了,要塞守軍全軍被俘,剩下的民兵再度撤退,丟槍棄砲、彈盡援絕,士氣低到谷底,戰前自以為天下無敵的民兵,現在開始一個個陣前開溜,甚至軍官們也開始質疑華盛頓的領導能力。 在冬季將至時,華盛頓的部隊情況極為悲慘,他們越過紐澤西州的鄉野,逃離英軍的追擊,所有士兵都全身破爛,...
李拓梓
3 月 24,2013
【週日想想】日本與台灣是「父與子」嗎?
從下關春帆樓出來之後,看見兩台韓國遊覽車魚貫而至,才想起這裡也是朝鮮半島成為日本勢力範圍的起點。東亞五個主要的國家日本、中國、韓國、朝鮮與台灣之間的恩怨情仇,就是從這裡發端。大概也是因為如此認知,才會對那個春帆樓結婚的廣告啞然失笑。 東亞五國的關係複雜,無論用婚姻、怨偶、父子、兄弟來形容,都沒辦法含括,要講起那些恩怨,劇情應該比前陣子紅透半邊天的台語肥皂劇還要曲折,過寄、分家、離婚...
‹
…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