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熱門文章
熱門文章
歷史書寫
根雨屋
3 月 18,2019
【當年不能做的事!】你不能出國觀光
台灣現在是完全自由開放的社會,只要不違法,大家可以隨心所欲做想做的事。不過在戒嚴時期,很多現在看來理所當然的事,當時統統都不准做。例如現在出國觀光極為普遍,可能比國內旅遊還方便。然而,台灣是遲至1979年才開放人民出國觀光,在此之前,僅能依就學、探親、商務等事由,申請出國。 在戒嚴時期,為了國安考量,不只人民無法自由出國,就連出入境管制還是由國防部底下的台灣省警備總部負責,...
文化研究
陳威臣
8 月 30,2018
【鐵份補給】起死回生的小鐵道-銚子電鐵
鐵道是一種古老的交通工具,雖然有著環保與運行時刻容易掌握等優點,但因其路線的限制,讓鐵道逐漸被巴士所取代,可以說除非有大量的客源,否則大多面臨虧損,也讓這項交通工具遭遇一些瓶頸。 過去遍佈各地的日本鐵道,除了都會區有大量通勤需求外,許多地方線因赤字而廢線,而且不單是地方小私鐵,就連JR都遇到如此的狀況,今年初有JR西日本的三江線,明年開始JR北海道也將有五條路線陸續廢止,...
教育文化
張肇烜
10 月 04,2017
【人心人術】醫生父子兩代68年的奉獻!臨終寫下最愛兩個字「台灣」
他從英國而來,不畏語言和環境的隔閡,將西方醫學傳入台灣,蘭大衛、蘭大弼醫生父子兩代68年都奉獻給台灣,臨終前,朋友去探視蘭大弼,問他:「要寫信給誰嗎?」 蘭大弼醫生寫下「台灣」兩個字,成為他畢生最後的字跡。 他從英國來到福爾摩沙,此刻英國倫敦正舉行「從英國到台灣:蘭大衛父子及宣教士文史特展」(2017年9月27日至10月6日於英國倫敦律門聯合歸正教會(Lumen...
文化研究
張肇烜
3 月 21,2017
【人心人術】每個台灣人都聽過的好聲音:台灣歌謠之父鄧雨賢
他的歌曲,就算不會唱,幾乎每個台灣人都聽過。《雨夜花》、《望春風》、《月夜愁》、《四季紅》都是「台灣歌謠之父」鄧雨賢的作品。 鄧雨賢的一生如同流星一般,短暫卻很璀璨!他出生在日本時代桃園龍潭的書香世家,三歲時因為父親工作關係,舉家遷往台北大稻埕。也因為這樣的機緣,道地的客家子弟,日常生活中也接觸到台語。 求學過程堪稱一路順遂,鄧雨賢大學考進台灣總督府台北師範學校(...
電影戲劇
林志都
2 月 09,2017
魏德聖的倒風內海三部曲:一個跨越三大洋的歐亞大計畫
當歐洲碰上亞洲 因著對於電影的喜好,所以當來到台北工作時,就常到「特有種商行」這間特殊的小店來看「神秘場放映」。特有種商行是魏德聖導演開的一間小咖啡廳。與台北市其他千百間咖啡廳不同的是,這間店裡從店門口到店內擺滿了魏導演之前拍片時,劇組美術組所製作的道具與劇組拍片資料。各式各樣為了KANO與賽德克巴萊兩部片所製作的道具成為了這間咖啡廳最特別的擺設。店門口牆邊書架上那一排厚厚的日文漢字書,...
歷史書寫
張焜傑
12 月 22,2016
【荷事生非】「皇家之翼」皇家荷蘭航空公司的百年奮鬥──戰雲之上
1940年5月10日,所有在荷蘭境外執行飛行任務的KLM飛機,都收到了荷蘭總部發來的一則簡短無線電命令:「所有航班任務取消,聯絡最近的機場緊急降落。待命。」 大約有十多架KLM執勤班機在數小時之內立刻完成降落,有的飛機降落在巴達維亞,有的降落在倫敦,甚至是美洲的荷屬安地列斯──當時KLM的班機已經遍及了歐、美、亞洲;接著,他們透過當地的電台,知道了迫降的原因:...
陳怡秀
11 月 02,2016
【日本想想】PPAP熱潮席捲全球?PIKO太郎「魅力」大解密
最近「鳳梨」和「蘋果」這兩個水果,形成了前所未有的風潮,沒錯,原因就出在《PPAP》這首歌,如果你沒聽過,那實在是太落伍了!由三個小學生程度的英文單字構成的45秒歌曲,風靡全世界,在YouTube上的影片瀏覽率近7400萬次,堪稱日本2016下半年最大商業奇蹟,不過到底這首歌紅在哪呢? 「PPAP」是一首歌,出自自稱「PIKO太郎」(ピコ太郎)的一位中年男性藝人之手。...
音樂藝術
張肇烜
6 月 28,2016
【人心人術】九根手指,寫下繪畫傳奇:楊三郎
「藝術家在自己的每件作品裡,都應該有屬於這張畫的靈魂。」──楊三郎 台灣油畫大師楊三郎(1907-1995)出生在今日的新北市永和,他讀小學時每天上下學途中都會經過一間文具店,店裡陳列日本畫家鹽月桃甫的油畫,小小年紀的他,深深為此著迷,楊三郎在心中立下志向:「我要當畫家!」 然而讀台北大稻埕公學校(今太平國小)時,有次不慎被玻璃瓶割傷右手,回家後他不敢跟父母親說,...
文化研究
嚴婉玲
五月 29,2016
看了《一把青》之後──關於歷史劇的距離感
大約一個月前,我在永和社大與一群年紀廣泛分布在20-60歲之間的學員討論該怎麼看歷史劇。我們熱烈的討論並在黑板上畫出一個大大的表格,從具有台灣意識的本土劇到描述中華民國的抗戰劇,再到中國當紅的歷史劇、日本大河劇,最後是西方的歷史影集或電影。我們從觀眾的視角出發,討論了對這些不同時間與空間,甚至虛擬時空的戲劇各有那些感受。 距離感,是這個列表中最重要的變數。...
曾明財
12 月 05,2015
【眷村想想】 全國第一個眷村改建案憶往──從光大新村到台中莒光新城
老爸在軍中服務,單身時住過模範新村,婚後才搬進光大新村,鄰居都是水湳機場和清泉崗同事,村名緣由是取「光明正大」之意。 共產黨1949年席捲半個中國,已攻佔上海,國民黨部隊陸續撤退台灣,其中以空軍來的最早。為安置突如其來的大批軍眷,除將原有日式房舍整理外,各地公私空餘廠房也分配給軍眷居住。 據指出,「此一時期興建的眷舍,格式較為混亂,沒有一定的標準,有些用地取得且未經合法手續,...
‹
…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