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賣給米果商人之前的)《中國時報》副總編輯兼文化新聞中心主任,後因阻止置入性行銷新聞,擋人財路,遭老闆調升至總管理處當協理,熬了幾個月,終於不支,自動辭職。
※ 因嬉笑怒罵台灣政治圈一些王八蛋(我是假設他們都用iPhone手機),終於成為法院常客,對法警及法官都很客氣,對原告都一副臭臉。
※ 苦學成功部落客,部落格「國寶級白目馮光遠在此」每天平均2-3萬人看,而且都看免費的。
我喜歡做家事,這習慣我的朋友都知道。有些女性朋友,還會在她們的老公或者伴侶面前,公開稱讚我的這個習慣,這讓我有點不好意思,就好像哪天我中了樂透成了億萬富翁,這些朋友在她們的配偶或伴侶面前誇讚我的戶頭,「人家光遠的戶頭裡,數字都是9位數,你呢……」
做家事當然是培養出來的,自小,爸爸就是一個做家事的榜樣,身為家中長子,老爸的許多優點,我看得最多也學得最精,久而久之,做家事成了生活裡必然之事,這裡抹抹那裡掃掃,洗衣買菜修東補西,到了最後只要有心,家事不過就是舉手之勞罷了。當然,也有另一個原因是,小時做家事老爸還會給一點零用錢,年紀最大的我,自然也壟斷了有酬家事的路子,所以做家事的習慣不但是培養出來,也是鼓勵出來的。
我的家族來自上海,家中長輩在我年幼時,甚至都是用上海話交談,不過這個上海背景對我影響最大的,其實也僅是男人做家事這部分而已。例如我大舅,當年我赴美留學,有時假日住大舅家,最親切的時光,就是陪著大舅在廚房洗碗(因為燒菜的是舅媽),或者陪他在庭園除草,邊做事邊聊天,極其舒服。前幾年有回在電視上看到一則上海女孩在外商公司力爭上游的報導,採訪者拍她的家庭生活,只見她帶大家進家門之後,過來招呼的是母親,發表意見的也都是媽媽,最後要吃晚飯了,她的父親驕傲地把幾盤菜端出來,原來他一直在廚房忙著準備晚餐,我看了好感動,對,這就是上海男人。
家事做多、做久了,也累積了很多心得,有年父親節吧,在報紙上寫了篇與洗碗有關的文章,想不到多年之後跟朋友聊天,她竟然還記得文章裡的一些細節,「洗筷子,你說最後還要把幾雙筷子齊頭,然後特別洗一下容易被忽略的筷尖部分……」可見,與家事有關的文章,跟投資理財文章一樣,都有人看的啦。
我不介意做家事,因為早就有一套運作的模式,讓做家事這件事情也有所謂的投資報酬。當然,如果你因為「投資報酬」這四個字才眼睛一亮,那我要說,以下馮老師講的,跟上天堂或者住套房都沒有關係。我的模式很簡單,就是一邊做,一邊想東想西。也許有人會說,這是哪門子的投資報酬,你家事做太多腦筋燒壞了吧?
先不論一邊做家事一邊想事情,比起許多人一邊開車一邊想事情要安全許多,我要強調的是,把做家事的時間同時花在胡思亂想上,其實並不會影響家事的品質,頂多,我說頂多,也許在不專心的情況下,你會把一瓢咖啡豆往還蓋著蓋子的磨豆機倒下去,豆子灑一地,如此而已。
其實,我有許多發想都是在做家事的時候發生的,洗碗、掃地、摺衣服、整理盆栽,也就是說,越是不需要花腦筋的家事,有時越花腦筋。這個習慣養成之後,我做家事的時間更多了,因為每回腦筋堵塞沒有靈感,就很自然地開始做起家事,沒有滿一籃的髒衣服先洗再講、要回收的瓦楞紙箱用刀片割成A4大小、看看冰箱裡還需要清掉些什麼、鞋櫃裡的拖鞋編個號吧……,這是強迫症還是怎樣?
不過因為做家事,我學到一個非常重要的觀念,就是公平。先不講雙薪家庭,其中一方如果自絕於家事,我知道的話都會唸人;就算是單薪家庭,如果家計負擔者不把家務管理也列入有酬來計算,我知道的話也會唸人。還有,從小做家事,我覺得另一個收獲,就是享受勞動的樂趣,也常用這件事調侃那些不做家事的大男人,「你知道為什麼台灣女人的壽命都比她們的配偶長嗎?因為她們每天做家事。」
嗯,不是嗎?所以,我愛做家事,愛到必須寫情書給她的地步。
延伸閱讀:【馮光遠的情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