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讓中一中紅樓憾事在中女中重演

友善列印版本

台中市歷史最悠久的女校——台中女中,校方打算趁明年女中建校百年之際,以「擴充校門」為由拆除部分由已故著名女建築師修澤蘭設計的V形特色圍牆,台中名校再次發生歷史建物面臨拆除危機的爭議,不少人擔憂該校古蹟又會重演當年台中一中日治時代紅樓遭粗暴拆除的憾事。

圍牆改造計畫消息傳開後,引發中女中師生及校友們熱議,訴求保留校園歷史記憶,獲得建築界與在地文史團體響應。台灣女建築家學會及一名女中教師向中市府文資處提報文資保存,希望校方在文資審議結果出爐前暫緩施工;中女中的學生則在校慶九十九周年慶祝大會上扮演「圍牆守護隊」遊行經過司令台,讓台上當初執意拆牆的校長呂培川在尷尬之餘備感難堪,不少同學在V形圍牆上繫上許多紅絲帶表達反對拆建圍牆訴求,還有人在臉書設立「關鍵中女:守護圍牆,杜絕黑箱」粉絲頁。現在最新進展是文資處已表明目前先列冊追蹤,再進行文資審議確認身份,V形圍牆暫時免於拆除危機。

中女中校方聲稱校務會議高票通過改造校門,然根據《政府資訊公開法》第七條,合議制機關的會議紀錄要主動公開,但所謂的會議不見完整記錄也未公開,自然引起蠻幹黑箱之非議。同時,拆建圍牆的理由很牽強,校方表示是因為大門太笨重老舊而開關困難造成使用不便,所以要拆牆擴大校門方便人車進出,但只要稍稍斟酌一下就會發現其中存在很大謬誤:既然是校門老舊,為何不是將校門換新卻是要拆毀具歷史意義的圍牆?

如果看到中女中校方高層拆牆理由是如此的荒謬,不難想像同是文資毀滅受害者的台中一中師生及校友面對消逝的紅樓會有多麼心痛。台中一中紅樓是校園第一代建築,於1917年落成,然在1970年校長段茂廷以「擴充教室」為由欲拆除已屹立超過半世紀、是一中精神象徵的紅樓成「莊敬樓」,這跟現在中女中校長的「擴充校門拆圍牆」之論真是如出一轍同時更荒唐:一中校地廣闊,可以增建教室的地方多的是,何以獨挑紅樓粗暴下手?此舉遭到一中師生及校友極力反對,最後在身為一中校友的台灣省主席謝東閔一席「舊的不去,新的不來」號召下,紅樓毀於一旦。那是風聲鶴唳的戒嚴與文資保存觀念還未萌芽的年代,一切都是專斷獨行的掌權者說了算:一說當時也有黨國高層將紅樓的存在扭曲成日本殖民象徵,為推行「去日本化」而強力施壓拆毀。

此後段茂廷與謝東閔在一中校史上遺臭萬年,至今對紅樓耿耿於懷的一中人談起這兩人無不恨之入骨。每當有未見紅樓的一中人疑惑:「日治時期的老牌名校建中、南一中、雄中都有紅樓,為何中一中就是沒有?」實在令這些老校友十分感傷。即便現在莊敬樓面臨改建,校友們發起「重建紅樓」運動,校友總會在今年3月組織「一中紅樓重建委員會」獲得校方與市長林佳龍支持,紅樓重現指日可待,然最遺憾的是,紅樓就算建回來終就只是個「復刻品」,當初的原始意象已隨昔日的拆除而永遠被埋葬。文化資產拆了就算事後重建也「回不來」了,今日面臨拆牆的中女中豈能不殷以為鑑?

順帶一提,中女中V形圍牆建築師修澤蘭參與過許多知名高校如中山女中、景美女中等高校建物設計,曾榮獲「十大女傑出青年」,1965年擔任陽明山中山樓修建設計師並因而獲得台灣建築成就獎,有「台灣第一女建築師」之美譽。在職業生態以男性從業者佔壓倒性多數的二戰後台灣建築界裡,修澤蘭「巾幗不讓鬚眉」的優異表現可說打破性別刻板印象的藩籬。其在半世紀前依據當時中女中學生制服的「水手領」概念而設計出具開放校園空間理念的V形穿透性圍牆,在當時保守威權的台灣政治與社會風氣下,這樣的設計相當具有前瞻性。

筆者身為台中在地人、台中一中校友,也常關注市內文資議題。在台中政權面臨交接之際,中市府為保護古蹟建物作出努力、下令暫緩施工,林佳龍展現漂亮的卸任身影,期許新上任的市政團隊能正視校園文資保存,讓具有歷史意義的台中女中V形圍牆留下來,莫讓台中一中的紅樓憾事重演。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