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大河音樂節的想像

友善列印版本

總長73公裡的蘭陽溪,這條宜蘭的母親之河,經歷過日本人的整治,在出海處匯集了冬山河、宜蘭河,三溪入海,形成河口沼澤地帶壯闊的大河景觀。

始終無法忘記,小時候來了好幾次的河口沙灘,隱藏著不同的人文景觀。曾經看過灘上隨處可見河豚的屍體,長大後才知道,這是漁民在近海作業時,一旦捕獲無用處的小河豚,通常會在小船或舢舨上將河豚打昏,丟入海中,隨著浪潮拍上岸來。

也曾經看過冬日寒流來襲時分,不怕苦不怕難的黝黑老人,往海浪來的方向衝撞,只為了捕捉稀有價高的鰻苗;颱風來時,這裡的河口沙洲很容易被吞噬大半,直到颱風季過後,再一點一滴地補注回來。

這裡,就是當地人稱的「清水港尾」。曾經,在東北角國家風景區尚未擴大範圍時,河口有著廣闊的沙洲,五結鄉公所也曾在此設立小型停車場,方便釣客、遊客及沿海漁民作業。隨著地球環境的變化及海岸侵蝕,停車場早已沉入河口、沒入風沙之中。

為了保護日漸消失的河口,這個保護沿海居民的天然防坡堤,河口沙灘開始搭設竹籬、種植馬鞍藤。東北角風景區的擴大,使此地增設腳踏車道,讓遊客可從宜蘭各地海岸漫遊至此,欣賞黃昏美麗的大河景觀。

偶爾環遊台灣各地,許多沿海的鄉鎮,陸陸續續辦起了音樂節。有時是喧鬧不止的,像貢寮海洋音樂祭,那是一些年輕人跟非主流場片製作人合作的成果,想讓貢寮的黃金沙灘,搖身一變成為「台灣的胡士托」,(Woodstock,一個美國知名的搖滾音樂節)。

有時是休閒且夾帶文藝腔的,像台東的鐵花村,在曾經廢棄的鐵道園區內,擺設文創市集,每個假日時分都會邀請國內外知名的非主流樂手,彈著吉他,遊客只要花個不到200塊,一杯飲料,在夜晚的大樹下燭光間,聽著帶有靈魂的現場演唱,享受度假的氛圍。

假設,五結鄉的蘭陽溪口,也想要辦一個音樂節,該是什麼形式的呢?

看看外縣市,喧鬧的搖滾樂有了、文藝氣息的音樂小空間也有了,我們也許該走個另類的路子。既然位於壯闊的大河之口,黃昏又可欣賞晚霞與壯闊的山脈稜線,也許自然音樂、新世紀音樂(New Age)與Bassa Nova,會是這個音樂節該走的調性。

音樂與吟唱,是人類靈魂的精華呈現,歷久不衰。也許,在這裡,我們來辦個音樂節,找大家一起來:五結鄉公所、東北角國家風景區管理處、相關基金會等……我們也許可以創造一個新亮點,讓五結的海邊除了平常時分的寂寞氣息之外,也多了一點人味的熱鬧。

想像一下,當傍晚時分,海邊點起火把,一個很小型的,用廢棄漂流木搭設的小型舞台,開車前來只能停在大閘門邊的停車場,走過大閘門,沿著腳踏車道往音樂會現場,沿路是一個長串的有意思的市集,有台味小吃、有創作唱片、有自然手作、也有供應一些軟性飲料或酒精濃度不高的雞尾酒飲料,雖然小路漫長,但是漸漸聽見歌手或樂手的靈魂歌聲,你的真實性靈是否也同時被撩撥、被激發。
緩步走到舞台前,你我一起坐下來,看著火把的光,背景是大河匯集,於是,一個人,與他內心想像中的「自然」得以合而為一。

最後,也請記得,我們既然跟大自然賒借了場地,活動過後就應該恢復原狀,讓這裡恢復原有的寂寞氣息,這是此地原本應有的模樣。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