態度禮貌等於衷心尊重?

友善列印版本

看到清大校方對於學生訴求的回應,依然只停留在「態度」的層面上,心底有些話想分享。

今年是我在芬蘭求學的第三年了,從原本的陌生害怕,到現在的尊敬喜歡,芬蘭的生活與文化讓我學習和體驗很多。「芬蘭教育世界第一」,透過報章媒體的報導,大家多多少少有些印象,但,為什麼呢?芬蘭國中小的上課時數平均少於台灣許多;芬蘭教室中的硬體設備與台灣相差無幾;芬蘭教育的制度與課程和台灣一樣也是參考其他國家的。差別在哪呢?

「態度」,平等、誠實的態度!

芬蘭給我最大的文化衝擊在於「平等」觀念的深植與落實。孩子們叫父母可以直接叫父母的名字;學生們叫老師直接使用名字!在尊師重道環境下長大的我,完全不能適應和接受,直到一次課程中,討論到對師長稱呼的文化差異,當我發表完:「對師長應有一定的尊重,所以應該使用其他方式稱呼。」任課老師馬上問所有在場的芬蘭學生說:「你們不稱呼我『教授』,但你們有不尊重我嗎?」所有的芬蘭學生都說:「沒有不尊重!」之後,老師問我:「稱呼『教授』與否,會改變我的授課內容與你的學習成果嗎?」我無法回答。

平等,從將對方視為成熟個體開始。後來,仔細觀察我的芬蘭媽媽與她孩子的互動,我驚覺,我對於孩子的要求,很容易說「不」,但芬蘭媽媽會和三歲的孩子認真討論怎樣做是安全的後,跟孩子說「好」。

有次,我正在廚房煮飯,三歲可愛的芬蘭小弟弟,跑來問我他可不可以看我煮飯?當下的廚房,兩百度以上高溫的烤箱正運作著;爐子上正滾著麵條;鉆板與刀具凌亂在四處,我很擔心孩子受傷,馬上說了:「不可以唷!」

吃完飯,芬蘭媽媽和我談,她知道我擔心孩子危險,可是她希望下次,我可以跟孩子討論有什麼東西是危險的,然後告訴他要看可以,但要站在穩固的椅子上看,而且不能亂跑亂動。因為她不希望孩子們瞭解新事物的好奇心被拒絕的動作消磨。這裡面,我看到了,芬蘭教育的真諦,視任何人為獨力思考成熟的個體,並平等溝通!即便只是三歲的孩子。

當堅持必須有良好的下對上態度才有溝通基礎的時候,背後是不是一種傲慢?而傲慢的背後,是不是害怕失去權威?因此在「有可能」失去權威的狀態下,拒絕去包容與溝通?我們尊重師長,是因為師長們無悔付出的指導與教誨,讓我們成長與茁壯;是因為當我們提出不夠健全的想法時,師長們願意耐心的和我們討論;是因為當我們有不足的地方時,師長們不吝嗇的包容及指正。

所以,我們非常感謝師長們的付出,願意以禮貌的態度來表示我們打從心底的敬意。而這樣的一份尊重,並不會因為時間、地點與稱謂的不同而有所改變。我想,現在的我可以回應芬蘭教授的問題了:「不會,改變稱謂並不會改變你的教學內容與我的學習成果,但我們會有更大的空間平等溝通!」

我們的社會也許存在對失去權威和既有權力的恐懼,所以,利用禮貌來鞏固它,而禮貌這東西對於那害怕失去權威的人來說,既可攻又可守。但是,我們社會需要的是懂得表像禮貌的年輕人,還是會實質思考的年輕人?還是,其實我們做得到溫文儒雅又會思考,在一個能平等溝通的環境下!

寫於芬蘭 Kuopio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