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想想】以妖怪之名:「妖怪手錶」是否將改變日本孩子的世界觀?

友善列印版本

「我想要預購妖怪ウォッチ(妖怪手錶)的耶誕節蛋糕...」 「啊,不好意思,已經停止預購了。」

這樣的對話出現在9月中旬的便利商店中。日本人愛預購成性,但便利商店中的耶誕節蛋糕預購服務,居然在三個月前、預購活動開跑一初就斷貨──妖怪手錶,現在於日本就有這樣的人氣與魔力。

妖怪手錶為2013年7月時發售的任天堂掌上型遊戲機3DS的遊戲軟體,內容設定為平凡的小學五年級生天野景太,有一天,無意間發現了「妖怪手錶」,能夠看見身邊的妖怪,進而引發一連串的故事。該軟體於2014年4月時銷售量堂堂突破百萬,在掌上型遊戲式微的時代著實少見,而相關商品更擴及各種媒材,包括漫畫、動畫、紙牌遊戲等,只要與妖怪手錶有關,幾乎就等於銷售保證,日本全國小學生人人都愛,自然爸媽也在後頭跟著買單。

而日本商業情報雜誌《日経トレンディ》(日經TRENDY)於11月發表了2014年度最夯商品TOP30,統計時間自2013年10月至2014年9月,根據發售量、創新性與影響力三項綜合評比,第一名是紅透半邊天的迪士尼動畫電影「冰雪奇緣」,第二名則是「妖怪手錶」。NHK放送文化研究所10月公布的「幼兒視聽率調查」中,電視的收看時間為周平均一日1小時49分,妖怪手錶佔了26.6%的高收視率,5、6歲的幼兒更是佔了39%,該調查以東京30公里生活圈中2歲到6歲的1000名幼兒為調查對象,554人為有效樣本,調查期間為6月2日至8日。

妖怪手錶的故事設定,自然而然會讓人想到在台灣也有一定知名度和支持度的神奇寶貝,其中差別究竟何在?日本市調公司キャラクター データバンク的恩田雄多在媒體上分析,「蒐集各種怪物/怪獸」這一點妖怪手錶和神奇寶貝是相同的,但是妖怪手錶並沒有一個明確的「惡」出現,神奇寶貝卻是因為有一邪惡組織,得與之對抗,才必須不斷戰鬥。

主人翁是平凡的小學生,在居住的城市中與數百種妖怪相遇、進而成為朋友,而非以往壯大的冒險物語,遇見的妖怪也並非大奸大惡之徒,比如,學校有一個女孩非常陰沉,無法與人接觸,透過妖怪手錶之後才發現,她其實是被「地味鬼(地味,意指不起眼、樸素到極點)」給纏住了──其實都是可能發生在孩子身邊微小而貼近現實的煩惱與經歷,以日常生活為基調,與世界和平、地球存亡一點關係都沒有。

將故事主軸專注在遇見不同事件該如何解決問題,與不同種類、個性的人相遇時,如何協調、了解彼此。妖怪手錶之父、遊戲公司的社長日野晃博也明確向媒體表示過,生產遊戲之前,的確是由社員一一去蒐集現在孩子們的煩惱,包括不敢喝牛奶、害怕一個人去廁所、無法和朋友相處融洽...都被一一編進故事裡,讓孩子們產生「共感」,再加上日本人如火純青的擬人化,煩惱都變成一個個一點都不可怕的妖怪,反而惹人憐愛,讓男女老少都大呼卡哇伊。

回歸純粹、從生活出發,反璞歸真似乎成了近年來熱門商品的概念之一。但當孩子們不再以想打敗邪惡組織,不想成為英雄,懶得再登上黑暗武術大會的頂峰,妥適的野心、積極的競爭力是否也逐一喪失?有家長在網路論壇上發出隱憂,家裡的小孩自從看了妖怪手錶之後,「都是○○妖怪的錯」成了百搭的藉口。

也有日本腦神經外科醫生菅原道仁發表評論,語重心長地指出,妖怪手錶的片頭曲中「會睡過頭都是妖怪的錯(寝坊したのは妖怪のせい)」、「不敢吃青椒都是妖怪的錯(ピーマンが食べられたのは妖怪のせい)」這些反覆重唱的歌詞,可能會造就孩子推卸責任的惡習。

不過就是個遊戲、是個動畫而已,沒有那麼嚴重吧?有人點出潛在憂慮,亦有人呼籲平常心看待,但無論如何,日本孩子的想像、世界觀與處世之道,已經產生變化。

關鍵字: 動漫日本NHK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