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想想】社會學教你如何批判思考

友善列印版本
太陽花學運退潮後,反動勢力隨即立馬上陣。警察局長超越憲法,永遠剝奪特定團體的集會遊行權;檢調單位還發明出「預防性羈押」的理論,可以不需要有犯罪行為,就押人人獄。還有老軍頭跳出嗆聲,「學運是政變」。學生都散場了,這些食古不化的法西斯只會那邊放馬後砲,講起來還是真是有點「小孬孬」。這股復辟逆流中,台灣的社會學界也被掃到颱風尾。日前有立法委員特別點名,他宣稱不知道社會學在幹什麼?
 
日前有國民黨立委特別點名,宣稱不知社會學在衝啥?圖片來源:國會無雙
 
學運爆發初期,國內幾所社會學系所紛紛響應罷課的訴求,讓同學可以專心投入這場他們認為有意義的活動。還有些中南部的系所,老師掏腰包集資租遊覽車,提供同學搭乘北上。不意外地,就是這種毫不掩掩挺學運的姿態惹毛了保守派,所以才找社會學出氣。很快地,社會學會理事長王宏仁教授發表〈社會學在衝啥〉,指出社會學的使命是批判不公不義的社會。台大醫學系學生陳亮甫也撰寫〈蘇清泉醫師,我告訴你社會學教我什麼〉,強調社會學能使人看見體制,並且尊重多元。這兩篇文章清楚地勾勒出社會學的規範性關懷;在致力於剖析眼下的社會問題時,每一位社會學者都有一幅良善社會的圖像,而且也希望自己所處的社會能一步步朝向那個理念邁進。
 
但是除了高舉公平正義的大旗,社會學的訓練本身即是具有顛覆性的,因為它帶來一套批判思考的習慣。美國社會學大師伯格(Peter Berger)曾指出,社會學所來的第一道智慧,即是「社會並不是你所想像的那樣」。這個原因在於,一般人未經思索的解答往往是錯誤,而且他們往往沒有意識到這點:自己習以為常的看法實際上發了具體效果,也就讓既有的秩序得以維持下去。舉例而言,不少人認為同性之間的性行為是違逆自然,天理不容。如果是這樣的話,你要如何解釋在以往各種人類文明都或多或少寬容這些現象;只有到了現代社會,我們才發明出「同性戀」這個詞彙,而且試用各種醫學、犯罪學、心理學方式加以矯治或根除?
 
你覺得「魯蛇」與「溫拿」的差別就只在於個人是否有努力?打拼上進是我們社會所遵奉的主流價值,如果你抱持這樣的信念,這是不足為奇的。努力的人的確是比不努力的人更有機會獲得成功,但是反過來說卻不見得如此,你真的認為,成功者的關鍵都是來自於自已的努力嗎?在這個財團壟斷、無良商人與富二代橫行的年代,也許會有較多人看清楚,許人的光鮮亮麗是來自於政商勾結、欺騙與家世。但是即使有這樣的認知,也很少人會進而去質疑「愛拼才會嬴」的信條。事實上,那些已經享有特權的人希望你會持續相信這樣的道理,依舊看不起魯蛇、崇拜溫拿,因為這樣會使得他們優勢地位更加鞏固。
 
順著社會學的批判思考,我們能夠注意到被表面現象所遮蔽的事物。個別人物的境遇背後都有一股強大、但隱而未現的潮流,真正能自己掌握的命運是遠比想像中少的許多。社會學的任務就是將這些「形勢比人強」的力量指認出來,加以命名並且描述,最後,如果可能的話,試圖能它們不再成為我們生活中的困擾,不再製造各種各樣的人間苦難。因此,社會學有助於我們卸下習而不察的刻版印像,在污名與屈辱中找到人性的尊嚴、在被噤聲的沈默中聽見良心與真理的呼聲,以及在權勢者的榮光看到被掩飾的特權。
 
在大學主修社會學的學生,並不見得每個人都會成為陳為廷。畢竟要成為一個魅力的學運領袖,需要膽識、勇氣等個人條件的配合。但是我相信,社會學所帶來的思考訓練,可以幫助我們更容易地洞悉被掩飾地來的壓迫,以及那些用來合理化的藉口。一旦這種心智能力能夠提升為普遍的公民素養,那麼這將會是社會學對於台灣社會最重要的貢獻。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