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化的民主:學運中的公民社會大傳承

友善列印版本
如果認不得中文,聽不懂北京話,330反服貿靜坐抗議活動,單看七點以後的畫面,數以萬計的手機瑩光配合樂團歌聲,輕輕搖擺閃爍,應該是一場完美的演唱會:演員歌手謝幕,主持人感性結尾,然後散場,觀眾起身離開。
 
(中央社)
 
這一幕會幾乎讓你忘了,才不到兩星期之間,這些學生已經創下台灣甚至國際上歷史的新紀錄:分別曾經占領政府最具重要指標的兩個機構,立法院和行政院;而且立法院的占領行動還在持續中。
 
這些年輕人,以干冒大不諱、令人震撼的方式,進行對政府的抵抗,卻又以華麗而壯觀的方式在統治者所在的總統府前,舉行了一場感人、平和而且具充份正當性的示威。這種對執政黨的震撼性教育,已經建立了反抗運動的新里程碑,這是進化的民主,而且是經典中的經典。
 
馬政府對於這樣的非暴力抗爭,完全不知所措,無以應對,多少源於馬政府完全不了解非暴力抗爭的真義,以致在角力中,明明擁有優勢資源,卻在角力中落敗。
 
當行政院下令警方對占領行政院群眾採取鎮壓式的驅離,便犯下了嚴重的判斷錯誤,注定站在失敗的一方。因為,對於既堅持鬥爭又維持非暴力紀律的團體實行鎮壓時,便會產生一種「政治柔術」的角力,施暴的一方將失去平衡而摔跤,因為他們暴力鋒芒所碰到的,既不是暴力抵抗,也不是投降。
 
在自己親手製造出強大的社會恐懼之後,面對宣稱號召十萬人的330靜坐,馬政府自然更是如臨大敵,嚴加戒備。結果是,不只十萬人,更來了超過五十萬人的群眾,溢滿了整個權力中樞所涵蓋的重要場域。用所謂「京師震動」來形容,亦不為過。更出乎他們意外的,這竟是一場嘉年華會式的理性和平活動,連垃圾都在散場後一起帶走,不留一點痕跡。
 
想像一下,一場演唱會式的嘉年華場景,以總統府為地理中心的其他各個權力機構,行政院、教育部和監察院等的門前和周遭,卻全都必須拉下鐵門、堆上拒馬和大批警力戒備;然後彷彿被嘲弄般的發現根本白忙一場。這是何等諷刺!
 
除了非暴力抗爭之外,資訊革命也是現代政府所難以理解的新挑戰。Google執行長施密特在所撰寫的「數位新時代」一書中指出,「在下一波抗爭運動中冒出頭的領導人,將是能號召追隨者,凝聚支援,善於運用數位行銷工具;更重要的是,他們敢於置身實體世界的險境。」
 
在這次的318學運或者稱為太陽花運動也好,學生領袖顯然具備了上述的能力。他們從反媒體壟斷運動開始,就培養累積了一群合作默契良好的工作夥伴,同時也透過公投盟的非暴力抗爭訓練,早就演練出一批國內罕見的和平青年軍。
 
 
善用資通技術,更讓這場戰役打得漂亮!透過平版電腦進行現場網路直播;向中華電信租來寬頻上網設備;經由網站募資平台集資在國內外刊登大幅廣告;向CNN的iReport公民新聞進行國際傳播;台大新聞所E論壇利用臉書社群,每天報導活動進度和提供資訊。這些網路傳播,都讓依賴傳統媒體掌控輿論的掌權者節節敗退,讓金溥聰的傳播理論功力也過時、生鏽。
 
然而,更重要的是,這些學生反抗馬政府最大的後盾,還來自於公民社會的非政府組織之傾力相助。因為這些公民組織是社會上權力的集合點,也唯有透過這些公民組織,人民才能夠真正的集體行動。
 
所以,不只是黑色島國青年組織,還有農村陣線、公投護台灣聯盟、地球公民協會、台灣人權促進會、守護民主平台、公民監督國會聯盟、公民1985聯盟、g0v.tw 台灣零時政府、原住民青年團體、133憲法聯盟等等不同的組織,還包括北藝大等各個大學的學生投入文宣創作,幾乎台灣所有最重要的公民組織都動員起來了。源源不絕的創意和人力,讓318學運自始即非少數人的抗爭。
 
因此,太陽花學運,更是公民力量的一次大圓滿傳承。他們的前輩,野百合、野草莓學運的許多要角,都在這次活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蔡培慧、吳介民、賴中強、黃國昌、鄭秀玲、李根政等專家學者,從各方提供法律、政治、社會、財經和媒體方面的知識見解,以及攻防策略,在和馬政府的攻防中,自願扮演智囊的角色,退居幕後,成就學生。這種公民知識力量的傳承,竟然在這一場學運抗爭中,順利完成灌頂,宛如金庸武俠小說中的情節。
 
從318攻占立法院到330的凱道靜坐,台灣的公民社會歷經了一場無預警的民主升級運動,唯掌權的馬政府各個大員們,猶然停留在父權心態下的體制運作,以為透過媒體的優勢,用擅於蠱惑的言詞能夠欺瞞大眾,博取同情。然而事實證明,公民智慧的集體創作,徹底揭開他們虛偽的面目,讓馬政府進退不得。從而我們也因此確認,在藍綠兩大黨之外,台灣公民社會已經做好了接班的準備,世代之行將交替,無庸置疑。
 
(本文轉載自新頭殼)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