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五想想】我看台語片:2013年度台片

友善列印版本

歲末年初,年度影片紛紛出籠,以下是本專欄近一年來曾論述的2013年台片指標作品,按上映時間先後排列,是為年度5大劇情片(不計數部亦甚具影響力的紀錄片)。

《大尾鱸鰻》

繼《艋舺》、《雞排英雄》、《陣頭》之後,台片連續第4年坐上春節賀歲檔冠軍寶座的票房大片,台片影史賣座僅次於《海角七號》和《賽德克.巴萊》,創造「冰的啦」話題旋風,指標地位顯著,亦為新台語片代表作品,主角豬哥亮具深厚的在地影藝傳統,然而插科打諢的豬式秀場風格,也引來各方質疑,一些最強烈的責難來自嚴肅自持的台派圈子,痛批其低俗下流,扣上作踐台語、消費本土大帽,恥與為伍的羞憤心情蔚為奇觀。另外,本片於年度「金蝦獎」也成為唯一遭到道德字眼「粗俗」批判、而非就電影品質本身論斷(如對其他蝦片之無趣平庸、故事老套、缺乏邏輯等評語)的作品,也算是蝦中之蝦了。

《阿嬤的夢中情人》

原名「台灣有個好萊塢」,緬懷1960年代台語片黃金年代風華,連結老台語片和新台語片的在地影藝傳承創意指標,故事鋪陳與演員表現俱佳,整體素質整齊,堪稱2013首選台片,比起獲頒金馬獎最佳新演員的《志氣》毫不遜色,且大有勝之,然而講台語的女主角安心亞,政治正確終究比不過「中華台北」的瑤瑤,表現搶眼的藍正龍也受制於其偶像刻板形象,得不到影迷相稱的肯定。片中失憶的阿嬤,隱喻台灣社會老台語片記憶失落的遺憾,令人唏噓動容。

《總鋪師》

眾多影評人片單最無爭議的本土鉅作,號稱新台語片開山祖師《海角七號》正宗接班作品的票房大片(台片影史No.5),父女/母女深情渲染出深邃的台片秘義,雄踞台灣北中南三大廚師的「人鬼神」傳奇,形成人文地理上自成一格的神話世界,編織出一個集體情懷的精神台灣,聚攏出豪邁婉約、多元多層次的台味,熱鬧喧囂同時不乏台灣底蘊的風情。

《失魂》

《第四張畫》導演鍾孟宏又一傑作,獲選代表台灣角逐奧斯卡最佳外片獎,《總舖師》導演陳玉勳客串診所醫師一角,老台語片巨星與寶島歌王文夏於片尾客串演唱台語歌曲《漂浪之女》,這所謂的台灣文化象徵雖然看來只像外掛而非內建,仍不失為一部優秀的驚悚類型片。金士傑和主角張孝全於片中一幕的對話:這井有底嗎?你以為這世間什麼東西都有底嗎?…令人印象深刻。

《愛情無全順》

2013年末驚奇,對辛亥革命傳說和中國大學來台復校傳說的雙重嘲諷,使本片超越了一般校園愛情文藝電影的格局,以懸疑新意和黨國歷史素材,為主流偶像劇另闢蹊徑,台劇大都缺乏歷史面向,本片的歷史鋪梗值得鼓勵;不少影評對後段劇情轉折的負評,大概是有意識或潛意識對其開「我們國父」和辛亥革命玩笑不太爽吧!

附帶一言,今年春節賀歲片《大稻埕》和《鐵獅玉玲瓏》蓄勢待發,再來就是深受期待的台日大片KANO,希望今年台片也能有個爆發年了。

作者